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5)
- 2023(17944)
- 2022(15096)
- 2021(13998)
- 2020(11720)
- 2019(26679)
- 2018(26226)
- 2017(50160)
- 2016(27407)
- 2015(30331)
- 2014(30180)
- 2013(30340)
- 2012(28097)
- 2011(25287)
- 2010(24953)
- 2009(22937)
- 2008(22671)
- 2007(19850)
- 2006(17388)
- 2005(15605)
- 学科
- 济(119033)
- 经济(118905)
- 业(96024)
- 管理(88661)
- 企(84327)
- 企业(84327)
- 方法(52523)
- 数学(42913)
- 数学方法(42507)
- 农(34909)
- 财(32967)
- 业经(32745)
- 中国(30798)
- 学(24735)
- 地方(24611)
- 农业(24513)
- 务(23145)
- 财务(23083)
- 财务管理(23059)
- 企业财务(21897)
- 制(21723)
- 和(21507)
- 贸(21243)
- 贸易(21232)
- 技术(21081)
- 易(20673)
- 环境(20670)
- 划(19197)
- 理论(19161)
- 策(17254)
- 机构
- 学院(394561)
- 大学(392987)
- 济(163519)
- 经济(160394)
- 管理(156758)
- 研究(136333)
- 理学(135603)
- 理学院(134079)
- 管理学(131965)
- 管理学院(131250)
- 中国(103540)
- 科学(85950)
- 京(84215)
- 财(72920)
- 农(70785)
- 所(69405)
- 研究所(63644)
- 业大(61317)
- 中心(60676)
- 财经(58943)
- 江(57725)
- 农业(55690)
- 经(53824)
- 北京(53091)
- 范(50042)
- 师范(49564)
- 院(49510)
- 经济学(49317)
- 州(46088)
- 经济学院(44585)
- 基金
- 项目(271453)
- 科学(214548)
- 基金(199024)
- 研究(195357)
- 家(175026)
- 国家(173595)
- 科学基金(148980)
- 社会(124863)
- 社会科(118355)
- 社会科学(118324)
- 省(106112)
- 基金项目(105671)
- 自然(97958)
- 自然科(95668)
- 自然科学(95642)
- 自然科学基金(93971)
- 划(88609)
- 教育(87373)
- 资助(81501)
- 编号(77280)
- 成果(61282)
- 重点(61003)
- 部(59855)
- 发(58941)
- 创(57735)
- 创新(53532)
- 课题(53054)
- 科研(52032)
- 国家社会(51909)
- 教育部(50718)
- 期刊
- 济(179833)
- 经济(179833)
- 研究(115082)
- 中国(72319)
- 农(65112)
- 学报(64971)
- 科学(61044)
- 管理(59696)
- 财(56413)
- 大学(48632)
- 学学(46258)
- 农业(45480)
- 教育(36515)
- 技术(33142)
- 融(33045)
- 金融(33045)
- 业经(30289)
- 财经(29007)
- 经济研究(28543)
- 业(26440)
- 经(24942)
- 问题(23423)
- 技术经济(20865)
- 科技(19504)
- 资源(19292)
- 版(18549)
- 贸(18536)
- 现代(18499)
- 世界(18103)
- 理论(17426)
共检索到576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永浩 刘争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测算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对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主要农作物、主要农用物资消耗量的年度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运用灰色预测法GM(1,1)预测中国31个省份未来5年的碳排放量,深入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基尼系数研究中国省域种植业碳汇量、碳排放量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碳排放总量最高,广西碳汇总量、净碳汇总量最高。(2)从时间序列看,中国种植业碳排放高峰已经过去,并且种植业未来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不管是到达碳排放高峰的时间点、碳排放总量还是未来碳排放量下降趋势都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另外,新疆、黑龙江和河南部分主要农用物资(农用塑料薄膜、农用化肥和灌溉)碳排放量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3)从空间分布看,河南、山东、安徽以及吉林属于高-高型地区,四川和新疆属于高-低型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种植业碳排放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大小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值基尼系数在地理分布上,明显呈现沿海性的特征。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种植业碳汇量基尼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的大小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有负相关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谢雨欣
推进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相关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源碳汇及空间特征,并运用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效率系数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进行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间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2)省际间碳收支平衡存在明显差异。(3)根据生态承载系数、经济效率系数将长江经济带省域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公平性保护、因地制宜、产出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种植业 碳排放 公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谢雨欣
推进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相关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源碳汇及空间特征,并运用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效率系数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进行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间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2)省际间碳收支平衡存在明显差异。(3)根据生态承载系数、经济效率系数将长江经济带省域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公平性保护、因地制宜、产出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种植业 碳排放 公平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本研究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强,黑龙江、广西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福建则处于倒数第一、二、三位。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辽宁、山东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贵州则排在倒数第一、二、三位。②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③基于生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丰军辉 吴贤荣
研究首先测算了我国1992~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种植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方法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1992~2010年种植业碳排放与其产业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0年我国种植业碳排放总量为18 366.84万t,较1992年增加了35.62%,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3个阶段变化趋势。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种植业碳排总量的62.97%,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7.18%;江西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最高,达1 197.86kg/万元种植业产值,北京最低,仅为219.86kg/万元种植业产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叶 王道平 赵耀
