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9)
2023(14124)
2022(11932)
2021(11077)
2020(9481)
2019(21974)
2018(21442)
2017(40468)
2016(22255)
2015(25339)
2014(25351)
2013(25471)
2012(23962)
2011(21880)
2010(21760)
2009(20617)
2008(20665)
2007(18582)
2006(16347)
2005(14849)
作者
(66364)
(55922)
(55616)
(53009)
(35263)
(26751)
(25501)
(21803)
(21104)
(19664)
(19063)
(18826)
(17764)
(17732)
(17604)
(17373)
(16856)
(16552)
(16149)
(15964)
(13993)
(13798)
(13413)
(12574)
(12503)
(12446)
(12301)
(12253)
(11308)
(11082)
学科
(98703)
经济(98586)
管理(63973)
(57844)
(45181)
企业(45181)
方法(41887)
数学(37359)
数学方法(37059)
中国(28250)
(27406)
(24556)
地方(22635)
(21764)
业经(20087)
(19655)
(18872)
贸易(18863)
(18313)
农业(18215)
环境(16297)
(15531)
银行(15489)
(15317)
金融(15313)
(15006)
(14854)
(14601)
(13877)
财务(13843)
机构
大学(331139)
学院(327681)
(141832)
经济(138925)
管理(122181)
研究(118905)
理学(104790)
理学院(103449)
管理学(101834)
管理学院(101188)
中国(90648)
科学(72420)
(70955)
(65016)
(61261)
(58141)
研究所(55684)
中心(53991)
财经(51410)
(50193)
业大(48956)
(46687)
农业(45717)
经济学(44983)
北京(44821)
(44217)
师范(43820)
(42329)
经济学院(40643)
(39034)
基金
项目(218928)
科学(173154)
基金(160803)
研究(158734)
(140979)
国家(139873)
科学基金(118841)
社会(103151)
社会科(97806)
社会科学(97774)
基金项目(85240)
(84918)
自然(75547)
自然科(73685)
自然科学(73660)
自然科学基金(72382)
教育(72210)
(71594)
资助(65359)
编号(63097)
成果(52071)
重点(50145)
(49869)
(48365)
(44861)
课题(43953)
国家社会(43726)
(42681)
教育部(42407)
创新(42247)
期刊
(157272)
经济(157272)
研究(98415)
中国(68356)
学报(53781)
(52785)
(50224)
科学(49553)
管理(43086)
大学(39989)
学学(37453)
农业(35719)
教育(31906)
(29938)
金融(29938)
技术(26537)
财经(26063)
经济研究(25248)
业经(23615)
(22487)
问题(21523)
(19820)
(18361)
资源(17750)
技术经济(16399)
世界(16088)
(16005)
图书(15873)
国际(15677)
理论(14896)
共检索到495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宜强  赵媛  
以我国省域煤炭资源丰度、煤炭经济水平以及煤炭资源流通条件三大要素为基础,借助威弗-托马斯组合系数,分析煤炭资源流动源地系统、汇地系统和源汇复合系统内各区域煤炭资源流动影响因素的组合关系,并以此对各种要素组合类型区域进行划分,将源地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复合型和资源-交通复合型两大类型区域;将汇地系统划分为经济主导型和交通带动型两大类型区域;将源汇复合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复合型、经济主导型和交通主导型三大类型区域。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各类型区域煤炭资源流动的主导要素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衍伟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已成为国家制定的"2020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价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化的问题,致使煤炭价格出现了绝对价格较低,比价不合理等严重阻碍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措施,但均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煤炭成本核算不完整,其价格并不能反映资源成本与费用。为此,应在明确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卫东  姜巍  
利用1949—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和流动路径,结果表明:(1)国家政策变动对中国煤炭资源消费规模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造成能源消费规模的波动,近年来强烈的能源需求使得我国煤炭供应不得不面临进口的现实;(2)受能源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压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成为我国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特征;(3)尽管煤炭运输方式在向铁路、水路和公路组合并用的多元化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旺盛的能源需求,煤炭运输瓶颈始终存在,变输煤为输电是缓解当前煤炭运输困难的一个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继亮  
利用1990—2010年间的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比较分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演化和匹配关系。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基尼系数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特点,而相对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会降低煤炭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不平衡指数表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性,通过煤炭资源配置可以改善煤炭资源与经济不平衡程度,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媛  于鹏  
我国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错位性分布,使其流动成为一种广域性、大规模的空间现象,煤炭流输通道成为煤炭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将我国30个煤炭资源流动省(市、区)划分为三大系统输出源地系统、输入汇地系统和后备资源储备系统,在分析我国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流输通道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在进一步完善煤炭铁路和公路流输通道的同时,大力提高水路煤炭运输能力,并从长远考虑重视发展管道运输系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金  莫辉辉  王姣娥  
鉴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煤炭运输历来为政府所关注,探讨其流场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和区域经济联系。从省区和地市角度,剖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汇源格局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源流区早期集中在华北,目前略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中部供应区,山西成为全国源流中心;北方沿海是主要汇流区,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形成东部调入区。同时,分析煤炭流场的空间特征,界定主要集散场及等级体系,认为:扩散中心多分布在华北,目前向西部延伸,大型扩散场形成于北方;集聚中心早期多分布在北方沿海,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以港口、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为主。然后,全面解析煤炭资源的流动路径,连接港口的铁路成为主通道,下水港多分布在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雅琳  高吉喜  李咏红  韩永伟  陈艳梅  
