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60)
- 2023(20713)
- 2022(17473)
- 2021(16273)
- 2020(13549)
- 2019(30750)
- 2018(30382)
- 2017(56934)
- 2016(30641)
- 2015(34652)
- 2014(34356)
- 2013(33777)
- 2012(31402)
- 2011(28543)
- 2010(28865)
- 2009(26816)
- 2008(25484)
- 2007(22339)
- 2006(20009)
- 2005(18292)
- 学科
- 济(139992)
- 经济(139853)
- 管理(82766)
- 业(78760)
- 企(62909)
- 企业(62909)
- 方法(54438)
- 数学(47876)
- 数学方法(47129)
- 中国(43423)
- 农(36260)
- 地方(34718)
- 财(30853)
- 融(30025)
- 金融(30017)
- 业经(29856)
- 银(29255)
- 银行(29222)
- 学(28419)
- 行(28248)
- 制(27198)
- 贸(24832)
- 贸易(24810)
- 农业(24481)
- 易(23982)
- 理论(21329)
- 环境(20416)
- 和(19178)
- 体(19026)
- 技术(18904)
- 机构
- 学院(431865)
- 大学(430228)
- 济(185280)
- 经济(181442)
- 管理(161267)
- 研究(156633)
- 理学(137389)
- 理学院(135804)
- 管理学(133083)
- 管理学院(132295)
- 中国(124314)
- 科学(94176)
- 京(92645)
- 财(83775)
- 所(79708)
- 农(72752)
- 中心(72561)
- 研究所(72200)
- 江(66275)
- 财经(65682)
- 业大(62221)
- 经(59638)
- 北京(59096)
- 范(57601)
- 经济学(57405)
- 师范(56941)
- 院(56902)
- 农业(56629)
- 州(52696)
- 经济学院(51389)
- 基金
- 项目(287792)
- 科学(227408)
- 研究(209752)
- 基金(208766)
- 家(183301)
- 国家(181841)
- 科学基金(155468)
- 社会(133669)
- 社会科(126828)
- 社会科学(126795)
- 省(113523)
- 基金项目(108682)
- 自然(99802)
- 自然科(97546)
- 自然科学(97521)
- 教育(96828)
- 自然科学基金(95733)
- 划(95442)
- 资助(86810)
- 编号(83863)
- 成果(68072)
- 重点(66238)
- 发(66050)
- 部(63163)
- 创(59990)
- 课题(59899)
- 创新(56251)
- 国家社会(56005)
- 科研(54993)
- 教育部(54058)
- 期刊
- 济(210050)
- 经济(210050)
- 研究(132331)
- 中国(95613)
- 学报(66953)
- 农(66467)
- 财(63399)
- 科学(63120)
- 管理(62853)
- 大学(51433)
- 融(50941)
- 金融(50941)
- 教育(49363)
- 学学(48454)
- 农业(45153)
- 技术(41615)
- 经济研究(34840)
- 财经(32942)
- 业经(32729)
- 经(28570)
- 问题(26795)
- 业(25075)
- 统计(22905)
- 贸(22729)
- 技术经济(22118)
- 国际(21320)
- 世界(21303)
- 策(20591)
- 资源(20390)
- 版(19469)
共检索到673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林真如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2005—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在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对比分析显示,2005—2010年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2011—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已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旅游开发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福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张华
运用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据此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趋于上升,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有降低,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广西、湖北、黑龙江、安徽、天津、江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其余25个省市区趋于上升。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本文基于耦合模型对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流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流通产业 经济协调发展 耦合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晗 孙志强 周威
为了准确掌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以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建立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环比系数与熵值的组合赋权法进行指标赋权;通过耦合度、综合协调指数分析,建立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模型,并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2年-2011年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从纵横两个角度分析河南省各地市二者之间协调度变化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及适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交通运输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原云霄 渠美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王俊 谢筱玲
在理论分析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化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工具与PLS路径模型,探讨中国省域经济—能源—环境(3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进规律与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动态螺旋上升趋势;省域3E系统协调度存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效应;中、东、西部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的空间聚集演化特征;协调发展空间集群逐渐趋向集聚加强状态。最后,提出应构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应对系统失调,缓解系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趋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钏 黄娴静 覃子岳
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升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于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指数、数字金融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存在“东强西弱”特征。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差距总体上呈现前期缩小后期扩大的发展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效应呈增强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分别形成耦合协调度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毅 丁黄艳 任雪
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是我国能源战略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主要从外部环境、效率结构、省际差异等方面对"十五"至"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化特征与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水平等因素对能源投入冗余有显著影响;工业能源效率提升的瓶颈在于规模效率;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分解效率在空间上从下游到中上游存在梯度差异;"十五"至"十二五"阶段中,工业能源效率有显著提升,地区之间效率差异也进一步缩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到若干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者耦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整体评价指数得分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滞后;②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一般,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基本保持初步耦合与协调状态;③从时间上来看,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度与协调度在2011—2015年以保持稳定为主,但个别市(州)出现了下滑。因此,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低发展陷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家明 丁浩 郑皓
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分析山东省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迟滞于城镇化率导致承载能力欠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后续动力不足,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因此,协调城镇化建设己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转型的当务之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方法进行梳理,结合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进行解读,将城镇化协调发展定义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5个系统协调发展,运用相关鉴别力模型对指标进行筛选和指标体系构建,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构建各系统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经测算得出:2007-2016年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但地市间差距并未缩小。目前,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处协调之列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地市间在滞后类型与阻力因素上均有所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旭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两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2007-2011年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不高,但呈逐年上升态势,"两型城市"建设落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2)2007-2011年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3)湘东和湘北城市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型城市"建设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三方面均优于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依据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土地利用强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付德志
依据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原理,改进min-max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计算基础,提出可调可比可预测的功效函数与基于均值功效的熵值赋权法;讨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等级标准,阐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算法;以精简评价指标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等级标准、模型算法和指标体系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加以实际应用,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付德志
依据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原理,改进min-max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计算基础,提出可调可比可预测的功效函数与基于均值功效的熵值赋权法;讨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等级标准,阐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算法;以精简评价指标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等级标准、模型算法和指标体系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加以实际应用,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