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3)
- 2023(16915)
- 2022(14258)
- 2021(13399)
- 2020(10975)
- 2019(25165)
- 2018(24988)
- 2017(48314)
- 2016(26405)
- 2015(29969)
- 2014(30201)
- 2013(29604)
- 2012(27174)
- 2011(24461)
- 2010(24309)
- 2009(22196)
- 2008(21376)
- 2007(18606)
- 2006(16536)
- 2005(14797)
- 学科
- 济(109947)
- 经济(109834)
- 管理(74604)
- 业(68283)
- 企(54380)
- 企业(54380)
- 方法(45797)
- 数学(40288)
- 数学方法(39836)
- 中国(33516)
- 农(32144)
- 地方(25686)
- 财(25185)
- 业经(24586)
- 学(23384)
- 贸(21907)
- 贸易(21896)
- 易(21341)
- 农业(21086)
- 环境(20021)
- 制(19546)
- 和(16957)
- 银(16603)
- 银行(16562)
- 融(15912)
- 金融(15910)
- 行(15905)
- 策(15842)
- 理论(15837)
- 划(15471)
- 机构
- 学院(371068)
- 大学(370707)
- 济(154604)
- 经济(151422)
- 管理(145744)
- 研究(131008)
- 理学(125819)
- 理学院(124399)
- 管理学(122376)
- 管理学院(121719)
- 中国(98498)
- 科学(80407)
- 京(79798)
- 财(68207)
- 所(65716)
- 农(60817)
- 研究所(60154)
- 中心(58549)
- 业大(54600)
- 财经(54501)
- 江(54235)
- 北京(50698)
- 范(50321)
- 师范(49909)
- 经(49687)
- 院(47789)
- 农业(47419)
- 经济学(46605)
- 州(43582)
- 经济学院(42030)
- 基金
- 项目(254572)
- 科学(201045)
- 研究(188038)
- 基金(185026)
- 家(160948)
- 国家(159631)
- 科学基金(136918)
- 社会(119078)
- 社会科(112829)
- 社会科学(112799)
- 省(99092)
- 基金项目(97661)
- 自然(88138)
- 自然科(86035)
- 自然科学(86016)
- 教育(85463)
- 自然科学基金(84441)
- 划(83160)
- 编号(76368)
- 资助(76160)
- 成果(62130)
- 重点(57233)
- 部(56573)
- 发(56010)
- 课题(53226)
- 创(52258)
- 国家社会(48970)
- 创新(48897)
- 教育部(48337)
- 科研(48315)
- 期刊
- 济(169942)
- 经济(169942)
- 研究(112484)
- 中国(71313)
- 学报(57276)
- 农(56170)
- 科学(54207)
- 管理(52632)
- 财(48692)
- 大学(43469)
- 教育(41418)
- 学学(40718)
- 农业(39158)
- 融(33777)
- 金融(33777)
- 技术(33164)
- 业经(27889)
- 经济研究(27818)
- 财经(25871)
- 问题(22283)
- 经(22211)
- 业(20577)
- 图书(19083)
- 贸(18595)
- 资源(17711)
- 技术经济(17669)
- 科技(17451)
- 理论(17241)
- 世界(16639)
- 现代(16631)
共检索到549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叶 王道平 赵耀
物流活动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从省域层面对我国物流作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对于从宏观上掌控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量及省域物流作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及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核算我国各省域2008年物流作业的CO2排放指标,包括各省域的C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C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
关键词:
省域 低碳 物流作业 碳排放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希和 周叶 刘晨晨 白晓松
给出了省域物流行业S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SO2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我国各省域2010年物流行业的SO2排放量,包括各省域的S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并进行了同种能源含硫和脱硫(低硫)SO2排放系数对比分析以及SO2总排放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物流行业使用含硫能源与脱硫(低硫)能源所排放的SO2量相差很大;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S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S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后,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分别从脱硫技术研发、运输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倡...
