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61)
2023(19887)
2022(16541)
2021(15084)
2020(12770)
2019(29062)
2018(28414)
2017(53398)
2016(29667)
2015(33197)
2014(33189)
2013(33047)
2012(30622)
2011(27605)
2010(27761)
2009(26351)
2008(26475)
2007(24155)
2006(21524)
2005(19378)
作者
(90059)
(75706)
(75406)
(71429)
(47841)
(36454)
(34120)
(29781)
(28665)
(27036)
(26059)
(25416)
(24148)
(24101)
(23714)
(23169)
(22858)
(22329)
(21862)
(21769)
(19161)
(18868)
(18448)
(17215)
(17132)
(16932)
(16876)
(16824)
(15421)
(15365)
学科
(130517)
经济(130364)
(102362)
管理(88898)
(83166)
企业(83166)
方法(55044)
(50239)
数学(45408)
数学方法(44976)
中国(36234)
业经(36093)
(35662)
农业(33189)
地方(27370)
(26356)
(25662)
(24580)
贸易(24567)
(23873)
(23463)
财务(23428)
财务管理(23385)
企业财务(22160)
技术(21228)
(21034)
理论(19865)
(19453)
(19297)
银行(19224)
机构
学院(437829)
大学(434720)
(182432)
经济(178854)
管理(164625)
研究(153785)
理学(141552)
理学院(139876)
管理学(137508)
管理学院(136717)
中国(118032)
科学(97428)
(93258)
(92564)
(81961)
(80596)
研究所(73542)
农业(72755)
业大(71887)
中心(69873)
(68480)
财经(65385)
(59364)
北京(57710)
(56949)
师范(56313)
经济学(55946)
(54414)
(53271)
经济学院(50722)
基金
项目(291251)
科学(228823)
基金(211425)
研究(207312)
(187257)
国家(185600)
科学基金(157228)
社会(133676)
社会科(126412)
社会科学(126371)
(116082)
基金项目(112258)
自然(102088)
自然科(99734)
自然科学(99695)
自然科学基金(97921)
(97137)
教育(93541)
资助(85265)
编号(82110)
重点(66562)
成果(66042)
(64678)
(64042)
(61762)
课题(57497)
创新(57422)
科研(56027)
(55898)
国家社会(55656)
期刊
(208912)
经济(208912)
研究(125344)
(89804)
中国(86880)
学报(76790)
科学(69965)
(64665)
农业(60572)
管理(60100)
大学(56924)
学学(54177)
(41449)
金融(41449)
教育(40708)
业经(37962)
技术(36684)
(33100)
财经(32631)
经济研究(32327)
问题(28388)
(28162)
(23801)
技术经济(23451)
(22288)
世界(21927)
资源(21163)
科技(20789)
统计(20362)
商业(19854)
共检索到656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江涛  张巧惠  吕建秋  
[目的]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各地区把握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方法]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现代化评价的4个维度、13个指标,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部分省域2008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最后结合空间计量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分布的空间格局,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基础建设、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藏、新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伟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航  李标  
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内涵,在"四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年~2014年中国30省(市)农业现代化指数,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于其它省份。为此,应从增强制度创新力度、加强农民主体自身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推进"四化"协同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秀琪  李如霞  刘妍  
[目的]基于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有关要求,构建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及障碍因素进行测度及评价。[方法]文章依据现有发展成果,综合运用熵权法和K-means均值聚类分析法,从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经营能力、优质高效能力3个维度选取15个代表性指标构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找出影响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2015-2020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015-2020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由0.133增长到0.784,发展趋势十分迅速;就区域发展而言,通过K-means均值聚类分析出,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冀中地区发展水平高;从障碍因素来看,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影响河北省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其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强化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以第三方物流为依托,保障全产业链对接等建议,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向农业强省迈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Bryson John  谢蔓  唐瑶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常系数模型和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集聚性,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生正向相关。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工业化、人力资本、市场化、产权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研究也发现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竞争和极化效应,低梯度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被高梯度地区"极化"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锐  李涛  邓辉  
采用多指标综合测评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2002—2016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空间分异显著,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特征,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集聚趋势明显,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分异显著,河西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陇南地区为低水平集聚区,空间关联效应不断增强,并持续表现出空间稳定性特征;3)人均农机化财政支出、公路密度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是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和建立农村资金的回流导入机制等方面促进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均衡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31个省区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Moran’s I的计算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然后通过固定效应的SDM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非农化、社会保障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因素对邻接省区的影响则不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促进本省区各要素的发展,也要关注邻接省区的战略调整;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注重对本省区的影响,也要注意对邻接省区的影响;为了消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各省区间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2~200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电力利用水平、自然环境、需求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李鹏  
本文以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推理出的命题假设为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农业水利化和城市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财政支出对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国几乎尚未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加强各地区农业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又要加强农业区域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不但关注短期效果,更要思考如何形成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高鸣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华坚   李菁  
[目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吉林省作为规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有必要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分析吉林省县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基于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构建县域层面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等4个维度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省内水土资源分异特点,运用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1)2011-2020年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经历“稳定(2011—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提高(2018—2020年)”演进过程。(2)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度递增态势。(3)泰尔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区域内差异是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16-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最大。(4)影响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两个方面。[结论]吉林省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布局弥合区域差异、统筹发展突破主要障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翊  吴碧凡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只在邻接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对流通效率水平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翊  吴碧凡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王振华  闫爽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三化"统筹的基础。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与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应用统计回归得出财政支农比重和农业贷款比重是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公共投资的大小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