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3)
- 2023(8558)
- 2022(7084)
- 2021(6605)
- 2020(5364)
- 2019(12216)
- 2018(11841)
- 2017(22081)
- 2016(12038)
- 2015(13496)
- 2014(13164)
- 2013(13371)
- 2012(12964)
- 2011(12130)
- 2010(11767)
- 2009(10515)
- 2008(10269)
- 2007(8778)
- 2006(7860)
- 2005(6974)
- 学科
- 济(60424)
- 经济(60377)
- 管理(28022)
- 业(24311)
- 方法(22989)
- 数学(21129)
- 数学方法(20961)
- 中国(18426)
- 地方(17339)
- 农(17182)
- 企(15113)
- 企业(15113)
- 环境(14576)
- 学(13710)
- 农业(12081)
- 贸(11951)
- 贸易(11945)
- 易(11594)
- 业经(10226)
- 地方经济(10061)
- 财(9613)
- 制(8805)
- 和(8797)
- 融(8611)
- 金融(8607)
- 发(8350)
- 划(8210)
- 资源(7930)
- 银(7888)
- 银行(7863)
- 机构
- 大学(179899)
- 学院(176305)
- 济(82167)
- 经济(80817)
- 研究(72438)
- 管理(63151)
- 理学(54976)
- 理学院(54139)
- 中国(53578)
- 管理学(53130)
- 管理学院(52805)
- 科学(44489)
- 京(39231)
- 所(37022)
- 研究所(34379)
- 财(33072)
- 农(32221)
- 中心(31238)
- 经济学(27387)
- 财经(27091)
- 业大(26470)
- 范(26277)
- 院(26276)
- 师范(26077)
- 江(25480)
- 农业(25244)
- 经(24918)
- 经济学院(24775)
- 北京(24631)
- 科学院(23129)
- 基金
- 项目(125818)
- 科学(101353)
- 基金(95101)
- 研究(89817)
- 家(84788)
- 国家(84214)
- 科学基金(71151)
- 社会(60616)
- 社会科(57617)
- 社会科学(57603)
- 基金项目(50495)
- 省(47979)
- 自然(45241)
- 自然科(44169)
- 自然科学(44152)
- 自然科学基金(43341)
- 划(40864)
- 教育(39445)
- 资助(38078)
- 编号(33075)
- 重点(29458)
- 发(29407)
- 部(29148)
- 成果(26715)
- 国家社会(26612)
- 中国(26246)
- 创(25389)
- 教育部(24556)
- 创新(24198)
- 发展(23988)
共检索到261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中 徐蓓
中国内部区域发展情景上的异质性特征,使其在碳减排和绿色治理领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为全面评估不同区域情景下的碳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界定"碳压力"概念,对省域层面的碳压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心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显示,中国整体上处于严重"碳超载"状态,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不均衡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特征;同时碳压力重心在经济重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对上述观察结果系统慎思的基础上,借助"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的理论解释框架,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中 徐蓓
中国内部区域发展情景上的异质性特征,使其在碳减排和绿色治理领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为全面评估不同区域情景下的碳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界定"碳压力"概念,对省域层面的碳压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心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显示,中国整体上处于严重"碳超载"状态,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不均衡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特征;同时碳压力重心在经济重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对上述观察结果系统慎思的基础上,借助"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的理论解释框架,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类典型区域出发,分别提出不同锁定情景下的绿色治理思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宇峰 朱荣军
文章运用经济重心模型,分析2003~2012年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的特征及其均衡性,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重心迁移均衡性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重心迁移已呈现出半均衡化的趋势;(2)中国经济重心迁移在东西方向上呈半均衡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消费重心、r&D资本存量重心、从业人员重心和物质资本存量重心的经度变动;(3)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呈半均衡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则包括从业人员重心、人力资本重心和财政支出重心的纬度变动。
关键词:
经济重心 迁移 半均衡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萧凌波
重建历史时期极端气候灾害的时空格局,对于认识当前和未来的灾害演变趋势,辨识灾害高风险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清史·灾赈志》中的历史水灾记录,以县级政区为单元,逐年提取了1736-1911年间中国境内的8582个水灾发生地点;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对这一时期及3个特征时段(1736-1795、1796-1850和1851-1911年)的水灾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风险理论框架讨论水灾多发区的分布及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1736-1911年水灾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的海河、黄河下游,淮河下游,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及沿江地带,与现代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2)华北平原北部是清代水灾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与当时华北平原降水偏多有关,而进入19世纪后,当地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脆弱度也大大加重了灾情;特别是1855年黄河改道后,因政府应对不力,使得1851-1911年间鲁西北地区沿黄河下游河道出现一个条带状水灾多发区;(3)19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频次激增,其原因除梅雨变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外,人类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活动大量挤占湿地和水体,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大了当地面对水灾时的物理暴露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婷 李红
以往对"三驾马车"认知停留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影响,缺乏空间方向概念。由此,以经济重心作为衡量经济空间结构的指标,并以广西为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视角出发,通过重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比分析"三驾马车"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揭示三大拉力对经济重心空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广西经济重心迁移路径呈"S"型,2010,2013年分别为重心空间转向的拐点;在空间位置方面,与经济重心邻近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消费重心、投资重心和出口重心;在迁移路径方面,消费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小且变动较为稳定;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大,整体上呈往西南方向迁移态势;投资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迁移路径在2009年以后的走势较为一致。在拉力作用方面,"三驾马车"对经济重心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方向上的影响强弱不一,整体而言是投资大于消费大于出口。
