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9)
2023(13360)
2022(10812)
2021(9995)
2020(8178)
2019(18457)
2018(17892)
2017(33008)
2016(17896)
2015(20113)
2014(19852)
2013(19471)
2012(18244)
2011(16662)
2010(16476)
2009(15253)
2008(14771)
2007(13128)
2006(11955)
2005(10692)
作者
(52293)
(43917)
(43450)
(41694)
(27801)
(20982)
(19712)
(17203)
(16924)
(15404)
(15090)
(14844)
(14138)
(14016)
(13704)
(13548)
(12915)
(12697)
(12440)
(12437)
(11128)
(10732)
(10732)
(10157)
(9901)
(9682)
(9641)
(9498)
(8946)
(8806)
学科
(82393)
经济(82221)
管理(41160)
(38151)
方法(29449)
(27974)
中国(27612)
(27450)
企业(27450)
数学(24478)
数学方法(24242)
地方(22008)
业经(20140)
农业(18792)
(17837)
(16058)
(15409)
(14174)
贸易(14163)
(13728)
(13222)
(12349)
金融(12341)
环境(12271)
(12216)
(12183)
(12049)
银行(12016)
理论(12002)
(11712)
机构
大学(254832)
学院(253136)
(109148)
经济(106967)
研究(100482)
管理(88780)
理学(75917)
中国(75573)
理学院(74836)
管理学(73291)
管理学院(72831)
科学(61728)
(56335)
(51555)
(48263)
(48257)
研究所(47162)
中心(44243)
(39261)
业大(38198)
财经(37876)
农业(37504)
(37498)
师范(37138)
(36526)
北京(35519)
经济学(35033)
(34562)
经济学院(31462)
科学院(30826)
基金
项目(174166)
科学(138505)
基金(127886)
研究(127080)
(113298)
国家(112403)
科学基金(94941)
社会(84389)
社会科(78995)
社会科学(78971)
(68078)
基金项目(67148)
自然(59118)
自然科(57759)
自然科学(57741)
教育(57049)
(57009)
自然科学基金(56679)
资助(50914)
编号(49888)
成果(40895)
重点(40533)
(39761)
(38793)
课题(36270)
国家社会(36040)
(35234)
中国(33502)
创新(33158)
科研(33070)
期刊
(125919)
经济(125919)
研究(79987)
中国(59169)
(47371)
学报(44449)
科学(41500)
(34912)
大学(33616)
管理(32655)
农业(32402)
学学(31433)
教育(30085)
(22925)
金融(22925)
经济研究(20933)
业经(20152)
技术(20108)
财经(19179)
(17267)
问题(17039)
(16819)
资源(14766)
(14725)
世界(14081)
(13453)
国际(13010)
统计(11752)
图书(11751)
科技(11647)
共检索到394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丰华  白永秀  吴振磊  
测度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是科学合理推进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从具有明确内涵与清晰外延的城乡社会一体化概念出发,文章构建了包含27个基础指标的城乡社会一体化指数,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省域2006-2012年城乡社会一体化指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呈现东部与东北水平较高,中、西部水平较低的状态;城乡社会一体化"中等水平集团省份"已经形成。2006-2012年,除少部分省份外,大部分省份城乡社会一体化排位基本稳定。据此,我们应做好三个相结合,提升我国省域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江燕  白永秀  
城乡发展一体化状态的度量是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内涵与清晰外延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出发,构建了包含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不同尺度2000—2011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面板数据进行测度,并从时间序列与地区差异两个角度分析测度结果。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区域和省际三个层面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均不断提高,这主要归因于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地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但呈收敛趋势,省际分布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关枢  
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定了2011-2020年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探究时序、地域差异。结果显示:整体上长三角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上海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始终处于最高,江苏9城和浙江9城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较为接近,安徽8城的城乡一体化水平相对最低但近年来提升明显。进一步采用核密度曲线、空间分异图、转移概率矩阵更详细地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地域差异和动态演进。文章的结论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江燕  白永秀  
本文基于城乡系统共生理论构建了包含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城乡社会、城乡生态环境四个维度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并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整体与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及各维度指数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30个省域城乡发展—体化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经济地理特征,呈现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省域在自然禀赋、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各省份实际出发,制定富有弹性、分类指导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  汤放华  
通过重新认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含义,在构建了一个科学评价城乡一体化发育水平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广东省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依据空间差异提出了不同发育水平的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地域性策略。研究认为,依据城乡一体化的发育程度,广东省可以划分为4大空间单元,每个不同的空间单元需要采取4类完全不同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地域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春玲  马跃如  
基于文献回顾和城乡一体化内涵,选择城镇化率、人均GDP、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林水事务资金占财政支出比例、城乡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对比、城乡消费水平对比等8个与城乡一体化水平密切关联的指标,利用直觉模糊理论来处理评价信息,并对各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和地区间的差异进行综合测度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比较大,呈现由东向西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南北方向上的差异不明显,西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镇一体化水平较低的态势。而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大体制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提高,推动城乡一体化迈入一个新的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明华  盛世豪  白小虎  
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并存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二元结构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并且逐步向着一体化的一元结构转型。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二元结构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有强化的趋势,而且产生了以城市农民工为第三元的三元社会结构,从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现在是到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一体化的时候了。而要实现结构的转型,最有现实可能,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通过实现国民待遇、降低城市化门槛等途径,首先解决第三元的结构转型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文琳  李雄师  
本文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构建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2002年至2012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忠杰  刘红梅  
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发展、城乡环境发展、城乡空间发展、城乡阶层流动等角度,选取23项指标,采用熵值赋权和AHP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指数,从而认为中国三大区域以及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存在差异。同时,对我国东、中、西部以及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文将差异性称之为差序格局,在分析城乡一体化差序格局具体表现、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城乡协调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弱化差序格局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韬  
传统城乡空间演化是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认为城乡空间的拓展和变迁是二三产业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现象,源于中心-外围理论的产业集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农村一致被认为是城市的腹地,从属于城市的控制。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跟企业一样,都属于经济组织,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城乡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城乡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乡空间演化的过程必然会伴随城乡空间价值链的增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新萍  
如何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不仅严重阻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导致城市化滞后,而且也是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扩大、阻碍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直接制约了城乡就业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和刺激内需,是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吉迎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一些地方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甚至有继续扩大之势。要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矛盾,必须寻找新的城乡空间整合与优化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而推动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光龙  张红旗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和可持续。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以市域为单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我国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71.43%、61.01%和61.90%,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社会、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次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一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3.10%、21.43%、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