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6)
- 2023(6979)
- 2022(5911)
- 2021(5553)
- 2020(4560)
- 2019(10479)
- 2018(10045)
- 2017(19076)
- 2016(9955)
- 2015(11243)
- 2014(10839)
- 2013(10914)
- 2012(10479)
- 2011(9639)
- 2010(9210)
- 2009(8600)
- 2008(8288)
- 2007(6965)
- 2006(6202)
- 2005(5675)
- 学科
- 济(53581)
- 经济(53545)
- 管理(26285)
- 业(22136)
- 方法(21699)
- 数学(20216)
- 数学方法(20140)
- 中国(15928)
- 地方(15502)
- 企(15067)
- 企业(15067)
- 农(14213)
- 环境(13855)
- 贸(10845)
- 贸易(10839)
- 易(10592)
- 农业(9542)
- 财(9470)
- 地方经济(9161)
- 业经(8924)
- 学(8798)
- 划(8301)
- 制(7722)
- 发(7431)
- 融(7268)
- 金融(7267)
- 关系(6786)
- 和(6785)
- 银(6715)
- 银行(6712)
- 机构
- 大学(145846)
- 学院(144552)
- 济(73433)
- 经济(72410)
- 研究(56871)
- 管理(54835)
- 理学(47740)
- 理学院(47183)
- 管理学(46671)
- 管理学院(46418)
- 中国(43892)
- 科学(32687)
- 京(30956)
- 财(29020)
- 所(28102)
- 研究所(26014)
- 中心(25285)
- 经济学(24627)
- 财经(23909)
- 农(23303)
- 经济学院(22316)
- 经(22047)
- 院(20458)
- 江(20000)
- 业大(19798)
- 范(19632)
- 北京(19534)
- 师范(19520)
- 科学院(18369)
- 农业(18178)
- 基金
- 项目(102713)
- 科学(83420)
- 基金(77909)
- 研究(76016)
- 家(67957)
- 国家(67492)
- 科学基金(58058)
- 社会(53179)
- 社会科(50627)
- 社会科学(50611)
- 基金项目(41250)
- 省(39690)
- 自然(35037)
- 自然科(34162)
- 自然科学(34151)
- 自然科学基金(33541)
- 教育(32596)
- 划(32436)
- 资助(31479)
- 编号(28006)
- 发(24559)
- 部(24286)
- 重点(23730)
- 国家社会(23589)
- 中国(22693)
- 成果(21625)
- 创(21151)
- 教育部(20779)
- 发展(20752)
- 展(20454)
共检索到213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克亮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假定与共同边界理论,文章将大气污染排放物视为非期望产出,利用考虑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SBM-Undesirable方法系统考察2006—2013年中国省域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异性,运用面板计量Tobit回归模型定量考察省域大气环境效率水平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落差较大,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提升贸易开放度有利于促进大气环境效率及其治理技术的改善,相比之下,煤炭消费比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王丹丹 孟祥瑞
文章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异质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框架,建立大气环境效率测度DEA模型,并以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与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将全国各省份归入具有不同大气环境效率特征的四类地区,运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刻画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距,基于面板数据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异质特征突出,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大气环境治理技术差距较为明显,落后省份赶超先进省份的难度较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源消费结构、环境规制、经济开放度对中国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王丹丹 孟祥瑞
文章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异质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框架,建立大气环境效率测度DEA模型,并以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与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将全国各省份归入具有不同大气环境效率特征的四类地区,运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刻画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距,基于面板数据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异质特征突出,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东部与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王丹丹 孟祥瑞
文章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异质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框架,建立大气环境效率测度DEA模型,并以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与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将全国各省份归入具有不同大气环境效率特征的四类地区,运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刻画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距,基于面板数据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异质特征突出,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东部与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王绪龙
目前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文章在测算出的大气环境容量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出山东省的最优经济规模。测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山东经济规模已趋近合理,理论值与实际值之比趋近于1,这说明山东目前经济发展规模已接近环境容量条件下的最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钰 徐成龙 任建兰 刘雷
本文以LMDI分解方法研究山东省1991-2011年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变化特征,测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发现:①山东省SO2、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总体趋势改善,但污染物排放的产业集聚性特征明显,其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25-45%,而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②规模效应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调整工业结构特别是减少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途径;③1991-2011年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新凤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述环境状态的主要参量之一,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通过建立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山西省历年来和11个地市2003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评述;根据预测模型,采用警告型预测和目标导向型预测对山西省和11个地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排污系数和应有的递减速率以及11个地市的污染物排放量应达到的基准。
关键词:
大气环境承载力 山西 评价 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超峰 张裕芬 鞠美庭 冯银厂 刘伟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趋势,探讨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能源利用强度低、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与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能源消费与区域大气环境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建立社会经济目标(区域规划指标)和环境目标(城市环境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节约思路。同时借鉴国外节能减排措施及经验,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能源 响应 环境问题 节能减排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小勇 万玉秋 姜文 缪旭波 朱晓东
大气污染因其污染因子易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可进行长距离跨界传输,是典型的跨行政边界问题。我国地域辽阔,行政区域众多且与多个国家接壤或比邻,跨界污染问题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明显,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管理体制和机制。美国在跨界大气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尤其是跨界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以美国大气跨界污染治理为例,结合具体实例,主要从机构设置、职能职责、运作方式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州内、州与州与之间以及跨国界三个层次跨界大气环境监管体系;其次,从上述几方面对我国与美国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机制进行逐项比较分析;再次...
关键词:
跨界污染 大气污染 环境监管 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成龙 程钰
论文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LMDI分解模型、历史值外推模拟及线性规划约束模型等探究了新常态下山东省环境规制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大气环境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2001—2013年,山东省工业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者的环境规制强度基本呈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对山东省工业比重、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3、-0.451和0.523,说明山东省环境规制的实施对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正向作用;3)随着山东省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工业结构效应和技术效率效应抑制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污染密集型行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妮妮 汪克亮
践行绿色"一带一路"新理念,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工业化、城市化对沿线复杂脆弱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10—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7个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异质性、影响因素及节能减排的潜力,同时从σ收敛层面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大气环境效率在考察期间的敛散性。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温和下降态势;大气环境效率的变动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耦合作用影响,过低的纯技术效率是大气环境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沿线地区大气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显著且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省市之间大气环境效率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收敛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杨宝臣
基于SBM-Undesirable(SU)模型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城市大气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并考察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特征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恶化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京津冀大气环境效率的动态演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的效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特征均对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与环境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政府环境管理能力则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蔡婉华 叶阿忠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虚拟前沿面思想,构造虚拟前沿面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并通过SPVAR模型探讨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工业要素流动与工业经济产出的时空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发展态势良好,但效率值总体偏低;工业大气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优西劣格局明显;第二,在工业劳动力总量下降约束下,工业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能够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吸引劳动力流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环境优势可带来经济发展竞争优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各省市应当立足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采取差异化大气环境保护策略,加强高素质人才和绿色资本引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