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4)
2023(11924)
2022(10006)
2021(9272)
2020(7480)
2019(17195)
2018(16629)
2017(30609)
2016(16516)
2015(18492)
2014(18422)
2013(18457)
2012(17726)
2011(16421)
2010(16329)
2009(14848)
2008(14640)
2007(12865)
2006(11617)
2005(10827)
作者
(48718)
(40493)
(40291)
(38200)
(25844)
(19553)
(18395)
(16000)
(15598)
(14423)
(14012)
(13694)
(13109)
(12936)
(12689)
(12564)
(12025)
(11735)
(11649)
(11584)
(10365)
(9987)
(9831)
(9292)
(9220)
(9079)
(8981)
(8969)
(8295)
(8109)
学科
(82054)
经济(81991)
管理(41218)
(40340)
中国(28672)
(28437)
企业(28437)
方法(28091)
地方(26109)
数学(24976)
数学方法(24753)
(23923)
业经(17480)
农业(16815)
(15745)
贸易(15729)
(15251)
地方经济(14439)
(14428)
(14024)
环境(13906)
(13630)
(13448)
(13410)
金融(13409)
(13151)
银行(13139)
(12885)
技术(12599)
(11448)
机构
学院(237225)
大学(236802)
(106993)
经济(104928)
研究(94373)
管理(87379)
理学(73930)
理学院(72981)
中国(72578)
管理学(71918)
管理学院(71462)
科学(56324)
(53114)
(48213)
(45521)
研究所(43766)
中心(42087)
(41321)
(36611)
财经(35397)
北京(34646)
(34504)
(34331)
师范(34210)
业大(33483)
经济学(33165)
(32261)
农业(31929)
经济学院(29785)
科学院(29163)
基金
项目(157891)
科学(125439)
研究(118770)
基金(112907)
(98694)
国家(97893)
科学基金(83030)
社会(76667)
社会科(72830)
社会科学(72810)
(63208)
基金项目(59076)
教育(52912)
(52490)
自然(50326)
自然科(49113)
自然科学(49096)
自然科学基金(48162)
编号(47185)
资助(46079)
(41101)
成果(38350)
重点(36615)
(35371)
课题(34404)
发展(33664)
(33111)
(33049)
国家社会(32395)
创新(31140)
期刊
(125406)
经济(125406)
研究(77349)
中国(58069)
(38697)
科学(34706)
学报(34320)
管理(33255)
(31816)
教育(29599)
农业(27424)
大学(26211)
(24422)
金融(24422)
学学(24325)
技术(22162)
经济研究(20529)
业经(20283)
财经(17081)
问题(16406)
(15703)
(14949)
(14389)
资源(13924)
世界(13712)
国际(13098)
技术经济(12847)
科技(12805)
(11806)
论坛(11806)
共检索到380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诚举  周暮格  韩岳  郭钽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为被评价对象研究省域科技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科技投入强度、科技产出强度和科技服务强度3个准则层构建一套省域科技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专家主观判断,应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权重系数,根据准则层下各准则局部差异确定准则层权重系数;再次,通过设置激励参照点确定指标层下被评价省份各评价指标的激励策略和激励量,并根据考虑激励量后的指标值计算各省份科技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最后,对中国31个省份2021年科技发展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1个省份间科技发展质量的评价结果及四大地区间科技发展质量的评价结果差距均较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强   李秋哲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挥旅游业赋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框架,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括旅游业质量追赶、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5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法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序动态测度,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差异测度以及集聚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提升-下降-恢复”三个阶段,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势头良好。②10年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12-2019年,由京津、长三角领先发展,逐步转变为东部沿海到内陆递减;2020年,疫情冲击下呈现抱团发展;2021年,形成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③整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回落”态势;地区内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差异是地区内差异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差异扩大趋势明显。④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呈波动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稳定性较强,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西部与东北地区呈现低值集聚,中部地区江西、安徽已完成“低-高”集聚向“高-高”聚集态势转变,西部地区云南完成了“低-低”集聚向“高-低”集聚态势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马黄龙  王晓芳  
文章从经济发展基本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综合评价1997—2019年省域和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系统聚类算法和马尔科夫链矩阵对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五大发展理念指数呈现阶梯状攀升态势,而经济发展基本面指数呈现波折中向上爬升的态势;聚类结果表明浙江等东部地区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宁夏等西部地区省份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各省份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  
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经济在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劣程度。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本文构建了由28个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区)2011年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数据,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每万人专利授权数、城镇化水平、R&D投入占GDP比例、人均GDP、劳动产出率、能源利用率、人均科技投入、居民年底储蓄余额、人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是影响分类结果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最高的6个地区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和江苏;各省(市、区)在经济发展质量6...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立军,王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笑飞  鲁春霞  安凯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层次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论文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4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并分析了影响省域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对优势指标和相对劣势指标。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一多半的省份属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区,由此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相对高碳阶段。论文最后指出,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指开发新能源和增加林地植被覆被,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大对温室...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慧卿  郭晨阳  
本文利用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涵盖4个准则层、9个子准则层、34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整合双重激励模型与最小方差法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比较及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可划分为4个梯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数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根据主导因素多少,各地区可分为四大类型,排名领先的地区通常由1到2个因素主导;各地区动态综合评价总值由长边原则支配,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并做强长边,是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长鲁  张健  
为科学评价我国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的发展情况,从绿色食品全产业链角度选取8项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公因子提取,对比分析了各省份在3类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运用指数和法计算了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发展指数。结果表明:(1)全国31个省份处于优、良、中和差4个水平的个数及占比分别为3(9.68%)、7(22.58%)、10(32.26%)和11(35.48%),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区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黑龙江、江苏和山东3省推进效果最好,贵州、海南和西藏推进效果最不显著;(3)各省份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长鲁  张健  
为科学评价我国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的发展情况,从绿色食品全产业链角度选取8项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公因子提取,对比分析了各省份在3类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运用指数和法计算了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发展指数。结果表明:(1)全国31个省份处于优、良、中和差4个水平的个数及占比分别为3(9.68%)、7(22.58%)、10(32.26%)和11(35.48%),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区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黑龙江、江苏和山东3省推进效果最好,贵州、海南和西藏推进效果最不显著;(3)各省份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得分较低的因子是相应省份未来推进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未来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存贵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科学客观测度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水平,构建了一套包含四个层次、3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12年的截面数据选择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自东向西梯度降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珺东  李波  
省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有效地对省域经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给出科学评价。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的组合评价方法,选取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5个年度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三种方法的综合排名结果。其次,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得到的各地区综合排名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呈现"东部平稳、中部发展、西部落后"格局的结论。最后,就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科学地评价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是各省制定城乡发展优化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分形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2004年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省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兰晓萍   郭善钡   黄颖敏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的不足,本文从工业地理学视角开展了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通过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和规模效益6个维度构建省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8个重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项赟  温勇  杜建伟  雷伟香  郭慧鑫  
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各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实行差别化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