关键词:
省域 物流行业 SO2排放量 减排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基于IPAT方程,本文将中国1990~2008年间CO_2排放量变化分解为人口因素驱动、经济因素驱动和技术因素驱动,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各驱动因素的驱动效应和驱动程度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中国2011~2025年间CO_2减排界域按照CO_2排放量下降和零增长进行划定预测。最后,本文从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创新角度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城市化、经济发展方式与碳排放之间紧密联系,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文章利用1952~200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城市化、经济发展方式和碳排放三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当前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能够推动城市化进程,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导致影响效果并不明显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O2排放量不断增加;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对CO2的减排效果在短期内有效,但是长期效果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赵明正 王传星 李斌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制定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CO2排放量测算。现有的IPCC提供的CO2排放量计算方法仅考虑一次能源燃料所产生的CO2,未考虑到二次能源省际调配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各省CO2排放情况。本研究提出了考虑二次能源省际调配情况下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对各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量进行了计算。考虑二次能源省际调配后,传统的能源大省如内蒙古、山西的CO2排放总量下降,东部沿海省份的CO2排放总量上升。中西部地区的CO2排放强度仍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加工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导致了西部地区的CO2排放强度偏高。建议中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
关键词:
CO2排放 IPCC 二次能源 计算方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孟凡生 李美莹
为客观和准确地挖掘和评价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选取技术投入、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水平、人口规模和绿色植被用地面积等因素作为评价依据,构建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组合赋权法构建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1年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组合赋权法结果显示:技术投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和绿色植被用地面积是影响我国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组合赋权法在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的运用,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确定CO2排放量影响因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和LMDI分解法,对1990~2008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应测算与贡献率分析,研究表明: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排放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刺激CO2排放量增长,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抑制CO2排放量增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效应拉动的CO2排放量的增长。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金 任立军 李晓宇 毕润学 金鑫鑫 虞娜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CO_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农田土壤固碳减排和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3种秸秆还田方式:秸秆浅层还田(QH)、秸秆深层还田(SH)和秸秆覆盖还田(FG),无秸秆还田(CK)处理为对照。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玉米生长季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CO_2的排放特征,探讨土壤温度、含水量、pH、微生物量碳及氮磷钾速效养分和全量养分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碳平衡。【结果】在玉米生长季,各处理土壤CO_2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FG>QH>SH>CK处理,相较于SH处理,FG和QH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4.0%和6.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进行单因素模型拟合,均呈二次函数相关关系,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解释68.2%—73.7%和21.3%—82.8%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但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双因素复合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变化,解释度达到78.5%—82.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与速效钾、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pH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碳平衡均为正值,为大气CO_2碳汇。SH处理下土壤碳平衡和固碳潜力显著高于QH、FG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23.4%、475.7%和7.1%、30.7%(P<0.05),表现出较强的碳汇功能。在两年收获期,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SH处理最高,但与QH和FG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固碳减排效应和产量,3种秸秆还田方式相比,秸秆深层还田(SH)是一种较好的还田方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基于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分地区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效应对CO2排放量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效应使东部地区碳排放增加,使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降低,能源利用结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要降低我国的CO2排放,需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需要逐步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碳排放 CO2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潇潇 蒋金荷
居住建筑作为能耗使用部门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节能减排工作对减少CO2排放量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Bottom-up评估方法对中国居住建筑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对影响其排放量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了指数分解分析。核算结果表明,1996~2011年居住建筑CO2排放量增长了1.12倍,年均增长5.14%。住宅碳排放系数和平均家庭规模变化均使居住建筑排放量减少,而建筑能源强度、人均居住面积和总户数的增加对居住建筑CO2排放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增进作用大于减弱作用,最终居住建筑CO2排放量增加。节约用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用能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社会结构调整等经济社会措施对降低居住建筑C...
关键词:
居住建筑 碳排放 建筑节能 经济社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军 耿建
我国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含碳资源,使得空气中CO2含量明显升高,随着"温室效应"、"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ECM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得出主要结论,以期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量 协整 回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李逢春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首先研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模型及其得到满足所依循的条件,其次运用1960~2005年206个国家和地区的CO2排放量和国民经济的面板数据,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验证了EKC,发现EKC的转折点为13,000美元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CO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福源,宋林华,王静
对石林地区两个研究点土下20、40和60cm土壤CO2浓度和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夜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土壤CO2排放量除受环境因子影响之外,还受土壤CO2浓度所控制。土壤CO2浓度和土壤CO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温度对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即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和温度升高是通过影响土壤空气中CO2的形成速率,导致土壤CO2浓度升高,从而促进土壤CO2的排放。
关键词:
土壤CO2浓度 土壤CO2排放 相关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宏武 时临云
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能源加工、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力煤气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化学和建材业则是CO2排放的主要行业;在影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诸因素中,经济规模是最大的增排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两个较大的减排驱动因素,而能源转换在诸影响因素中驱动力最小且各行业的驱动方向差别较大,只有电力煤气、矿业和能源加工等属于减排驱动;中国CO2减排对策至少可以从能源转换、能源效率、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张志强 曲建升 熊永兰
以人均CO2排放量为测度指标,定量计算了1999—2011年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的时间特征和空间演化特征,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均CO2排放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集聚性呈先波动减小、后增加趋势;空间正相关性随距离增加减弱;人均CO2排放与人均GDP(1999年不变价)相关性减弱。2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各省域人均CO2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集群效应。3影响人均CO2排放量的最大驱动因子是碳排放强度,其次依次为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年末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1999年不变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