根据江苏省煤炭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运用GIS手段,分析了江苏省煤炭的流量及流向,2006年江苏省主要的煤炭来源省为山西、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和甘肃6省。对江苏省煤炭调入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每年所消费煤炭的80%以上需要从外省调入,且调入量逐年增大。2000年以来,江苏省铁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调入需求,因此公路和水路成为江苏省煤炭调入的重要渠道,交通状况的完善是影响江苏省煤炭调入量的重要因素;从经济等因素与江苏省煤炭净输入量的单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煤炭资源的净输入量与第二产业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四项指标在0.01水平上相关程度显著;与第三产业贡献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诺  张进  吴迪  赵伟杰  
基于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场理论研究世界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成因,揭示近30年来世界煤炭资源的流动状态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2016年世界煤炭的输出总量达12.25亿t,比1990年增加了10.13亿t,年均增长6.98%,其中澳大利亚、印尼和俄罗斯等是主要的煤炭输出国,印度、日本、中国和韩国是主要的煤炭输入国;(2)以场理论的位势、流场分布、流动迹线角度分析,世界煤炭资源的流动以北美洲、中南美洲和非洲为源流场,以欧洲及欧亚大陆、中东和亚太为汇流场,在澳大利亚—东亚、印尼—东亚/印度之间形成主要运输航线;(3)资源空间分布、供需匹配程度、空间距离、市场因素和国家政策等是煤炭资源流动的主要动因。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煤炭储量丰富,但是煤炭消费数量庞大,仅可维持72年,必须重视煤炭的进口和储备工作。该研究对于中国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林  赵媛  
运用全局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煤炭资源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结论:(1)我国煤炭资源流的源汇地的集聚性相对比较明显。(2)源汇地热、冷点区均呈现出明显的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梯度空间分布格局。(3)煤炭资源流网络密度较低;山西、河北在网络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山西、河北、内蒙古为节点流强度最高地区;山西—河北煤炭流为主要轴线。(4)煤炭资源流系统出现内部凝聚特征,各子群并未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子群内外联系相对较弱,未实现一体化,整体上没有形成稳定的、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世民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资源型地区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型经济问题,"资源诅咒"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资源诅咒"现象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结构—增长"分析和"制度—增长"分析两个方面,更为注重对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分析,往往忽视对相应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区域经济系统既包括产业结构子系统也包括地域子系统,区域空间结构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保忠  黄解宇  王保庆  
费量与山西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山西煤炭生产量与GDP增长不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而山西煤摘要:在对煤炭资源价格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1978年~2004年间山西煤炭产量、消炭的消费量与GDP增长有着很好的同步关系,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最终影响了经济的增长。该结论解释了山西煤炭"资源诅咒"的现象。山西资源经济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从理论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面临诸多障碍,其中制度障碍对于资源富集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循环经济必须以经济循环为前提,经济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从企业角度看,科学的煤炭资源价格的形成必将克服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管晶  焦华富  
以淮北市为例,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和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扩张指数、相对变化率等方法,研究1985年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00年,城市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形成了"城·矿·乡"三元结构;2000—2010年,城市主城区中心性逐渐凸显,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为"中心—外围"结构;2010年至今,城市转型发展速度加快,主城区向郊区扩散,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为圈层结构。(2)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本质是由分散到集聚、由分离到一体的过程。(3)矿城管理体制、城乡产业结构、市域交通网络和政策制度四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润  何杨  
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探讨了煤炭资源税的改革效应的微观影响和地区差异。结果表明:煤电行业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改革的成本效应使得小型煤电企业更容易被淘汰出局;相比集体企业和私有产权企业,改革所带来的成本效应对国有煤炭企业影响更明显;当煤炭资源税全面铺开之时,生产率落后的地区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改革的紧缩效应更加明显。另以榆林市作为重点分析案例,分析结果发现,榆林市虽然拥有资源禀赋优势,但煤电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大部分企业承压能力较弱,生产技术落后是制约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文宇  赵媛  
本文首先运用基尼系数研究我国1985-2010年省际煤炭资源流动集中程度的变化,结论显示:1985-2010年我国煤炭资源的输出和输入都稍有分散,但煤炭输出相对于输入较集中,从各个年份上看,这与我国煤炭资源生产区和消费区分布不平衡的情形是一致的。然后,运用齐夫定律,进一步探讨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论显示:各时点煤炭资源流动的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煤炭资源输出的均衡程度略有增大,规模分布形态是单分形,齐夫参数q值始终大于1且逐年减小,说明煤炭资源输出体系整体规模差异正在减小,规模分布逐渐均衡,无标度区向西北部地区移动。煤炭资源输入的均衡程度也略有增大,但规模分布形态由双分形演化为单分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天明  沈镭  刘立涛  刘粤湘  
应用洛伦茨曲线对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生产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分布与生产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0.716 1/0.683 8>0.4),而消费与人口则表现出了较好的均衡性(0.273 8<0.4)。煤炭产消地的分离,导致了中国煤炭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2009年中国煤炭输出源地有: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等省份,煤炭交汇中心有:河南、安徽、河北等省份,煤炭汇流中心有:山东、江苏、浙江等。从源地来看,山西的煤炭资源服务范围不断缩小,服务强度主要集中在邻近的省份,山西煤炭主要通过煤运北、中通道,输往华北,部分运往华东,南通道运输沿线的煤炭输往河南、江苏、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