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0)
2023(7879)
2022(6387)
2021(5905)
2020(4747)
2019(10926)
2018(10344)
2017(19230)
2016(10248)
2015(11599)
2014(11110)
2013(11457)
2012(10960)
2011(10091)
2010(9634)
2009(8792)
2008(8498)
2007(7177)
2006(6277)
2005(5742)
作者
(29793)
(25201)
(24883)
(23836)
(15830)
(12166)
(11182)
(9929)
(9690)
(8894)
(8521)
(8467)
(8099)
(8006)
(7972)
(7812)
(7451)
(7205)
(7175)
(7032)
(6367)
(6211)
(5958)
(5742)
(5630)
(5588)
(5352)
(5132)
(5115)
(4928)
学科
(53740)
经济(53697)
管理(21389)
方法(20558)
(19875)
数学(19320)
数学方法(19225)
中国(16847)
地方(16087)
(14883)
(12196)
企业(12196)
(10867)
贸易(10859)
(10571)
农业(10283)
(10196)
业经(9231)
地方经济(9230)
环境(8863)
(8537)
(7946)
(7515)
金融(7511)
(7298)
(6980)
银行(6975)
(6879)
关系(6715)
(6337)
机构
大学(149678)
学院(147733)
(71967)
经济(70864)
研究(61687)
管理(53180)
中国(47256)
理学(46095)
理学院(45424)
管理学(44774)
管理学院(44498)
科学(37121)
(32149)
(31175)
(28977)
研究所(28964)
中心(27311)
(26198)
经济学(24150)
财经(23603)
(22455)
经济学院(21874)
(21842)
(21696)
师范(21552)
(21244)
业大(21141)
农业(20541)
北京(20314)
科学院(19927)
基金
项目(106483)
科学(86262)
基金(80711)
研究(76923)
(71690)
国家(71204)
科学基金(60415)
社会(52880)
社会科(50296)
社会科学(50286)
基金项目(42562)
(40514)
自然(37333)
自然科(36455)
自然科学(36445)
自然科学基金(35789)
(34089)
教育(33345)
资助(32118)
编号(28376)
(25437)
重点(25152)
(24800)
国家社会(23685)
中国(23539)
成果(22422)
(21531)
发展(20954)
教育部(20916)
(20648)
期刊
(76136)
经济(76136)
研究(47079)
中国(30251)
科学(23856)
学报(23428)
(23423)
(18544)
管理(17671)
大学(17611)
学学(16722)
农业(16703)
经济研究(13429)
(12868)
金融(12868)
教育(12243)
财经(11490)
资源(10975)
技术(10589)
问题(10553)
业经(10471)
(10412)
(10079)
(10066)
世界(9895)
国际(9375)
统计(7544)
技术经济(7227)
(6614)
经济问题(6580)
共检索到221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钰芬  胡思慧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包含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24项指标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域2013—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次对全国整体、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各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展开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整体水平尚低但提升明显;三大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域之间共同富裕水平差异较大,优势和短板各异,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研究有助于识别各省域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优劣势,为各级政府推进共同富裕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燕芝  王超  陈铭仕  海霞  姚海琼  
从富裕度、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续性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省域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基于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对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和收敛稳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省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不断上升,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格局,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维度不均衡问题和“中等陷阱”效应。(2)全国总体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地区内部差距分别呈现波动扩大、波动平稳、波动缩小的演进趋势;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区域内差距逐步扩大;东部两极分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中部地区开始两极分化。(3)农民共同富裕不同发展阶段转移乏力,呈现低强高弱特征,当前正处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阶段发展提升时期,但收敛稳态表明依然存在“返贫”和“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基于研究结论,从治理手段、要素流动、地区引领、发展格局、农村基层组织以及金融系统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帅   林光彬  
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和动态演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实质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富裕度与共同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用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省级共同富裕程度,并运用系统聚类、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探讨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一是全国和各省份的共同富裕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主要得益于富裕度的快速提高,而共同度提升速度缓慢;二是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差异有所改善,同时区域内相邻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系数逐渐降低,发达省份的空间辐射作用在减弱,区域内分化现象增加;三是全国省域间共同富裕指数呈现分化趋势,“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的分类基本固定,不同类别省份间的平均转移概率低于0.15,这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思檬   吴东立  
文章阐释了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内涵,并构建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的基本事实、动态演进、区域差异、收敛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东西部地区区域内共同富裕的非均衡性有所缓解,而中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在考察期后期才表现出下降趋势。绝对β收敛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共同富裕呈现趋同化发展态势,空间差异性将随时间变动而逐渐消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基于共同富裕两个基本维度,分析各省份富裕度与共享度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并探讨制约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高—中部与东北居中—西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为东部标杆,湖南与重庆是中西部共同富裕领先省份;富裕与共享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西部地区仍有50%的省份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的阶段;创新动能不足、精神富裕度偏低、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障碍。因此,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协调富裕与共享的关系,通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建设、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与城乡融合机制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以“提低扩中调高”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以生产生活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昀   王帅尧   谢迟  
测度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能够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量化支撑。文章从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中国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3—2021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同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以及莫兰指数对中国共同富裕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提高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高,总体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及“南强北弱”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各维度中位数为划分标准,可将各省份划分为“全面领先型”“持续发展型”“可持续引领型”“富裕引领型”“共享引领型”及“相对滞后型”6种发展模式。(2)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差异不断缩小,不同地理分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3)全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存在“高—高”“低—低”的聚集式发展格局,且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具有较高的空间稳定性。(4)影响共同富裕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涉及创新产出、法治环境、收入水平、分配结构、创新环境、生态保护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豪  曹肖烨  
