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2)
- 2023(14791)
- 2022(12859)
- 2021(12153)
- 2020(10107)
- 2019(23498)
- 2018(23081)
- 2017(43840)
- 2016(23960)
- 2015(26904)
- 2014(26662)
- 2013(26432)
- 2012(24584)
- 2011(22414)
- 2010(22067)
- 2009(20179)
- 2008(19628)
- 2007(16730)
- 2006(14708)
- 2005(12906)
- 学科
- 济(101984)
- 经济(101875)
- 管理(63130)
- 业(58981)
- 企(47108)
- 企业(47108)
- 方法(45628)
- 数学(40131)
- 数学方法(39669)
- 中国(28346)
- 农(26864)
- 地方(23867)
- 学(22627)
- 财(21628)
- 业经(21254)
- 贸(18939)
- 贸易(18929)
- 易(18354)
- 农业(18171)
- 制(16523)
- 环境(16406)
- 和(15745)
- 理论(15153)
- 融(14172)
- 金融(14168)
- 技术(14045)
- 银(14012)
- 银行(13965)
- 行(13415)
- 划(13168)
- 机构
- 大学(343780)
- 学院(339111)
- 济(138965)
- 经济(136137)
- 管理(132503)
- 研究(122146)
- 理学(115718)
- 理学院(114303)
- 管理学(112183)
- 管理学院(111586)
- 中国(89532)
- 科学(77214)
- 京(74462)
- 所(61778)
- 财(59418)
- 研究所(57137)
- 农(56900)
- 中心(53806)
- 业大(51933)
- 财经(48660)
- 江(47787)
- 范(47491)
- 北京(47247)
- 师范(47092)
- 农业(44713)
- 经(44503)
- 院(44477)
- 经济学(42352)
- 师范大学(38731)
- 州(38605)
- 基金
- 项目(240021)
- 科学(189529)
- 基金(175527)
- 研究(173579)
- 家(154545)
- 国家(153341)
- 科学基金(130729)
- 社会(110008)
- 社会科(104286)
- 社会科学(104255)
- 基金项目(93626)
- 省(92736)
- 自然(85531)
- 自然科(83536)
- 自然科学(83512)
- 自然科学基金(82002)
- 教育(78870)
- 划(78819)
- 资助(72274)
- 编号(68943)
- 成果(55883)
- 重点(54451)
- 部(53624)
- 发(52170)
- 创(49268)
- 课题(48198)
- 创新(46167)
- 科研(45838)
- 国家社会(45633)
- 教育部(45440)
- 期刊
- 济(148162)
- 经济(148162)
- 研究(100819)
- 中国(62538)
- 学报(56483)
- 科学(53044)
- 农(51087)
- 管理(46596)
- 大学(42194)
- 财(41264)
- 学学(39595)
- 教育(36734)
- 农业(36248)
- 技术(28254)
- 融(25796)
- 金融(25796)
- 经济研究(24156)
- 财经(22965)
- 业经(22801)
- 经(19628)
- 问题(19559)
- 业(19214)
- 图书(17862)
- 资源(17731)
- 科技(16706)
- 技术经济(16249)
- 贸(15915)
- 版(15854)
- 理论(15818)
- 世界(15157)
共检索到489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群琪 宋京妮 巨佩伦 包旭 杜凯
从投入产出角度,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投入产出主成分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对2013年中国各省域的综合运输效率进行测算,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散点图分布分析了我国综合运输效率的空间集群特征。结果表明:1剔除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等影响后,我国总体综合运输效率有所下降(调整前0.87→调整后0.74),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效率低的空间格局;2调整前后,我国均有10省域处于运输效率前沿面,调整前后效率最优的省域分别为广东(调整前4.34→调整后1)、天津(调整前0.72→调整后1.15),效率最低的省份为西藏(调整前0.06→调整后0.05);3我国各省域综合运输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高效率地区聚集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书民
利用全球土地覆盖遥感数据解译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全球农业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结合各大洲的地貌、温度、降水量、土壤和植被状况对全球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自然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中国进行国际农业合作的优选地区。主要结论为中国的国际农业合作应选择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作为重点区域,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进行农业合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兵 王丽英 卢新海
该研究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445个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探究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向纵深推进时的资源配置、区位选择等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从总体上看,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从省际尺度来看,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的分布较为集中,呈聚集型.2)绝大部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侧,且呈现“单核独立,次中心多点环绕”的空间分布特征.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的空间分布是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条件、政策规制强度和城市化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区域,其作用方向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最后,应遵循试点区的地理空间差异格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实施与差异化管控,同时做好试点区建设的配套支持工作和成效评估工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平 刘静
梯度理论是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在广义梯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描述我国区域梯度分布状况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5个方面 2 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我国 3 1个省、市、自治区的梯度分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梯度分布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崇强 孙东琪 翟国方 李宇
经济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脆弱性理论框架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脆弱性研究的新视角。根据脆弱性理论中VSD评价模型,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中选取经济敏感性指标22个,经济适应性指标25个,运用熵值法、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脆弱性较高,经济脆弱性波动幅度大;省域经济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省域经济脆弱性类型显著增加。(2)经济脆弱性的区域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突出且有加强的空间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处于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3)经济脆弱性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11年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离趋异加强的态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文举 张曾莲
精准施策治理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是掌握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地区异质性。本文研究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0年~2018年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分布动态、空间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作为区域性金融风险总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从多峰低值向单峰高值演进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动规律,当前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于新的爬坡期;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性金融风险差异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不同区域金融风险拥有各自稳态水平且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管控区域性金融风险时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研究结论对于从区域层面入手控制区域性金融风险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群琪 董彬 宋京妮
