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3)
- 2023(14192)
- 2022(12155)
- 2021(11224)
- 2020(9303)
- 2019(21814)
- 2018(21272)
- 2017(40080)
- 2016(22033)
- 2015(25111)
- 2014(25260)
- 2013(25528)
- 2012(24495)
- 2011(22502)
- 2010(22634)
- 2009(21117)
- 2008(21158)
- 2007(19017)
- 2006(16854)
- 2005(15467)
- 学科
- 济(104421)
- 经济(104333)
- 管理(56044)
- 业(54561)
- 方法(41117)
- 企(40662)
- 企业(40662)
- 数学(36487)
- 数学方法(36136)
- 中国(32289)
- 农(29932)
- 地方(28911)
- 财(21559)
- 业经(21397)
- 贸(21390)
- 贸易(21372)
- 学(21256)
- 易(20725)
- 农业(20202)
- 制(18167)
- 环境(16867)
- 银(16287)
- 银行(16254)
- 融(16033)
- 金融(16031)
- 地方经济(15755)
- 行(15746)
- 和(15418)
- 发(15139)
- 技术(13384)
- 机构
- 大学(324172)
- 学院(324101)
- 济(140007)
- 经济(137046)
- 研究(123934)
- 管理(118062)
- 理学(99837)
- 理学院(98524)
- 管理学(96924)
- 管理学院(96307)
- 中国(94394)
- 科学(76425)
- 京(71718)
- 所(64970)
- 财(61543)
- 农(61225)
- 研究所(58990)
- 中心(55809)
- 江(51193)
- 业大(49248)
- 财经(48059)
- 农业(47986)
- 北京(46269)
- 范(45338)
- 师范(44881)
- 院(44824)
- 经(43548)
- 经济学(43543)
- 州(40226)
- 经济学院(39213)
- 基金
- 项目(211135)
- 科学(164864)
- 研究(153784)
- 基金(150688)
- 家(132524)
- 国家(131422)
- 科学基金(110163)
- 社会(97195)
- 社会科(92086)
- 社会科学(92056)
- 省(83950)
- 基金项目(79036)
- 划(70989)
- 自然(69380)
- 教育(69268)
- 自然科(67669)
- 自然科学(67642)
- 自然科学基金(66397)
- 资助(62498)
- 编号(61787)
- 发(51797)
- 成果(50692)
- 重点(48841)
- 部(46879)
- 课题(44627)
- 创(43063)
- 发展(41564)
- 展(40872)
- 创新(40494)
- 国家社会(40300)
- 期刊
- 济(161923)
- 经济(161923)
- 研究(101088)
- 中国(71881)
- 农(56537)
- 学报(53030)
- 科学(49206)
- 财(46342)
- 管理(42679)
- 大学(39168)
- 农业(38874)
- 学学(36700)
- 教育(36012)
- 融(32232)
- 金融(32232)
- 技术(28594)
- 经济研究(26359)
- 业经(26330)
- 财经(23650)
- 业(22174)
- 问题(21855)
- 经(20522)
- 贸(18744)
- 资源(17562)
- 技术经济(17300)
- 世界(16802)
- 国际(16649)
- 统计(16062)
- 版(15466)
- 科技(15030)
共检索到507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开慧 周景月 张培栋 阚士亮
利用2012年宏观数据,探究中国生物质资源的省域分布及发电潜力阈值,构建生物质发电潜力指数(BPGI)指标体系,评价各省(区、市)生物质发电的发展水平及潜力,并结合省级电网碳排放强度对各省规划装机目标配额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生物质发电潜力阈值为1.612×105MW/年;河南、黑龙江、山东位列前三,可承担中国"十三五"期间24.10%的生物质发电目标装机量;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可通过资金输出间接承担。为促进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布局优化、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志彬 任爱胜 高春雨 付伟铮 陈晨
为了正确评价中国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充分认识其发电潜力,该文以9种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及实地调研测定草谷比和资源可收集利用率,分别估算2011年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理论可收集量和实际可收集量,进而通过确定各类农业生物质资源的低位发热量,评估其发电潜力。2011年,中国主要农业生物质资源的最大发电潜力为68 332.31MW,净剩余资源发电潜力为12210.98MW。玉米、稻谷和小麦3种大宗农作物秸秆及加工剩余物的发电潜力较大,占净剩余资源总发电潜力的77.51%。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和吉林等12个省份的净剩余资源发电潜力在500MW以上,占净剩余资源总发电潜力的7...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生物质资源 发电潜力 评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闫庆友 陶杰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相对贫乏,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物质能源作为物质性、易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受生物质发电技术的进步及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新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展现出新的特点,对该产业效率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新的因素,并采用新的方法,评价结果才能客观,作为改进产业的参考依据。收集中国2010年以来建设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选择合适30家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样本,分别运用BC2模型、AR模型和分地区AR模型对这30家样本进行评价,发现中国生物质能总体上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等地是我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洱岽 刘平阔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度建设,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由固定电价政策的支持向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发展机制的变迁。本文以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为例,构建了固定电价与配额交易下的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其对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配额交易制度建设的科学对策。结果表明:现行的固定电价政策与电价水平,难以对生物质发电厂商产生有效的激励;当施行配额交易时,合理的生物质发电配额比例和绿色证书的基准价格(如本文研究所得的2%的配额比例和0.094元/kWh的基准价格),有助于厂商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全部收益并保证厂商的适度投资和技术研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丹 张兰 张彩虹
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是林木生物质能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及前提,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规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可持续性。基于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相关数据,引用PSR理论模型构建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各省市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将各省市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等级,指明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大龙
一、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几百年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质能等传统可再生能源。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生产和生活的主导能源。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柳钦
