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5)
- 2023(13225)
- 2022(11402)
- 2021(10803)
- 2020(8889)
- 2019(20605)
- 2018(20410)
- 2017(39172)
- 2016(21266)
- 2015(24058)
- 2014(24041)
- 2013(24056)
- 2012(22249)
- 2011(20154)
- 2010(19736)
- 2009(17826)
- 2008(17087)
- 2007(14397)
- 2006(12512)
- 2005(10905)
- 学科
- 济(93067)
- 经济(92979)
- 管理(59385)
- 业(53355)
- 企(43470)
- 企业(43470)
- 方法(41950)
- 数学(35992)
- 数学方法(35680)
- 中国(25206)
- 农(23947)
- 地方(21544)
- 业经(19702)
- 学(19610)
- 财(19569)
- 环境(18143)
- 贸(17393)
- 贸易(17382)
- 易(16921)
- 农业(16142)
- 和(16092)
- 制(14350)
- 理论(13585)
- 划(13018)
- 技术(12444)
- 银(12267)
- 银行(12231)
- 融(12216)
- 金融(12214)
- 务(11776)
- 机构
- 大学(301580)
- 学院(298661)
- 济(125320)
- 经济(122850)
- 管理(120365)
- 理学(105066)
- 研究(104942)
- 理学院(103887)
- 管理学(102311)
- 管理学院(101789)
- 中国(77968)
- 科学(65057)
- 京(64615)
- 财(53016)
- 所(52249)
- 研究所(48195)
- 农(47331)
- 中心(46792)
- 业大(44688)
- 财经(43447)
- 江(41482)
- 北京(41004)
- 范(40208)
- 师范(39898)
- 经(39755)
- 院(38338)
- 经济学(37930)
- 农业(37009)
- 经济学院(34305)
- 州(33560)
- 基金
- 项目(212222)
- 科学(167726)
- 研究(156044)
- 基金(155457)
- 家(135520)
- 国家(134467)
- 科学基金(115257)
- 社会(99507)
- 社会科(94180)
- 社会科学(94154)
- 基金项目(83209)
- 省(81919)
- 自然(74497)
- 自然科(72692)
- 自然科学(72675)
- 自然科学基金(71339)
- 教育(69971)
- 划(68961)
- 资助(63657)
- 编号(62683)
- 成果(50063)
- 部(47599)
- 重点(47539)
- 发(46331)
- 创(43689)
- 课题(42819)
- 国家社会(41076)
- 创新(40902)
- 教育部(40691)
- 科研(40533)
- 期刊
- 济(132389)
- 经济(132389)
- 研究(88540)
- 中国(54927)
- 学报(46490)
- 科学(44557)
- 农(42523)
- 管理(41835)
- 财(37563)
- 大学(35056)
- 学学(32907)
- 教育(30839)
- 农业(30382)
- 技术(24400)
- 融(22967)
- 金融(22967)
- 经济研究(21377)
- 业经(20601)
- 财经(20256)
- 问题(17275)
- 经(17262)
- 业(16148)
- 资源(15656)
- 图书(15488)
- 科技(14658)
- 技术经济(14424)
- 理论(14398)
- 贸(14180)
- 世界(13359)
- 实践(13043)
共检索到428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胜
我国省际间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不仅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还对各地区的碳排放量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基于基本模型,从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视角,建立生产者责任、消费者责任和技术调整的消费者责任三种原则的核算方法以及碳减排责任分摊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省域碳排放核算与责任分摊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呈现出"东—中—西"空间梯度碳排放的格局;各地区在不同原则下的碳排放量存在着显著差异,生产者责任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责任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有利于能源富集省份和经济较落后省份,技术调整的消费者责任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不偏不倚,并没有显著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TCBA核算优...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 MRIO 核算原则 责任分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文会 李阮 李鑫明 付强 牛玺童
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电力行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第一阶段的参与主体,显然,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分摊已经成为当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共担责任分摊原则给出电力生产端和消费端分别应分摊的碳指标核算公式,以2011年我国六大区域间交换电量数据为基础给出了各区域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案,并利用SE-DEA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判;鉴于碳排放总量不变的前提,进一步运用ZSG-DEA模型对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案做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ZSG-DEA分配后,各区域的效率值均位于D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丛建辉 石雅 高慧 赵永斌
