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2)
2023(9679)
2022(8121)
2021(7663)
2020(6280)
2019(14651)
2018(14035)
2017(25945)
2016(14103)
2015(15878)
2014(15842)
2013(15812)
2012(14884)
2011(13898)
2010(13677)
2009(12733)
2008(12422)
2007(10713)
2006(9670)
2005(8798)
作者
(41213)
(34436)
(34075)
(32672)
(21793)
(16546)
(15564)
(13541)
(13230)
(11992)
(11942)
(11551)
(10931)
(10896)
(10741)
(10646)
(10155)
(9938)
(9815)
(9698)
(8592)
(8375)
(8259)
(7886)
(7748)
(7511)
(7434)
(7339)
(6971)
(6865)
学科
(70165)
经济(70077)
管理(35553)
(29236)
方法(26282)
数学(23814)
数学方法(23580)
中国(23088)
(20897)
企业(20897)
地方(20485)
(18396)
环境(14989)
(13434)
业经(12908)
农业(12345)
(12300)
(12236)
贸易(12228)
(11868)
(11579)
地方经济(10791)
(10231)
(9878)
(9614)
金融(9613)
(9239)
(9057)
银行(9049)
(8820)
机构
大学(207031)
学院(204746)
(93031)
经济(91185)
研究(80600)
管理(76387)
理学(65662)
理学院(64777)
管理学(63791)
管理学院(63399)
中国(60554)
科学(48697)
(45710)
(40403)
(39017)
研究所(37084)
中心(35717)
(33574)
财经(31094)
经济学(29819)
(29585)
(29577)
(29568)
业大(29395)
师范(29373)
北京(29198)
(28457)
经济学院(26814)
农业(26016)
科学院(25124)
基金
项目(143137)
科学(114332)
基金(105440)
研究(104881)
(92572)
国家(91905)
科学基金(78271)
社会(70002)
社会科(66414)
社会科学(66395)
基金项目(56060)
(55399)
自然(48402)
自然科(47137)
自然科学(47124)
(46635)
自然科学基金(46214)
教育(45921)
资助(42326)
编号(39968)
重点(33313)
(33229)
(32503)
成果(31796)
国家社会(30236)
(28906)
课题(28694)
中国(28384)
教育部(27465)
创新(27381)
期刊
(104144)
经济(104144)
研究(63797)
中国(42882)
科学(30709)
学报(30009)
(29911)
(26610)
管理(25963)
大学(22920)
学学(21600)
农业(21016)
教育(18658)
(16904)
金融(16904)
技术(16509)
经济研究(16334)
问题(15377)
财经(15065)
业经(14950)
资源(14298)
(13166)
(12264)
(11924)
世界(11264)
统计(10432)
国际(10376)
技术经济(10209)
(9994)
(9523)
共检索到308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保平  韩贵锋   余丽娟   谌斌  
依据城市生态学原理,从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构建综合衡量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以各省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综合评价生态适宜度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城市生态适宜度大致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南方高、北方低的格局。这既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有关,也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界定为基础,从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协调、生态制度执行五个层面构建了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界定为基础,从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协调、生态制度执行五个层面构建了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海生  刘国顺  刘大双  陈伟强  
【目的】根据河南省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各烟草种植区进行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用特尔菲法进行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3个方面确定了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生态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各隶属度函数,并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状况图。【结果】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2%;南部、中部的部分地区为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9%;北部和东部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笑飞  鲁春霞  安凯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层次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论文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4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并分析了影响省域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对优势指标和相对劣势指标。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一多半的省份属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区,由此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相对高碳阶段。论文最后指出,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指开发新能源和增加林地植被覆被,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大对温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芦苇青  王兵  徐琳瑜  
生态补偿是环境领域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然而在省域层面实施过程中,一般采取以政府转移支付型的纵向生态补偿为主、多种补偿手段为辅的补偿机制,存在多种补偿途径重复低效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套适于省域综合生态补偿的保障度—响应度双向绩效评价体系。以青海省为例,量化了多个保障度及响应度指标,解析生态补偿力度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评判生态补偿政策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在2011—2015年,青海省转移支付类生态补偿绩效水平总体向好,但整体水平仍偏低;其中,海西州和玉树州的保障度及响应度指数较其余各洲偏低。该评价体系以生态保护成效为导向,可有效辨识区域政府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水平,可望促进区域政府提升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华清  黄志斌  张根文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是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有效方法。考虑城市水资源运作系统内部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运用DEA方法对国内省域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整体效率值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明显。原因在于城市未处理污水排放过量,而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对城市水资源利用产生双重影响。文末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雪铭,刘敬华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特点,气候是构成这一系统最为密切直接的自然地理因素,也是人们评判城市适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人适应气候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气候适居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孙玉军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宁  陆路  霍小平  徐显杰  
在确定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取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作出评价,以此增强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评价的科学性,提高方案评价的可靠度,探索使生态城市规划达到最佳效果的新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周勇  于婧  何佑勇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到土壤肥力评价中,利用GIS和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确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系数,按照评价指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然后,根据平移.级差变换法对样点数据标准化,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值,通过分析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值与水稻单产的关系,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研究区土壤肥力级别,并借助ArcGIS实现评价结果图的输出。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整体较高,1、2、3、4级肥力土壤分别占33.430%、35.990%、22.701%、7.879%;引入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是对土壤...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晁敏  
根据2002~2003年5、8月对我国沿海的莱州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的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这3个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相对较好,处于“一般”状态,但随时间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正朝不良方向发展;珠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次之,也处于“一般”状态;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最差,处于“差”状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夏季劣于春季。从3个水域的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指标对总得分的贡献率来看,莱州湾水域沉积物指标的贡献率最高,其中沉积物镉是影响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指标;长江口水域水质指标的贡献率最高,其中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加剧,避暑旅游已是当前夏季人们最迫切的旅游需求。本文以目前中国避暑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研究采用UTCI通用热气候指数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加权求得避暑旅游基地综合舒适度指数,并对舒适度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构建以国家A级景区为核心区,周边服务产业为半径的一批产业要素链齐全、旅游环境舒适,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避暑旅游基地。研究表明:(1)中国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和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带和部分西南地区;(2)具体分布以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滨海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2)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3)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4)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春梅  葛雨婷  席建超  杨俊  
人文旅游基地是中国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当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和未来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为依托,运用GIS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人文旅游资源基础指标、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潜力。目前,国家人文旅游基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景城一体"的旅游区和依托区关系,通过人文廊道建设和文化挖掘的形式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崛起,对中国人文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空间导向,得到人文旅游产业的适宜度空间分布,从而提出促进人文旅游发展水平的合理建议,对于旅游化进程下的人文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显示: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