生物质能是一种脱颖而出的新能源,生物质发电产业前景广阔。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蜿蜒前行,任重道远。为了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在中国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建议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资源调查和评价,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第二,培育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第三,完善生物质能发电的标准与规范;第四,完善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第五,推行并完善绿色配额制度;第六,制定促进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第七,开展生物质能发电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吕指臣 蒲刚清 郭伟
[目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开发潜力的估算是农业生物质能科学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和基础。同时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的作用,因此对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的评估,是实现农业生物质能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考虑土壤生态要求,研究不同还田比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生物质能生态潜力,并对其时空间特性和结构构成进行分析,为中国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文献调研和专家预测等方法,对未来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各省(市、自治区)播种面积占比、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和单产进行预测;其次,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秸秆的草谷比、工业比、饲料比和燃烧...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秸秆 主要农作物 可再生能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宝华 张彩虹 牛志蕾
沙区生物质发电主要是指利用沙生灌木的平茬抚育剩余物进行发电。其产业发展受到发展规划、资源禀赋、法规政策、沙区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该产业影响因素的结构及层级关系。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和经济激励政策是影响沙区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直接因素,发电成本、生物质能技术、投融资等是中间层因素,认知观念、发展规划、沙地生态的治理需求是影响沙区生物质发电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沙区生物质发电产业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沙区 解释结构模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王睿
“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分析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界定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域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整体呈现协调演进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仍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状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2)省域间旅游发展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效应不断加强,且高值聚集型区域范围逐渐扩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3)旅游发展潜力重心均在河南省内,重心转移路径总体向西方向移动,呈现明显的东北(偏北)—西南(偏南)空间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金忠 廖鹏 乔冠华 金鑫 王志锋
基于医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相关数据构建"医学学科科研潜力指数",系统分析2012—2017年中国省域医学学科科研潜力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省域间医学学科科研潜力的绝对差异较大,但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缩小趋势;各省的医学科研潜力可以进一步分为6个层次,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医学学科科研潜力较大,而青海和西藏的医学学科科研潜力较小。
关键词:
医学学科 科研 潜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宇恩 孟繁健 王云 李丽芬 李华 谢文翔
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发展的要求,生物质炭作为农业固碳的新型技术引起人们的关注。固碳潜力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是生物质炭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基础。论文利用"生物质资源—固碳潜力—经济效益"集成评估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估算了农业生物质的固碳潜力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山西省3种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作物加工副产品)的固碳总潜力为1 228.10×104t CO_2当量,约占2014年山西省全年碳排放总量的2.5%。在2014年碳均价和碳高价情形下,农作物秸秆和作物加工副产品实现了正效益,每t原料综合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固碳减排 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冬梅 诸培新 李效顺
人口多,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质秸秆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以此为原料进行发电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尚无定量结论,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量化上取得突破。首先分析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然后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视角分析了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进而构建秸秆发电的综合效益模型对其量化,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前景十分广阔,长远看综合效益可观,但其综合效益具有滞后性,近期综合效益不太明显;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机容量为1...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海云 王红梅 郑敏辉 丁一 程迎轩
结合GIS从用地形态、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对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广东试点区高明区的"三旧"改造地块进行综合分析,并构建改造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改造地块进行潜力分析,划分五个等级并实现改造地块潜力等级的空间定位。研究结论认为:1高明区全区"三旧"改造地块改造潜力主要集中在中等潜力级别;2高明区改造潜力呈现由西南往东北地区逐渐升高的趋势;3景观格局、公共设施完备度和区位条件成为限制潜力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三旧”改造 规划 潜力分析 高明区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钦 常春阳
生物质直燃电厂仓库以及收储站的规模大小与库存水平,对于降低电厂的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电厂仓库、收储站规模与其库存控制联合动态规划优化模型。以30 MW生物质电厂为例,根据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比如,在使用多种生物质燃料情形下,电厂仓库、收储站的最优规模分别为35 887 m2、24 147 m2;当收储站和电厂的安全库存分别在6 000 t以下和17 000 t以下时,总费用会有降低,否则会相反。使用单一生物质燃料有类似的结论。
关键词:
生物质直燃发电 仓库 收储站 库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