关键词:
三驾马车 经济重心 灰色关联度 广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婷 李红
以往对"三驾马车"认知停留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影响,缺乏空间方向概念。由此,以经济重心作为衡量经济空间结构的指标,并以广西为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视角出发,通过重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比分析"三驾马车"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揭示三大拉力对经济重心空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广西经济重心迁移路径呈"S"型,2010,2013年分别为重心空间转向的拐点;在空间位置方面,与经济重心邻近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消费重心、投资重心和出口重心;在迁移路径方面,消费重心的
关键词:
三驾马车 经济重心 灰色关联度 广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影 路光耀 叶明确
为刻画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空间演变态势和重心迁移轨迹,文章首先选取27个区位因素指标和84个样本经济体,构建以2010年数据为基准的原始数据库,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影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主因子,并将84个样本分为5个空间等级,表现基于2010年数据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空间格局。其次与2000年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发现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因子从综合实力、研发环境、市场规模变为发展水平、研发实力和市场潜力,各个因子的含义及空间分布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5个空间等级也各有变动,发达国家(地区)更加集中于一二等级,而发展中国家(地区)则趋于分化,呈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演变特征。最后在综合得分分值的基础上求取2000年和2010年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重心,发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的重心始终在北半球,并从欧洲西南部向东北方向迁移,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全球研发重心由西半球向东半球移动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沙勇
文章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了山东省2000-2012年间人口、经济和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从而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的空间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重心位于山东几何中心的西南面,经济重心则位于东北面,表明了区域人口、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且经济分布比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要大;近12年来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致往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过程相互影响,而人口重心迁移的速度要滞后于经济重心,这一过程使得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缩小,反映了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整个区域的地区差距在变小;第
关键词:
人口重心 经济重心 产业重心 迁移轨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群琪 宋京妮 巨佩伦 包旭 杜凯
从投入产出角度,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投入产出主成分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对2013年中国各省域的综合运输效率进行测算,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散点图分布分析了我国综合运输效率的空间集群特征。结果表明:1剔除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等影响后,我国总体综合运输效率有所下降(调整前0.87→调整后0.74),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效率低的空间格局;2调整前后,我国均有10省域处于运输效率前沿面,调整前后效率最优的省域分别为广东(调整前4.34→调整后1)、天津(调整前0.72→调整后1.15),效率最低的省份为西藏(调整前0.06→调整后0.05);3我国各省域综合运输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高效率地区聚集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乐文 钱曦
本文通过引入我国1997年至2009年省际间电力调入、调出数据,讨论了"生产与消费分离"的环境效应,该途径是对揭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机制黑箱的有益尝试,指出工业重心转移的同时,也转移了污染,并且在电力生产重心加速向中西部移动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将推迟到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车哲九
朝鲜民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土著民族之一,源于朝鲜半岛。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朝鲜半岛的朝鲜人陆续向中国、原苏联、日本等周边国家大量迁移,逐渐成为遍布整个东北亚的伟大民族。据初步统计,目前在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族约有6870万人,占东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启明
本文以人口为基本出发点,从控制论角度提出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物理场论及最大熵原理,初步提出迁移场理论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 人口迁移过程首先是由区域外部的动因作用于区域内部,然后再由区域内部向区域外部扩散的过程,即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徐丽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欣 吴殿廷 肖敏
历史上中国的经济重心曾经不断地移动,产业的兴起及其空间拓展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农业开发促成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经济重心区域的形成和后来的几次移动。近代工业的登陆使东部沿海的内在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建国以后现代工业的布局影响着经济重心的移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带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重心转移。文章还发现,中国经济重心的迁移存在几个特殊的规律。
关键词:
经济重心迁移 产业 现代工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潘泽瀚
人口迁移在三大人口变动中最活跃,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然而,文章通过对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迁移强度分布、人口迁移流分布的考察,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分布具有明显的顽健性。胡焕庸线历时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频繁的人口迁移仍未能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其稳定性。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固定不变的第一自然;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第一自然的决定作用密切相关。只要第一自然不变化,中国的人口分布及胡焕庸线就会保持高度稳定,人口迁移分布也不太可能失去顽健性而导致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的改变。
关键词:
顽健性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胡焕庸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