物流活动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从省域层面对我国物流作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对于从宏观上掌控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量及省域物流作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及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核算我国各省域2008年物流作业的CO2排放指标,包括各省域的C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C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
关键词:
省域 低碳 物流作业 碳排放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浩 付皓
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推荐的"表观消费量法"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文章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该省1998~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分别采用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及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对其碳排放水平、趋势、特征进行了实证描述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
表观消费量 碳排放 能源消费 湖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晨 冯伟 邵桂兰
基于2005—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莫兰指数对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渔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高效率省份呈现出由分散布局向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集聚的显著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渔业碳排放效率依次递减且差距逐步减小;(2)在空间关联格局上,中国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集聚存在交叉分布,且空间依赖具有动态性,逐步形成较为明显的H-H区和L-L区集聚格局;(3)渔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与渔业节能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渔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资源禀赋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俊宇 黄贤金 戴靓 陈志刚 李月
为深入了解各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和公平性,论文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构建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计算1996—200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生态基尼系数和经济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高度不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位于"相对平均"区间。同时,提出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以评价2008年各个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利用贡献系数矩阵对各个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阐述各个类别的特点,以期为国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
能源消费碳排放 基尼系数 省级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宝根 赵玉 邓俊红
[目的]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近年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种植业 碳排放 脱钩特征 LMDI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家勇 吴承祯 洪伟 林君燕
相邻原则构造空间邻接矩阵,以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研究我国省域2000~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差异性。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统计值由2000年0.159增大到2001年0.202 9,后减小到2007年的0.197 9,继续减小到2008年的-0.034 9,趋势分析表明:中国省域碳排放量在2000~2007年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且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到2008年呈显著性很弱的负相关。对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确定了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模式及空间演变态势,其散点图揭示我国存在中东部碳排放量高而西部低的空间聚集现象。并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走上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全国经济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帮英 苏方林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仅是对变量"均值"估计,不能反映省域碳排放量在空间上的非平稳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技术引入空间效应,发现GWR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明显优势: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价格之前存在内生经济关系;影响碳排放量各因素在省域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为低碳经济实现提出相关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量 低碳经济 地理加权回归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寒 柳飞扬 张梦 顾蕾 周国模
【目的】探讨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制定种植业固碳减排方案,促进浙江省种植业低碳绿色转型。【方法】基于浙江省种植业的能源投入数据,使用碳排放系数法评估2006—2021年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对数平均权重迪氏指数模型(LMDI)对种植业碳排放变化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40年的种植业碳排放量。【结果】(1)2006—2021年,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年际变化率为-1.80%,累计碳排放总量为1.29亿t;2006—2012年,碳排放量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94%。(2)浙江省种植业的碳排放量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分布格局,中部地区的杭州、金华与台州是浙江省的主要碳排放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省的39.86%。(3)种植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碳减排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增加及农业生产结构上升是引起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引起的碳排放变化量占比为41.58%。(4)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2—2040年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040年的碳排放量下降至2021年的37.20%,其中杭州、嘉兴、绍兴及金华下降幅度最大。【结论】浙江省种植业已实现碳达峰。为保证未来碳排放持续下降,应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化肥,提高种植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现代化,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图4表2参37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维洋
本文根据学者研究成果,确定人口数量、GDP、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为碳排放量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河北省1995~2010年数据,建立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根据碳排放量各影响因素1995~2010年数据,分别建立各自的一元回归方程,并对其未来值进行预测。依据各因素预测值及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未来碳排放量,同时也预测降低第二产业不同比重情况下的碳排放量,结论为降低碳排放量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