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5)
2023(16084)
2022(14051)
2021(13199)
2020(11044)
2019(25634)
2018(25258)
2017(48087)
2016(26164)
2015(29316)
2014(28938)
2013(28846)
2012(26608)
2011(24074)
2010(23692)
2009(21802)
2008(20847)
2007(17739)
2006(15480)
2005(13676)
作者
(73949)
(61616)
(60875)
(58205)
(39225)
(29643)
(27762)
(24206)
(23536)
(21738)
(21168)
(20959)
(19519)
(19447)
(18981)
(18792)
(18220)
(18200)
(17556)
(17544)
(15299)
(15140)
(14737)
(13981)
(13814)
(13649)
(13497)
(13455)
(12252)
(12094)
学科
(109886)
经济(109786)
管理(68740)
(63396)
(51080)
企业(51080)
方法(48603)
数学(42896)
数学方法(42394)
中国(29993)
(28927)
地方(25871)
(23630)
(23221)
业经(22808)
(20847)
贸易(20834)
(20213)
农业(19374)
(17534)
环境(17324)
理论(16711)
(16693)
(15039)
金融(15036)
技术(14922)
(14828)
银行(14785)
(14175)
(14143)
机构
大学(364646)
学院(361193)
(148167)
经济(145089)
管理(141600)
研究(128358)
理学(122908)
理学院(121449)
管理学(119341)
管理学院(118713)
中国(96179)
科学(80005)
(78910)
(64407)
(64051)
研究所(59180)
(58779)
中心(57496)
业大(54466)
财经(51928)
(51357)
北京(50278)
(49947)
师范(49536)
(47424)
(47090)
农业(45908)
经济学(44690)
(41731)
师范大学(40633)
基金
项目(253567)
科学(199408)
研究(184749)
基金(184098)
(161091)
国家(159839)
科学基金(136674)
社会(116520)
社会科(110349)
社会科学(110314)
基金项目(98095)
(98075)
自然(89034)
自然科(86944)
自然科学(86920)
自然科学基金(85327)
教育(84121)
(82786)
资助(76027)
编号(74382)
成果(59822)
重点(57333)
(56211)
(54887)
(51890)
课题(51769)
创新(48563)
科研(48321)
国家社会(47978)
教育部(47841)
期刊
(158524)
经济(158524)
研究(107868)
中国(69192)
学报(57962)
科学(54478)
(52741)
管理(49841)
(46446)
大学(43942)
学学(40980)
教育(40276)
农业(37216)
技术(31391)
(30493)
金融(30493)
经济研究(26150)
业经(24791)
财经(24563)
(21043)
问题(20569)
(20494)
图书(19412)
资源(19261)
科技(17660)
(17478)
技术经济(17458)
理论(16717)
(16409)
世界(15910)
共检索到52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鹏  郭小壮  蒋文静  王超  
货物运输效率测度与评价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快生产要素流通的重要依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对货物运输流通效率与协作的要求也更高。基于此,本文利用DEA-BCC模型,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决策单元测度2006年、2009年、2012年以及2015年中国省域货物运输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索货物运输效率时空演化及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自2006年开始,31个省市自治区货物运输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整体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从全局空间关联看,除2006年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杜秀红  
选取了2002—2014年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上具有竞争优势,而印度在农产品、矿产资源类产品、医药化工、轻工产品等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中印的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贸易空间有待进一步加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似臣  支国林  
本文在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ICT(信息通信技术)货物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9年贸易流量数据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贸易格局与国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营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ICT货物贸易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产业基础是主要影响因素,并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改善本国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经济体量是每个沿线国家(地区)改变其ICT贸易格局的有利举措。同时需要注意对外直接投资、汇率及关税的调节作用,重视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3)我国应充分发挥贸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积极拓展ICT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带宽需要及通信需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王霄  潘雨晨  
文章创新性地引入结构化视角,从顺梯度和逆梯度两个方向研究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基于不同动机的中国OFDI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顺梯度OFDI主要表现为市场导向型和效率导向型,且中国对沿线欠发达国家的投资更能促进中等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逆梯度OFDI主要表现为市场导向型和战略资产获取型,且中国对沿线较发达国家的投资更能促进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总体上,中国对沿线国家顺、逆梯度OFDI都可以促进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且顺梯度OFDI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万月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主要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落后产能的转移。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目标是构造一个地区的价值链,让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有效地产能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蕴含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华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进入稳步调整期,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对外投资合作面临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曲折艰难、"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问题也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面临各种挑战。纵观国内外形势,中国当下应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聚焦热点进行对外投资并购、快速有序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加快中国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雪  马粟粟  卢亚丽  
利用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十个重点内陆省市2012—2016年的物流数据,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之一,构建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前后的地区物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效率的评估具有重要影响;考虑碳排放的地区物流业发展不均衡,安徽、湖南和河南三省的物流效率最高达到效率前沿面,其余地区均存在物流业投入过剩、产出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应科学规划物流业发展规模,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碳排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刚  邰季雯  李文鹣  
