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5)
2023(16231)
2022(13405)
2021(12099)
2020(10114)
2019(23071)
2018(22296)
2017(41800)
2016(23207)
2015(25997)
2014(25876)
2013(25685)
2012(23920)
2011(21665)
2010(21411)
2009(20024)
2008(19771)
2007(17582)
2006(15426)
2005(13795)
作者
(70788)
(59393)
(59262)
(56276)
(37490)
(28601)
(26822)
(23409)
(22528)
(20806)
(20357)
(19845)
(18943)
(18630)
(18529)
(18473)
(18183)
(17655)
(17021)
(17015)
(14949)
(14565)
(14395)
(13479)
(13378)
(13182)
(13060)
(12945)
(11989)
(11973)
学科
(103630)
经济(103534)
管理(59980)
(57003)
方法(43103)
(42582)
企业(42582)
数学(38650)
数学方法(38361)
中国(31486)
(29398)
地方(25036)
(22560)
(21888)
业经(21360)
(20432)
贸易(20423)
农业(19874)
(19827)
(17562)
环境(16281)
(14830)
银行(14765)
(14666)
金融(14664)
(14111)
(13841)
(13597)
技术(13153)
地方经济(12950)
机构
大学(339966)
学院(337641)
(143394)
经济(140521)
研究(125180)
管理(123357)
理学(106919)
理学院(105500)
管理学(103653)
管理学院(103035)
中国(92400)
科学(79895)
(72911)
(68038)
(65090)
(61249)
研究所(59983)
中心(56123)
业大(55902)
农业(54092)
(50290)
财经(49764)
(45570)
经济学(45521)
北京(45456)
(45407)
师范(45037)
(44926)
经济学院(41375)
(39509)
基金
项目(233505)
科学(183393)
基金(170966)
研究(162612)
(152878)
国家(151688)
科学基金(127847)
社会(106124)
社会科(100604)
社会科学(100571)
(91358)
基金项目(91109)
自然(83486)
自然科(81576)
自然科学(81545)
自然科学基金(80079)
(77823)
教育(73307)
资助(68545)
编号(62677)
重点(53942)
(52206)
(51344)
成果(50022)
(47981)
科研(45263)
创新(45193)
国家社会(45179)
计划(44788)
课题(44409)
期刊
(153176)
经济(153176)
研究(97906)
中国(64943)
学报(62637)
(61668)
科学(55427)
大学(45573)
(45429)
学学(43278)
农业(41909)
管理(41540)
教育(30477)
(28544)
金融(28544)
经济研究(25957)
技术(25817)
财经(24514)
业经(24286)
(23465)
问题(22328)
(21206)
(18438)
(17851)
资源(17362)
技术经济(16518)
科技(16182)
世界(16118)
国际(15983)
业大(15839)
共检索到493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伟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31个省区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Moran’s I的计算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然后通过固定效应的SDM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非农化、社会保障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因素对邻接省区的影响则不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促进本省区各要素的发展,也要关注邻接省区的战略调整;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注重对本省区的影响,也要注意对邻接省区的影响;为了消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各省区间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江涛  张巧惠  吕建秋  
[目的]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各地区把握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方法]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现代化评价的4个维度、13个指标,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部分省域2008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最后结合空间计量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分布的空间格局,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基础建设、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藏、新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翠菊  张宗益  
本文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级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我国省域产业结构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外商直接投资、物质资本投资、能源投资、居民消费、城市化和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消费和人力资源投资则不显著,能源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空间外溢效应。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投资拉动为主,外商直接投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有待提高。4人力资源投资和技术进步没有形成有效的溢出效应以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在空间交互作用方面,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互相借鉴与模仿的行为;工业发展水平的二次项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与工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业集聚的空间滞后项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因此对相邻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提升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Bryson John  谢蔓  唐瑶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常系数模型和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集聚性,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生正向相关。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工业化、人力资本、市场化、产权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研究也发现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竞争和极化效应,低梯度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被高梯度地区"极化"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怀志  陈长瑶  聂玉梅  
山多地少的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26个民族比邻而居,其城市化进程具有特殊性。云南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过低的城市化水平制约云南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就业比率等八个因素,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二元结构下云南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为云南走特色城市化道路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芬  张静蕊  
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质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并研究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之间的环境质量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为核心的高污染集聚区和以新疆为中心的低污染集聚区;我国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地区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邻近区域的环境质量会相互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翊  吴碧凡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只在邻接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对流通效率水平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翊  吴碧凡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曾良恩  路海艳  胡昊宇  刘彦平  
使用超效率EBM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8年至2017年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值,并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整体偏低,大部分省份的城市建设用地仍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区域差异较为显著,东部大于中西部,沿海大于内陆地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是全国最高水平地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是最低地区;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显著负相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秉镰  赵晶晶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2004年和2008年省域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采用OLS回归高估了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2004年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并且产业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这对农民收入产生了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对农民收入的阻碍作用已经不显著。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胤辰  蒋国洲  
文章选取2007~2011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海南省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活动的直接影响,以及周边区域之间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的城市化进程对本地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地来自于当地的经济水平、社会总体投资,而非城镇人口的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相邻市县房地产活动对本地房地产开发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是负效应,这些都说明在海南省各市县城市化与房地产开发繁荣的表现下,房地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