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7)
2023(14196)
2022(12313)
2021(11828)
2020(9773)
2019(22604)
2018(22189)
2017(42318)
2016(23103)
2015(25989)
2014(25780)
2013(25588)
2012(23544)
2011(21292)
2010(21008)
2009(19266)
2008(18619)
2007(15885)
2006(13933)
2005(12210)
作者
(65559)
(54637)
(53898)
(51701)
(34663)
(26282)
(24607)
(21722)
(20805)
(19184)
(18697)
(18493)
(17302)
(17114)
(16817)
(16665)
(16191)
(16077)
(15501)
(15416)
(13491)
(13382)
(13013)
(12296)
(12114)
(12007)
(11992)
(11907)
(10912)
(10758)
学科
(98259)
经济(98166)
管理(66295)
(60309)
(49404)
企业(49404)
方法(44445)
数学(39108)
数学方法(38719)
(26395)
中国(26306)
地方(22956)
(21669)
业经(20737)
(20503)
环境(18625)
(17738)
贸易(17729)
农业(17561)
(17243)
(16399)
(16026)
(14657)
技术(14308)
理论(13712)
(13230)
财务(13166)
财务管理(13141)
(12832)
银行(12797)
机构
大学(326703)
学院(324007)
(133448)
管理(131549)
经济(130751)
理学(114932)
理学院(113652)
研究(113219)
管理学(111893)
管理学院(111327)
中国(83700)
科学(70599)
(70150)
(57090)
(56198)
研究所(51911)
(51473)
中心(50513)
业大(48587)
财经(46666)
(44934)
北京(44433)
(44051)
师范(43728)
(42678)
(41588)
农业(40110)
经济学(39847)
(36669)
经济学院(36002)
基金
项目(230509)
科学(182209)
研究(169179)
基金(168268)
(146877)
国家(145714)
科学基金(124949)
社会(108119)
社会科(102401)
社会科学(102369)
基金项目(89915)
(89312)
自然(80570)
自然科(78595)
自然科学(78575)
自然科学基金(77133)
教育(76422)
(75105)
资助(68758)
编号(67911)
成果(54381)
重点(51818)
(51668)
(49846)
(47607)
课题(46781)
国家社会(44652)
创新(44504)
教育部(44096)
科研(43683)
期刊
(142328)
经济(142328)
研究(94388)
中国(59600)
学报(50713)
科学(48500)
(46356)
管理(45422)
(40748)
大学(38322)
学学(35995)
教育(34130)
农业(33154)
技术(26790)
(23982)
金融(23982)
经济研究(22658)
业经(22608)
财经(21801)
(18626)
问题(18405)
资源(17801)
(17696)
科技(16443)
图书(16274)
技术经济(15933)
理论(15016)
(14594)
(14493)
现代(14035)
共检索到463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永辉  
本文立足生态效率视角,建立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生态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我国省域面板生态效率的动态趋势、指数排名及其变化,采用σ收敛模型检验其时空演进的收敛性质。结果显示:Bootstrap-DEA生态效率值和传统DEA效率值并不相等,传统DEA测算值存在一定高估偏误且偏差随省份的不同而各异;2000—2014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生态效率都有一定程度提升,但相较东部和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幅度更大;2014年生态效率较高的省区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子芳  邓文敏  朱卫未  
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非期望产出的产生,文章结合SBM-Undesirable模型和情境依赖DEA模型各绩效进行分层分析、相对吸引力分析与相对进步空间分析,并依据相对吸引力值和相对进步空间值对各层有效前沿面上的省份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治理情况整体良好;从整体来看,环境治理绩效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环境治理情况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燕丽  杨语晨  杜栋  
针对政府评价标准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探究基于DPSIR模型、熵权和正态云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现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绩效水平不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建立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生态环境诉讼以及政府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等为内容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银良  王慧艳  
本文基于过程视角,把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复杂系统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技术转化、产业发展三个阶段,构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概念模型,提出扩展的DEA评价方法。并以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从过程视角考查评价省域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绩效水平,分析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绩效水平总体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优于中、西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效率与地区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各地区各阶段的效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的政策启示:一方面,制定系统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整体政策时,既要重视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各自对产业升级的驱动绩效特征,又要从整体上把握和协调不同创新阶段之间的联动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地区创新环境异质性特征,制定区域差异化创新驱动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芦苇青  王兵  徐琳瑜  
生态补偿是环境领域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然而在省域层面实施过程中,一般采取以政府转移支付型的纵向生态补偿为主、多种补偿手段为辅的补偿机制,存在多种补偿途径重复低效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套适于省域综合生态补偿的保障度—响应度双向绩效评价体系。以青海省为例,量化了多个保障度及响应度指标,解析生态补偿力度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评判生态补偿政策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在2011—2015年,青海省转移支付类生态补偿绩效水平总体向好,但整体水平仍偏低;其中,海西州和玉树州的保障度及响应度指数较其余各洲偏低。该评价体系以生态保护成效为导向,可有效辨识区域政府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水平,可望促进区域政府提升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向鲜花  张嘉辉  