论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数字通信领域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00—2019年期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合作状况,分析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合作网络在网络地位、结构洞、小世界效应和“专利权人-热点技术”二模网络联系等方面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各板块专利合作地域分布不均衡性上升。网络集权程度下降,原核心国家新加坡的中心地位下降,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中心地位逐渐上升。专利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但近年来小世界效应正在减弱,影响网络稳定性。中国和新加坡在网络中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数下降,说明中国和新加坡对网络合作资源和合作关系的影响力在减弱。中国在热点技术领域能进行专利合作广泛布局的强势企业偏少,并且专利合作在热点技术领域的宽度和深度布局有待加强。研究成果为中国未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数字通信跨国专利合作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芬玲  梁俊凯  刘承光  贾俊杰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铁路运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欧班列由高速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精准定位中欧班列的目标市场,探索其优势竞争区域,是制定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关键。根据货物价值特性和数理化理论Ⅲ进行货物细分,建立了中欧班列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Logit模型,并以重庆—杜伊斯堡(长),乌鲁木齐—阿拉木图(短)两条线路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各细分市场不同情形中欧班列竞争力,得出结论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晓莉  邓峰  
随着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已彰显快速发展的态势,贸易合作得到持续深化,合作空间被有效打开,在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影响力越来越大。"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文章以新亚欧大陆桥这一重要的经济走廊为例,采用1996-2016年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各国出口贸易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各国的贸易潜力值,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两国贸易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入欧"能明显促进其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对比研究发现东欧与中亚沿线各国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且随着时间演变,这些地区的贸易潜力逐步得以挖掘,贸易重心开始转移至东欧与中亚地区。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富  徐艳艳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国家纷纷参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也逐步提升。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对俄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是我国与俄罗斯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区域。基于此种情况,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分析模型,并利用近10年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贸易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贸易效率依然有待提升。现阶段黑龙江省应从加快战略转型速度、优化贸易投资互补、联合俄罗斯建立双边贸易配套服务体系、优化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贸易营商环境以及注重减少非效率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提升对俄罗斯贸易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文君  崔凡  董桂才  孙巧莉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建设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准确评估一国或地区信用风险,有利于增强国家间的互信、有效推进"五通"、夯实国际合作基础。但长期以来主权信用评级由国外三大评级机构主导和垄断,且其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信用评级存在选择性歧视,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对国家信用水平评估的实际需求。为此,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开展了国别信用评价研究,以期加强国别信用评价中国话语权,助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雅琴  白中科  张继栋  潘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东南亚地区进行生态安全现状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东南亚地区10国(未包含东帝汶)为研究靶区,紧扣生态安全本质构建基于经济—自然—社会(EES)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模型对研究区各国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研究区各国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得分区间为0.350~0.599,总体在0.45附近波动;新加坡、文莱达到较安全等级,生态安全状况良好;老挝、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为临界安全,自然资源贫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薄弱;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为较不安全等级,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系统脆弱。为此,亟须提出针对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空间管控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协同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磊  周林  刘宁  
在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优势,从实证角度探讨山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潜力,主要选择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出口相似度指数(ESI)及贸易密度指数(TII)等指标组成贸易合作潜力指标衡量体系,对山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情况进行实证评价,衡量山东省与各国或地区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总结评价山东省对外贸易的合作潜力,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斐   吴华珠   李春燕   李向辉  
品牌位于价值链的高端,品牌化能力弱是我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省是存在这一问题的典型省份。从长远来看,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江苏省品牌价值的增长密切相关。只有成功地在国际上树立江苏省品牌,才能改变江苏企业位于价值链低端的状态。通过梳理江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江苏企业品牌发展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依据品牌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江苏省品牌建设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江苏企业品牌建设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江苏企业品牌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商品力。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适合江苏企业品牌提升的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