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9)
2023(19230)
2022(15987)
2021(14561)
2020(11952)
2019(27110)
2018(26146)
2017(49036)
2016(26823)
2015(29860)
2014(29574)
2013(29541)
2012(27962)
2011(25543)
2010(25621)
2009(23825)
2008(23031)
2007(20577)
2006(18326)
2005(16736)
作者
(80775)
(67406)
(67288)
(63753)
(42700)
(32580)
(30429)
(26407)
(25772)
(23944)
(23105)
(22633)
(21545)
(21472)
(21140)
(20956)
(20325)
(19945)
(19473)
(19412)
(17000)
(16727)
(16332)
(15457)
(15266)
(15033)
(14964)
(14807)
(13678)
(13635)
学科
(117547)
经济(117437)
管理(70910)
(69715)
(52776)
企业(52776)
方法(45434)
数学(40316)
中国(40033)
数学方法(39996)
(34875)
地方(31581)
(29065)
金融(29062)
(28097)
(28050)
银行(28029)
(27123)
业经(25988)
(24688)
(24309)
贸易(24287)
农业(24028)
(23819)
(23600)
环境(20925)
(16870)
(16632)
财务(16596)
(16577)
机构
学院(384925)
大学(383772)
(164750)
经济(161454)
研究(143446)
管理(139455)
理学(119254)
理学院(117736)
管理学(115842)
管理学院(115129)
中国(112623)
科学(89041)
(82452)
(76193)
(74834)
(73587)
研究所(68354)
中心(66038)
业大(60998)
农业(60115)
(59146)
财经(58144)
(52867)
北京(52325)
经济学(51739)
(51548)
(51264)
师范(50934)
(46972)
经济学院(46839)
基金
项目(257810)
科学(201681)
基金(185840)
研究(184659)
(164976)
国家(163592)
科学基金(137365)
社会(118574)
社会科(112450)
社会科学(112414)
(102463)
基金项目(97987)
自然(87741)
(86439)
自然科(85688)
自然科学(85658)
自然科学基金(84132)
教育(83290)
资助(75291)
编号(73134)
(61440)
重点(59649)
成果(59109)
(56432)
(54209)
课题(52132)
创新(50870)
科研(49736)
国家社会(49664)
发展(48666)
期刊
(183757)
经济(183757)
研究(115268)
中国(82738)
(70686)
学报(67794)
科学(60609)
(54884)
大学(49879)
管理(49423)
(48299)
金融(48299)
农业(47660)
学学(47295)
教育(40134)
技术(30941)
经济研究(30404)
业经(30390)
财经(28752)
(25902)
(24844)
问题(24508)
(21397)
国际(19382)
(19250)
技术经济(18826)
世界(18770)
资源(18352)
科技(18240)
商业(17488)
共检索到591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蕴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构建碳金融评价体系及验证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评估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和潜力。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背景下,本文构造了碳金融发展指数,发现中国部分省份的碳金融水平还很低,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碳金融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实证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清洁技术水平和政策激励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有正向影响,结合中国碳金融发展实际分析了区域的异质性,提出了中国碳金融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岳   谢晨瑶   黄佳宁  
提出包括碳金融渗透度、碳金融可得性和碳金融作用效果3个维度的测度体系,利用TOPSIS法构建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指数,测度全国各省2017年和2021年的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并分析影响碳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各省份的碳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整体的碳金融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是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安康  
在区域金融研究中,不能回避区域金融资源集聚特征和空间差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为此,本文纳入地理空间因素,依据2000~2013年较完整的时间样本尺度,以广东地市区域划分空间尺度,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广东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各解释变量因素对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旨从金融资源在地理上的集群角度解释广东省金融水平不平衡现象,以期为广东金融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翔  王曼怡  田昕  康萌萌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技术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研究影响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及其特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依旧存在,金融超前区和滞后区的极差明显,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在上述两个模型成为金融发展的反向制约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规制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中是正向因素,但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双向变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Bryson John  谢蔓  唐瑶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常系数模型和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集聚性,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生正向相关。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工业化、人力资本、市场化、产权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研究也发现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竞争和极化效应,低梯度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被高梯度地区"极化"的趋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辉  许舜威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可得状况以及使用情况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且区域内部发展也不平衡;经济结构维度下的财政支出占比以及社会发展维度下的城镇化水平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栋  吴翔  曹改改  
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0~2018年的相关数据,对各省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数据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由1990年的0.485上升至2018年的0.773,已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但分地区来看,中国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人类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面临一定的困难。文章为此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诸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中国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阻碍了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稳步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财政对医疗费用的支出比例及提高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提升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丽  
金融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讨论成为当下的热点。文章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韧  黄渊基  刘莹  潘攀  
基于我国31个省域对象,从农业保险规模水平、渗透度水平及供给水平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刻画了2008—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其发展格局进行了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但区域差异明显,农业保险模式较为成熟的省份优势突出,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显著。省域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性呈上升趋势。通过比较,运用空间误差滞后模型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农户收入、补贴水平及产业结构等对其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点、线、面"着手优化农业保险区域发展政策,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有助于促进区域农业保险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桂预风  周冰蕾  
本文对30个省域2005-2016年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构造了基于物流的引力模型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物流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物流基础设施、劳动力供给和城镇化水平对物流发展水平影响显著,省域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动态连续性,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能够更好地揭示物流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