基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传统碳排放责任界定无法核算要素供给端的碳排放责任,导致资本、资源输出型省域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亟待引入"收入者责任"视角以丰富"双碳"目标下的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文章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MRIO)构建多维碳排放责任核算模型,核算和分析了"收入者责任"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责任的时空变化与部门特征,并同其他两类视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收入者碳排放责任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格局,资源和资本输出型省域碳排放责任相对更高,这也与其减排潜力或减排能力相匹配;从时间维度看,省域收入者碳排放责任因产能扩张、产业转移引起的要素供给重构等因素而在各省域间出现不平衡变动;部分省域的金融部门和能源供应部门,因产业链关联引致下游省域碳排放而应承担较高的碳排放责任。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将"收入者责任"纳入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探索资源型省域有补偿的高碳减排责任路径、建立基于生产要素关联的省际协同减排机制、强化能源与金融业等要素供给部门的碳减排责任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丛建辉 石雅 高慧 赵永斌
基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传统碳排放责任界定无法核算要素供给端的碳排放责任,导致资本、资源输出型省域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亟待引入"收入者责任"视角以丰富"双碳"目标下的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文章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MRIO)构建多维碳排放责任核算模型,核算和分析了"收入者责任"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责任的时空变化与部门特征,并同其他两类视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收入者碳排放责任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格局,资源和资本输出型省域碳排放责任相对更高,这也与其减排潜力或减排能力相匹配;从时间维度看,省域收入者碳排放责任因产能扩张、产业转移引起的要素供给重构等因素而在各省域间出现不平衡变动;部分省域的金融部门和能源供应部门,因产业链关联引致下游省域碳排放而应承担较高的碳排放责任。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将"收入者责任"纳入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探索资源型省域有补偿的高碳减排责任路径、建立基于生产要素关联的省际协同减排机制、强化能源与金融业等要素供给部门的碳减排责任等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捷 魏旭华 陈恩
碳减排责任分摊是制定碳减排政策的基础,亦是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合理明确各区域碳减排责任,从土地利用碳排放地域差异视角入手,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构建IFCAM模型,尝试在2020年武汉城市圈碳减排目标下划分各县区的碳减排责任,并对其进行可行性检验,以期为武汉城市圈及相关区域的碳减排责任分摊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占城市圈的比例超过70%,且整体呈现出核心-外围递减的分布,各地区差异较明显;(2)3E分摊模型虽然提高了城市圈碳排放的公平性,但整体碳排放效率仅为0.54,相比2015年降低了30.77%,需进一步完善;(3)IFCAM模型在维持整体效率为1且不衰减的基础上,兼顾了3E公平原则,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碳减排压力减小,而增加经济发展效率较低地区的碳减排压力;(4)检验结果显示基于IFCAM模型的2020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市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均达标,整体平均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为19.27%,超过湖北省政府分配的整体18.78%的目标,且分摊结果变异系数较小,整体平均碳排放效率提升,有效的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分配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臻 赵定涛 洪进
本文在已有的"碳减排责任分摊"原则的基础上,引入消费者责任的思想,对责任分摊原则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建立了消费者责任视角下的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模型。运用该模型,将中国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分摊到各省级区域。实证结果表明,根据消费者责任视角分摊碳减排责任,使商品的最终消费地为其调入的隐含碳负责,能达到更加公平有效地在区域间分摊碳减排责任的目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贸易会引发污染的国际转移,贸易隐含碳测算将为合理确立各国碳排放责任奠定基础。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测算2000-2011年中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隐含碳,探讨美日是否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并采用SDA法对中国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处于隐含碳的净出口方,且中国向美国净出口隐含碳是日本的1-4倍。SDA结果表明,规模效应与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呈正相关,技术效应与之呈负相关,结构效应的作用效果不一致。
关键词:
隐含碳 MRIO模型 SDA分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定涛 杨树
国际贸易中内涵碳排放的责任归属关系到国际减排框架公平性与我国切实经济利益。本文基于由产业链各方共同分担责任的思想,提出了"共同责任"的分摊原则,建立了国际贸易碳排放责任分配的SCR测算模型,将贸易产业链中各方的排放责任在其自身、下游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间进行分配;并应用此方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三大重点行业进行实证测算分析,界定具体行业的贸易双边责任。研究结论认为,共同责任视角使得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国和进口国共同对产品生产中的碳排放负责,体现了受益与责任的相匹配。SCR模型下中国作为出口国将承担50%-80%的碳排放责任,其余责任由相应进口国承担。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进口国和出口国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立群
