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8)
- 2023(15730)
- 2022(13511)
- 2021(12808)
- 2020(10521)
- 2019(24124)
- 2018(23781)
- 2017(45033)
- 2016(24291)
- 2015(27177)
- 2014(26368)
- 2013(26095)
- 2012(24228)
- 2011(21956)
- 2010(21651)
- 2009(19812)
- 2008(18966)
- 2007(16288)
- 2006(14176)
- 2005(12377)
- 学科
- 济(101132)
- 经济(101040)
- 管理(69348)
- 业(65409)
- 企(53573)
- 企业(53573)
- 方法(43686)
- 数学(38087)
- 数学方法(37711)
- 中国(29322)
- 农(26962)
- 地方(24277)
- 业经(22181)
- 财(21460)
- 学(21127)
- 技术(20241)
- 贸(19126)
- 贸易(19112)
- 易(18562)
- 农业(18267)
- 环境(17550)
- 制(16755)
- 和(15888)
- 理论(15097)
- 银(14854)
- 银行(14815)
- 融(14636)
- 金融(14633)
- 划(14444)
- 行(14260)
- 机构
- 大学(338431)
- 学院(336074)
- 济(140197)
- 经济(137404)
- 管理(135388)
- 理学(117961)
- 研究(117934)
- 理学院(116588)
- 管理学(114735)
- 管理学院(114133)
- 中国(87726)
- 科学(72794)
- 京(72638)
- 财(59429)
- 所(58144)
- 研究所(53565)
- 中心(52698)
- 农(52321)
- 业大(49643)
- 财经(48365)
- 江(47695)
- 北京(46000)
- 范(45786)
- 师范(45425)
- 经(44211)
- 院(43341)
- 经济学(42386)
- 农业(40831)
- 州(38566)
- 经济学院(38242)
- 基金
- 项目(238307)
- 科学(189505)
- 研究(175169)
- 基金(174492)
- 家(152369)
- 国家(151149)
- 科学基金(130433)
- 社会(112467)
- 社会科(106661)
- 社会科学(106632)
- 基金项目(93504)
- 省(93073)
- 自然(84129)
- 自然科(82209)
- 自然科学(82188)
- 自然科学基金(80697)
- 教育(79054)
- 划(77737)
- 资助(70298)
- 编号(69716)
- 成果(55569)
- 重点(53366)
- 创(52947)
- 部(52764)
- 发(52010)
- 创新(48898)
- 课题(48271)
- 国家社会(46754)
- 教育部(45236)
- 科研(44892)
- 期刊
- 济(149845)
- 经济(149845)
- 研究(100180)
- 中国(65263)
- 学报(51597)
- 科学(49948)
- 管理(49509)
- 农(47153)
- 财(41682)
- 大学(39060)
- 教育(37630)
- 学学(36570)
- 农业(33449)
- 技术(28703)
- 融(27005)
- 金融(27005)
- 经济研究(24471)
- 业经(23920)
- 财经(22777)
- 经(19521)
- 问题(19368)
- 业(18572)
- 科技(18304)
- 图书(17510)
- 技术经济(16981)
- 资源(16947)
- 贸(15595)
- 理论(15529)
- 现代(14930)
- 世界(14599)
共检索到487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付帼 卢小丽 武春友
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着重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绿色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空间观测单元,通过建立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绿色创新度,对2006到2013年中国省域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进行演化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相对稳定,省域间差异和空间集中度都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但绿色创新在少数省份高度集中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省域间的绿色创新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处于盲点区域的省份数量比例较大;尽管西部地区仍处于不断被"冷"化的过程中,但存在明显易被影响特质,未来绿色创新可能出现东部优势突出,西部跳跃性转变,中部惰性凹陷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空间格局 演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玉洁 刘曙光
绿色创新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采用网络DEA模型测度2003—2018年黄河流域79市(州、盟)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表现为波动上升的时间趋势;(2)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表现出南北方向相对稳定、东西方向集聚发展的趋势;(3)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师资力量、外资利用和环境规制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吴晓琳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从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管制推动力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熵值法和“厚今薄古”归一化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进行评价,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重心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进行综合研判。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水平不高,区域间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正空间自相关,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显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重心落点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地区,与经济重心和高技术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具有相似性,且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较南北方向更大。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制定针对性策略,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搭建企业、政府、高校、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绿色创新环境平台等相关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中 昂昊
为全面把握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轨迹,通过DEA-BCC模型测算出中国30个省区2005—2016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从时空变化和重心迁移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化和聚集特征,且区间增长结构上存在"锁定"现象;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重心落点集中在中部地区的河南和湖北交界地带,其与经济重心和高技术产业重心在迁移轨迹上具有趋同性,其中东西方向上的转移尺度相较南北方向更大。基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问题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系统演化特性,亟需引入"空间治理"思想,构建更具融合性和开放性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实现大数据驱动下的绿色技术创新空间治理变革。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演化轨迹 空间治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逸昕 林秀梅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从内部协同适配的视角,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中国30个省际区域的绿色创新效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省际绿色创新效率与系统协调度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中国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在两类排名上均具有比较优势,但落后省份也有望在薄弱环节加速赶超。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文斌 程芳芳 路江林
文章通过省域环境成本最优规划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各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交通设施条件,居民素质程度、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与绿色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文斌 程芳芳 路江林
文章通过省域环境成本最优规划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各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交通设施条件,居民素质程度、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与绿色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河 张玲梅
运用SBM-DEA模型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合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7—2019年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整体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非均衡发展现象;东部和西部间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最大;并且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造成的。(2)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绝对β空间收敛与条件β空间收敛均十分显著,该结论在三大区域也适用。此外,各区域空间收敛性影响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的作用存在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河 张玲梅
运用SBM-DEA模型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合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7—2019年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整体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非均衡发展现象;东部和西部间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最大;并且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造成的。(2)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绝对β空间收敛与条件β空间收敛均十分显著,该结论在三大区域也适用。此外,各区域空间收敛性影响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的作用存在差异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凡 杜德斌 林晓
以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为基本时空单元,应用探索性和确认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创新产出的高值区形成以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为轴的"T型"结构;地理邻近是省域创新产出集聚的主要空间关联模式,形成京津的虹吸、上海的扩散和粤辽的弱辐射三类区域效应;省域创新产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若不平衡创新资源配置,省域创新产出仍将陷入持续空间分异;创新产出、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溢出,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不显著,各创新投入变量空间溢出的传导机制不同。
关键词:
创新产出 空间格局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广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2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广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2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3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晶
在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绿色创新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DEA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除西藏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应用DEA方法在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2005—2010年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且,"十一五"以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明显,说明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区域 绿色 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宋涛 陈超凡 曲歌
文章从绿色增长的视角出发,运用包含空间计量的四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010年各省份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DEA方法测算的区域创新效率值被明显低估,经过四阶段DEA调整后,规模报酬递增的省份居多;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环境、环保规制对基于绿色增长的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域数量远远少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效率呈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创新效率"高—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创新效率"低—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