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5)
2023(12777)
2022(10768)
2021(10072)
2020(8507)
2019(19706)
2018(19218)
2017(36955)
2016(20253)
2015(23012)
2014(22951)
2013(23319)
2012(21977)
2011(20030)
2010(20000)
2009(18622)
2008(18617)
2007(16919)
2006(14848)
2005(13265)
作者
(58754)
(50165)
(49565)
(47440)
(31346)
(24081)
(22629)
(19579)
(18812)
(17492)
(17140)
(16680)
(15876)
(15621)
(15518)
(15310)
(15029)
(14634)
(14318)
(14245)
(12450)
(12400)
(12208)
(11340)
(11328)
(11283)
(11009)
(10841)
(10178)
(10030)
学科
(97266)
经济(97196)
(61157)
管理(55229)
(48244)
方法(39908)
(38698)
企业(38698)
数学(36327)
数学方法(36083)
农业(31890)
中国(26034)
地方(22235)
(22122)
业经(21292)
(18339)
(18264)
贸易(18257)
(18020)
(17815)
环境(17672)
(14043)
(13524)
银行(13498)
(13067)
金融(13065)
(12980)
(12980)
(12897)
(12792)
机构
学院(296411)
大学(294338)
(134150)
经济(131670)
管理(113537)
研究(106157)
理学(98343)
理学院(97240)
管理学(95765)
管理学院(95217)
中国(82878)
(67110)
科学(64009)
(61771)
(57260)
(54524)
农业(51739)
中心(49645)
研究所(49601)
业大(48721)
财经(45607)
(44758)
经济学(41551)
(41527)
北京(38735)
(38295)
师范(37983)
经济学院(37720)
(37241)
(34580)
基金
项目(197920)
科学(156673)
研究(145587)
基金(145340)
(126694)
国家(125646)
科学基金(106949)
社会(95034)
社会科(89819)
社会科学(89794)
(78114)
基金项目(77090)
自然(67079)
自然科(65425)
自然科学(65406)
(64551)
教育(64359)
自然科学基金(64236)
资助(58912)
编号(58348)
成果(46315)
(45342)
(45258)
重点(44922)
(40835)
国家社会(40001)
课题(39894)
创新(38409)
教育部(38204)
科研(38150)
期刊
(150341)
经济(150341)
研究(86018)
(67868)
中国(58696)
学报(46455)
农业(46206)
科学(44180)
(43809)
管理(35402)
大学(35363)
学学(33650)
(29325)
金融(29325)
业经(28542)
教育(23945)
技术(23737)
(23354)
经济研究(22867)
财经(21925)
问题(21247)
(18877)
世界(17190)
资源(16504)
(16113)
(15903)
技术经济(15874)
统计(15095)
农村(14826)
(14826)
共检索到442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朱烨  田云  
本文在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农业经济核算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方向距离函数估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低碳农业绩效水平,并引入碳排放影子价格对各省区的农业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处于低碳农业绩效1区,距离函数值均为0,其余省区低碳农业绩效水平相对较低;2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区三年平均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处于前列,减排成本较高;而西藏、青海两地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最低,农业减排成本较低;3全国农业碳排放平均影子价格呈逐年增大趋势,且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与农业碳排放强度密切相关;4基于距离函数值、碳排放影子价格的数值差异,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闫坤   唐丹彤   甘天琦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立足农业源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建一种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对1998-2021年联合减排情况下全国层面、九大农区及省级层面的农业减污效应、降碳效应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层面,联合减排情况下农业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小于单独减排下的相应成本,存在正向的减污效应与降碳效应,且二者呈现较好的协同趋势。在九大农区,除青藏高原区与黄淮海平原区外,其余农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较好;华南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相对更低,具备更大的减污降碳潜力。省级层面,各省份减污效应、降碳效应差异明显,减污与降碳效应均随环境规制的加强不断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农业减污降碳效应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科学评估农业减污降碳潜力和制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方案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宇  计彤  
利用技术经济学方法测算了中国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电力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低碳电力技术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6×108 kw,年发电量达到2.3×1012 kwh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0%左右,可替代煤炭6.6×108 tec,从而避免近20×108 t的CO2排放。但除水电、核电外,大部分低碳电力技术的减排成本处于200~700 CNY/t CO2的较高水平,为低碳电力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大规模应用带来经济障碍。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电力发展政策和规划,尽快降低可再生电力技术的发电成本、解除不稳定电力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障碍,从而促进低碳电力技术的快速、健康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建平  贺腊梅  郭海峰  
参照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旅游景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2012—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29家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应减排空间及潜力较大;多数景区碳排放绩效呈现下滑态势,相应景区主要以游客接待量扩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忽视了旅游服务产品的增值能力,且并未对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有过多重视;不同景区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景区减排存在较大优化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建平  贺腊梅  郭海峰  
