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3)
- 2023(15737)
- 2022(12994)
- 2021(11838)
- 2020(10076)
- 2019(23002)
- 2018(22410)
- 2017(42872)
- 2016(23185)
- 2015(26212)
- 2014(26112)
- 2013(26317)
- 2012(24694)
- 2011(22297)
- 2010(22404)
- 2009(21313)
- 2008(21503)
- 2007(19681)
- 2006(17424)
- 2005(15826)
- 学科
- 济(112616)
- 经济(112502)
- 业(94985)
- 企(76425)
- 企业(76425)
- 管理(75571)
- 农(48652)
- 方法(48025)
- 数学(39288)
- 数学方法(39045)
- 业经(32693)
- 农业(32233)
- 财(31063)
- 中国(29867)
- 地方(23244)
- 制(21929)
- 技术(21796)
- 贸(21162)
- 贸易(21152)
- 务(20980)
- 财务(20957)
- 财务管理(20927)
- 易(20610)
- 企业财务(19802)
- 和(18212)
- 学(17888)
- 策(17382)
- 划(16898)
- 体(16353)
- 环境(16021)
- 机构
- 学院(349460)
- 大学(342990)
- 济(157170)
- 经济(154344)
- 管理(137789)
- 研究(119006)
- 理学(118395)
- 理学院(117168)
- 管理学(115683)
- 管理学院(115021)
- 中国(94243)
- 京(71771)
- 农(70564)
- 科学(70556)
- 财(68687)
- 所(60811)
- 中心(55411)
- 研究所(54981)
- 财经(54926)
- 农业(54425)
- 江(54399)
- 业大(53391)
- 经(49861)
- 经济学(48445)
- 北京(44981)
- 经济学院(43973)
- 范(42929)
- 师范(42583)
- 州(42166)
- 院(41673)
- 基金
- 项目(227916)
- 科学(181411)
- 研究(169143)
- 基金(167162)
- 家(144711)
- 国家(143390)
- 科学基金(123540)
- 社会(111672)
- 社会科(105665)
- 社会科学(105634)
- 省(90814)
- 基金项目(88609)
- 自然(76916)
- 自然科(75131)
- 自然科学(75109)
- 教育(75039)
- 划(74132)
- 自然科学基金(73835)
- 编号(67874)
- 资助(66922)
- 成果(53277)
- 部(51820)
- 发(51668)
- 重点(51184)
- 创(49943)
- 国家社会(46896)
- 业(46408)
- 创新(46215)
- 课题(46011)
- 教育部(44137)
- 期刊
- 济(181066)
- 经济(181066)
- 研究(101608)
- 农(70435)
- 中国(68401)
- 财(54497)
- 学报(51328)
- 科学(50940)
- 管理(50554)
- 农业(47854)
- 大学(39360)
- 学学(37600)
- 融(34319)
- 金融(34319)
- 业经(34107)
- 技术(32376)
- 教育(28488)
- 经济研究(27673)
- 财经(27604)
- 业(25860)
- 问题(24560)
- 经(23911)
- 技术经济(21329)
- 世界(19597)
- 贸(19332)
- 版(17343)
- 资源(16906)
- 商业(16419)
- 经济问题(16376)
- 统计(16342)
共检索到526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耿鹏旭
以1997-2009年间省际时间序列-截面数据为基础,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边界分析架构下,测度考虑"坏产出"情况下的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农业生产的共同边界效率、群组边界效率以及达到整体理想最佳农业技术效率的追赶程度。主要结论如下:①1997-2009年间各省(市)共同边界农业技术效率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平均值为0.692,农业实际产出占理想产出的比例仅为69.2%;②不同群组农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也较高。不同区域在环境管理中应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彧崧 戴永安
本文选取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生产经营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甘肃省农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结论,并根据农业技术效率限制因素的不同进一步将各地区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鹏 胡汉辉
笔者基于2006年~2010年的中国工业三位数行业数据,利用MML指数法测算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技术产业组的技术落差比率比较稳定,其他组群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呈深"V"型;总体上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技术进步,本地市场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度、企业规模、资本成本以及流动资产比例则有显著的副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琼
如何提高浙江农业竞争力,保持农业的长期快速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任务,而农业部门技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文章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黄人杰
本文运用参数化共同边界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约束下2000-2010年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不仅绿色发展效率高,而且生产技术水平更加贴近潜在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而中西部地区却表现出负增长的现象,东部地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表现皆优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分解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成为了推动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甚至对生产率增长产生消极的作用;从纯粹技术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薛龙飞 张俊飚
为探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现状及其形成机理,综合运用生产函数、GIS、泰尔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仍然偏低,高效率省份上升幅度较小,低效率省份增长幅度较大。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高值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部分省份,而低效率省份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呈现由中部向南和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由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总体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乃华 李江帆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劳均服务业增加值区域不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东、中、西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这加剧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我国各省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之所以不均衡,关键原因在于其市场化进程不一致。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缩短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服务业 技术效率 地区差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勇斌 刘汉成 凌远云
按照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块经济区域 ;采用 CD生产函数模型 ,结合湖北省 1995— 199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 ,测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发挥作用的因素表现为 ,农用物质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劳动力投入作用的地区差异性明显 ,耕地面积投入起的作用不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发展区域 ,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农业技术进步 地区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成林 孙丽艳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构造了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技术惯域,提出了技术惯域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安徽省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技术惯域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关系。研究显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市场信息、科技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劳动者技术知识水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直接的积极作用,经济发展能力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来发挥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技术惯域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伟 柳思维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各个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并且不断拉大的差异;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技术效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怀玉 菅利荣 焦立新
基于DEA技术效率分析方法和Malmquist TFP指数测算方法,以农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业从业人数和年末实有耕地为投入变量,利用2001—2009年安徽各地市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安徽各市农业技术效率在逐年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水平仍然不高;安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技术变化的影响,引起技术变化的原因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有关。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镇涉农工业发展,就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以此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建忠 汪海凤
运用坏产出动态SBM共同边界模型对2005~2012年中国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将城市基础条件的影响考虑在内,成长型城市的共同转型效率最高,衰退型城市的共同转型效率最低;而在既有的城市基础条件下,再生型城市的群组转型效率最高,成熟型城市的群组转型效率最低。因而,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提高转型效率,有针对性地选择完善城市基础条件或改善资源配置水平的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航飞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全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变动情况,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变动情况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湾各年份农业技术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达到最优状态,远高于大陆各省份的均值。(2)全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大于1,呈增长态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3)根据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化特点,全国省份可划分为四类问题省份。(4)全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集聚趋势逐渐增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昕 陆迁
基于投入导向DEA模型,对2003~2010年的中国省际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一直维持在0.8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差异不明显,仅有少数地区(福建、广东、海南、宁夏)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于0.6的水平,有较大节水潜力。分别利用α和β趋同性检验方法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趋同性实证分析,α趋同性检验得出全国范围内的省份没有出现明显的随时间变动而缩小的趋势,但β趋同性检验发现各省份自身存在稳态效率,且随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实现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