为构建符合现实国情的综合运输发展理论体系,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综合运输概念表述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实践特点,重新界定了综合运输的概念。从经济学的根本动力机制出发,文章指出综合运输的本质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的实践过程,系统分析了综合运输的形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正确认识综合运输的本质及其特征,有利于明确综合运输理论的发展主线,突破现有综合运输理论相关认识的囹圄,对综合运输相关理论体系的构
关键词:
综合运输 技术经济 运输需求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中 徐蓓
中国内部区域发展情景上的异质性特征,使其在碳减排和绿色治理领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为全面评估不同区域情景下的碳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界定"碳压力"概念,对省域层面的碳压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心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显示,中国整体上处于严重"碳超载"状态,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不均衡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特征;同时碳压力重心在经济重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对上述观察结果系统慎思的基础上,借助"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的理论解释框架,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中 徐蓓
中国内部区域发展情景上的异质性特征,使其在碳减排和绿色治理领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为全面评估不同区域情景下的碳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界定"碳压力"概念,对省域层面的碳压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心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显示,中国整体上处于严重"碳超载"状态,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不均衡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特征;同时碳压力重心在经济重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对上述观察结果系统慎思的基础上,借助"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的理论解释框架,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类典型区域出发,分别提出不同锁定情景下的绿色治理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怡 王义民 畅建霞 黄强
识别区域的干旱时空特征对于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采用两种方法研究了陕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其一,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干旱的影响,采用基于水资源供水和需水平衡的陕西省社会经济干旱指标(水资源供求指数);其二,结合SPI、PDSI和SPEI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法建立了综合干旱指数。结果表明: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很高,南北多发生轻微干旱,中部多发生中重度干旱。陕西省干旱在空间上分布差异大,两种方法均表明咸阳、西安、渭南和铜川地区旱情最为严重。在水资源量存在巨大差异的地区,如商洛与榆林,仅用一种类型的干旱指标无法全面体现实际情况,两种方法的结论存在差异:综合干旱指数表明榆林干旱较重,但供求指数为轻旱;商洛供水可满足需水,但综合干旱指数为轻旱。气象干旱指数,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或自然生态系统中,结果更贴近于实际;社会经济干旱指数——水资源供求指数,更适宜用于水资源极其丰富且供水能力强的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怡 王义民 畅建霞 黄强
识别区域的干旱时空特征对于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采用两种方法研究了陕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其一,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干旱的影响,采用基于水资源供水和需水平衡的陕西省社会经济干旱指标(水资源供求指数);其二,结合SPI、PDSI和SPEI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法建立了综合干旱指数。结果表明: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很高,南北多发生轻微干旱,中部多发生中重度干旱。陕西省干旱在空间上分布差异大,两种方法均表明咸阳、西安、渭南和铜川地区旱情最为严重。在水资源量存在巨大差异的地区,如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华清 黄志斌 张根文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是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有效方法。考虑城市水资源运作系统内部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运用DEA方法对国内省域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整体效率值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明显。原因在于城市未处理污水排放过量,而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对城市水资源利用产生双重影响。文末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来逢波
文章从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切入点,探讨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完善及动态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途径与策略。文章认为,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应通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集约化发展、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三方治理模式等措施全力优化综合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综合运输体系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 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斌涛 陶和平 孔博 何兵
水资源安全是山区资源环境安全和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状态以及优、劣势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在95%保证率下,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11m3,水资源压力最大。对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表明,云南省水资源安全地域差异突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水资源安全形势较好,其中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水资源安全指数超过0.58,属安全等级;云南省东...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安全 云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菲 张佛熠 钟嘉琳 李心 彭辉 邹冰燕 刘玮 王琼
【目的】为揭示南昌城市森林的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南昌市建成区184个不同森林类型(景观林、单位附属林、道路林和生态公益林)的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有机碳、容重、pH值等7个土壤指标,对南昌城市土壤肥力进行整体评级和因子分析。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昌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各项土壤指标绘制城市空间分布图,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制定的分类标准(6级制)评价各指标含量水平状况。【结果】土壤全磷(0.69 mg·g-1)和速效磷(23.86 mg·k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达到了3级以上,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土壤有机碳(16.76 mg·g-1)和全氮(0.90 mg·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达到4级,含量处于中下水平;土壤全钾(9.70 mg·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达到5级,含量处于低水平;南昌市多数区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1.3~1.5之间,为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表现为景观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高(1.32)。【结论】南昌城市森林的各个土壤肥力指标中,有机碳、全氮、全钾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南昌城市森林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容重偏高,pH值整体中性偏酸,全氮、全钾、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为匮乏,全磷、速效磷含量较为丰富,其中速效磷含量可达二级及以上水平。本研究对南昌市森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南昌城市森林建设与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