研究如何基于国家整体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的分摊,以明确区域间"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从共摊成本分配问题的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对碳减排责任分摊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基于分配效率视角,探讨了在分配总量固定的条件下,利用投入导向的零和收益DEA(ZSG-DEA)模型进行碳减排责任分摊的可行性。在实证分析部分,采取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法,将碳排放量作为模型的投入,将人口、能源耗费和GDP作为模型产出变量。依照我国2015年碳减排整体目标和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了投入产出数据的预测。为了与ZSG-DEA模型进行对比,首先建立了碳减排责任分摊的DEABCC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仅有9个省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思寰
在对我国各地区汽车尾气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文章利用跨区域汽车尾气减排的投入产出模型(MRIO)和2010年中国30个省区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跨区域汽车尾气排放减排责任进行了分解,并基于双重约束目标对2017—2020年中国汽车尾气减排目标进行区域分摊。研究发现:(1)中国汽车尾气碳减排责任总体表现出东部沿海、中部地区的减排责任较大,而西部、北部地区的责任偏小的规律;(2)2017—2020年全国累计应减少的汽车尾气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加而增加;(3)从地区对比来看,中部地区应分摊的汽车尾气碳减排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猛猛 刘红光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议题,而厘清碳排放责任是其中的难点。对不同视角下碳排放责任核算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厘清碳排放责任和合理分配碳排放空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现有文献对碳排放责任的核算多从单一角度进行,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生产责任法会导致"碳泄漏"问题、消费责任法和收入责任法会削弱其他责任主体减排动力;(2)共担视角下的核算方法发展迅速,但还未形成统一的科学性考量准则,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拓展多原则融合的碳责任核算体系;(2)创新多视角共担的碳责任核算方案;(3)探索碳责任核算与排放权分配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碳排放责任 核算 方法 碳排放权 综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汪燕 王文治 马淑琴
通过构建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本文以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单元为对象测算了省域最终需求和出口引致的碳转移,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分配因子来实施省域间碳排放责任共担。结果表明:本省域最终需求引致的碳排放约占全部生产侧碳排放的41%,外省域最终需求引致的碳排放占比约为31%,出口引致的碳排放占比约为22%。省域最终需求和出口引致的碳转移呈现从京津地区、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省域向北部和中部地区的省域转移,其中各省域出口引致的净碳转移量平均占全部净碳转移量的43.7%,出口是引致省域间碳转移的重要因素。基于省域间碳排放责任共担结果,论文提出对重点减排省域实施"约束+补偿"的碳减排合作模式,同时控制碳排放的生产端和消费端,减少碳排放和碳转移量。
关键词:
碳转移 责任共担 碳减排合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明霞 路正南 王健
本文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为碳减排目标对中国产业层面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摊,以明确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基于分配效率的视角,以“非期望产出作投入法”为指导,将各部门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能源消耗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总产出作为产出变量,构建了投入导向型的碳排放零和收益DEA分摊模型,并通过预测2015年的数据比较了中国15个产业部门碳排放的BCC效率和ZSG-DEA效率,得到了达到DEA有效边界的分配方案,发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采矿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印刷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依次承担着较大的碳排放责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坤 齐绍洲
在对中国省级电力碳排放责任核算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有利于促成各省份更加公平地承担减排责任并协同减排。本文提出了基于共担责任原则下的省级电力排放核算方法,并同时考虑了电力跨区交换因素,这不仅有利于电力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承担排放责任,而且也使得电力净调出和调入省份能够合理承担相应的碳排放责任。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核算了2011年中国各省电力碳排放责任。计算结果显示:①相对于生产者责任核算方法,共担责任原则核算方法使中国主要电力生产省份的碳排放责任减少10%以上,而一些电力消费省份的电力碳排放责任则增加20%以上;②基于共担责任核算原则,电力排放量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排放最小的省份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洁华 张泽野
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以及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省域碳排放核算准则已成为中国未来碳排放控制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碳转移,且各省份的碳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准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核算结果差异显著,"利益原则"下的碳排放核算准则呈现一定的省域偏好,提出的"利益与效率兼顾原则"下的"激励补偿的消费者责任"准则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