充分估计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准确测度共同富裕程度。在充分阐释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指数结果表明: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5个省级行政区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的协调发展较好,属于共同富裕型;上海、北京、辽宁、广东4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较高但共享程度较低,属于率先富裕型;福建、湖南、陕西等11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都偏低,属于相对滞后型;重庆、河北、黑龙江等10个省级行政区的共享程度较高但富裕程度较低,属于优先共享型。国际比较视角下,中国共同富裕的客观位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概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富裕程度不高,共享程度较低。因此,中国需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因地制宜地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伟   程云鹤  
基于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各省份的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探究共同富裕的空间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最后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共同富裕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区域差异显著,东部的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最高,西部最低;(2)在考虑空间条件下,本省份共同富裕发展受相邻省份共同富裕发展影响而发生转移的概率各不相同,并且共同富裕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时空惯性和路径依赖;(3)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其中对外开放、数字金融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对共同富裕起抑制作用。最后,从区域差异和资源禀赋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文章基于突变理论,从发展、共享和可持续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数,并结合冷热点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指数整体上不断提升,并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居中”的空间分异特征;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热点区由东部地区逐步向中部地区扩张;城镇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金融和教育5个方面的驱动因子都对共同富裕指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且各驱动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增强现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玮  刘磊  
本文从医疗、社保、基建、环境、教育、文体六个维度构建了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2007—2019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性、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整体表现出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格局;中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呈现明显“中部塌陷”;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发展具有空间维度的自相关性,主要表现出“高—高、低—低”型的空间集聚状态,但聚集态势有所减弱;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内部的绝对差异逐渐减弱,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较为明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的相对差异较区域内更大,是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应坚持分类发展、因地制宜及协同发展的理念,在促进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提升的同时,协调各地区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军  
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为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测度并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进规律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照人类发展指数的设计过程,从“创富”和“享富”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对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总体上呈现出“W”型特征,且近年来上升态势明显,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内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区域间差异是全域内部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中国共同富裕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梯度效应和分化态势,绝对差异在减小,但区域内的分化态势明显;共同富裕在地理空间上还表现出比较稳定的“高-高”或“低-低”的集聚特征,且“高-高”型集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烈、“低-低”型集聚的负向作用在减弱;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受到金融效率、创新创业、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经验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子豪   赵伟  
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于我国现实状况和2035年阶段性目标,构建了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各维度指数均逐年稳步提升,但不同维度指数的实质得分及其增速具有差异性特征,且存在省际发展差距较大的客观事实,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具有集聚态势,且总体差异大致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虽小,但有扩大的态势。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极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正逐步扩大。我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跃迁的态势,但向上转移乏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晓雪  
文章首先基于过程性、富裕度、共享性、可持续性四大维度构建了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最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演进趋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地区差异,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存在典型的梯度化差异;富裕度水平高于共享性水平、过程性水平和可持续性水平;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内部演进趋势存在异质性,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共同富裕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创新驱动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昌南   陈钰颖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根据共同富裕内涵、推动方向和路径,以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省域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域的共同富裕进程。研究发现:2012—2020年中国共同富裕呈阶段性发展,全国共同富裕进程趋势积极向好。具体而言,从空间演进来看,共同富裕水平低的省域数量随时间推移明显减少,共同富裕水平中等的省域数量增长最快,共同富裕水平高的省域数量增长明显;从演进方向来看,共同富裕水平中等的省域发展方向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发展,共同富裕水平高的省域首先以东部沿海省域向南拓展,2020年逐步向西北方向延伸;从地区差距来看,全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离散程度存在扩大趋势,东部地区呈显著缩小的状态,除西部地区两极分化现象加剧外,其他区域极化现象均明显缓解;从长期演进趋势来看,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各省域均会转向高水平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咏梅   闫晴   李跃  
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值法测度分析了2008—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共同富裕区域差异和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不高,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差异呈现下降的良好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失调衰退类提升为过渡发展类,但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