我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之所以“四重四轻”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系统的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没有面向市场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重大工程。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重大工程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融合生态治理理论,提出共生型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模式,即嵌入全球创新高地、市场主导创新过程、引导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位势全面对接、沿着合作—协调—共生的路径提升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同时,设计匹配的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协同跟进,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载体,以评促进,为国家与区域培育一批创新生态高地,引领国家与区域创新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洋  樊胜岳  王贺  
21世纪初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随之而来的针对生态政策的绩效评价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把公共价值绩效评价方法和成本结构绩效评价方法整合到一起,发挥两种绩效评估模式的优势,弥补它们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此研究者分析了公共价值管理和交易成本经济学共同的理论基础,寻找打通两种绩效评价方法的理论依据,然后对生态治理政策成本结构绩效评价模型和公共价值绩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构建整合两种评价方法的统一模型。它可以对公共价值绩效和成本结构绩效进行对比和校正,延长公共价值绩效值的时间序列,给出公共价值绩效和成本结构绩效内部结构的转换方法,并预测项目的公共价值绩效的变化。接着再以内蒙古典型地区四子王旗的草原禁牧政策为例,验证整合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应元  冯中朝  李鹏  丁玉梅  
采用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三步法评价了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并分区域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中存在大量的冗余,尤其是农业资金和农业劳动力;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存在差异,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等。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晋王强  吴明艳  妙旭华  董战峰  
基于主题框架法构建了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2004—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9年间,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生态治理建设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发展水平滞后于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耦合度高、中级协调阶段,整体仍处于发展水平欠佳局面;工业固废管理水平、农药化肥使用水平、能耗效率等是制约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晋王强  吴明艳  妙旭华  董战峰  
基于主题框架法构建了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2004—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9年间,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生态治理建设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发展水平滞后于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耦合度高、中级协调阶段,整体仍处于发展水平欠佳局面;工业固废管理水平、农药化肥使用水平、能耗效率等是制约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会新  白嘉  
根据产业发展特征,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中国29个省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发展绩效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不同区域间以及同一区域内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运用DEA投影分析探究绩效较低的地区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以陕西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产业政策方面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投入利用效率和产出转化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旭彤  宋川  
[目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探讨其治理和绩效,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及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中权重值大小依次为生态经济(0. 483 9)、生态环境(0. 273 6)、生态人居(0. 137 1)、生态保护(0. 105 4),说明该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等仍有待提高。灰色关联法计算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畜禽粪便处理率(0. 754),生态经济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0. 624),生态保护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化肥施用量(0. 846),生态人居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饮用水合格率(0. 682),而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态保护(0. 724)、生态环境(0. 662)、生态人居(0. 573)、生态经济(0. 543),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仍有很大空间。[结论]研究结果指出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艳玲  高建山  韩伏彬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寒  王新宇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江苏省上市中2001-2005年期间业绩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江苏不同区域经营业绩的差异及原因,为江苏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王世权  
本文在对现有监事会评价理论与实践回顾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调研数据,对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治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别,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亦对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