参照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旅游景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2012—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29家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应减排空间及潜力较大;多数景区碳排放绩效呈现下滑态势,相应景区主要以游客接待量扩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忽视了旅游服务产品的增值能力,且并未对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有过多重视;不同景区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郭立祥  乔列成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受范围经济的启发,本文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造一种新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8年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年均增长2.6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更加明显,2012—2018年间,年均增长4.41%。在生态优先、降碳优先和能源革命3种情形下,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提升空间可达到29%~43%。本文为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是低碳转型路径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影子价格思路对边际减排成本进行测算,从空间集聚、异质和分布三个方面对其空间演化轨迹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利用线性规划法对方向距离函数进行有效参数估计基础上,测算了30省份2000—2016年边际减排成本;(2)各省份边际减排成本间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经历了"明显增强→大幅减弱→微弱"演变过程,2012年以后非常微弱,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状态。(3)省份间空间异质性特征处于加强趋势,表现为局部负向空间自相关增强,位于"高-低"与"低-高"相邻省份数在增加。其概率密度曲线呈现出"下降+右移"趋势,一方面减排成本处于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位于高减排成本区间内省份差异化特征在明显增强。减排路径优化中异质性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高成本区域省份的成本特征不容忽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姜志德  姚顺波  
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严格遵循联合生产原则,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期望农产品与期望碳汇产品、非期望碳排放产品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得以加强、脱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六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碳计量测算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总碳产量、单位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均实现了净碳汇量的盈余。其中,免耕、秸秆还田和粪肥配施有助于提升耕地的固碳能力,而标准化的技术集成则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固碳减排效果;DEA-RAM模型测算得出技术集成固碳减排模式表现出较高的联合生产效率水平,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实现联合生产绩效最优,而导致联合生产非效率的因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冗余;农户的行为选择对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模式中影响的显著性和重要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明磊  朱磊  范英  
本文利用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研究了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我国省级地区碳排放绩效水平和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差异较大,一般碳强度越低的地区,所要付出的宏观经济成本越高,减排难度也更大。与传统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忽略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会低估碳排放绩效水平,并且导致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云飞  梁巧梅  魏一鸣  
减排成本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考虑到能源价格是影响减排成本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将中国的能源定价机制引入到所构建的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EEPA);运用改进的CEE-PA模型模拟中国不同能源定价机制情景下的边际减排成本;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边际减排成本对电力和成品油的定价方式是比较敏感的,放开这两种能源的定价特别是电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能推动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的有效降低。不同能源的国际价格对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呈现很大的不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下降对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具有对称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王蕾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较为合理的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效率、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征了不同产业部门所具有的减排空间、减排潜力;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隐含碳配额占比超过50%,配额较小的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边际减排成本较大的多为采矿业,制造业,较小的多为服务业,但部分产业间减排成本差异过大,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的现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隐含碳排放为着眼点研究配额及减排成本问题,研究结论对现实中碳配额分配、碳排放权定价与行业有序纳入全国碳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云  陈池波  
本文综合评估了2005—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碳减排成效,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减排"后进地区",并借助脱钩模型和影子价格模型对其进行减排路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地区已提前实现或有潜力实现2020年和2030年碳减排目标,但同时也存在山西、内蒙古、海南等9个减排"后进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西部;(2)减排"后进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表现出了"以强弱脱钩为主""前期多种脱钩类型并存但后期以强弱脱钩为主"以及"整个考察期内多种脱钩类型并存"等不同形态,反映出不同类型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3)遵循可行性与公平性原则,科学调整了各"后进地区"的碳减排目标并优化了其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为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碳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来科  张云  
在总结碳减排成本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碳减排边际成本与化石能源价格之间的内在决定机制,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工具进行实证检验,证实碳减排边际成本与能源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它是影响全球能源消耗、碳交易价格形成以及减排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友东  谢鑫鹏  
在低碳环境下,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碳供应链成本分摊决策问题。考虑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因此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碳排放。分别讨论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和双方Nas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两种形式对碳减排、产品定价和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两种契约形式中,零售商都可以实现与制造商共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制造商提高碳减排率,提高供应链利润。但是基于Nash讨价还价方式的减排成本分摊契约的供应链绩效高于零售商成本分摊契约下的供应链绩效。同时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可以激励零售商更多地分摊减排成本,在此基础上,利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确定了零售商为制造商提供减排成本分摊的比例范围及其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减排因子对不同决策结构的定价、零售商减排分摊比例、供应链利润等决策的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名武  吴开兰  许茂增  
消费者低碳偏好和碳交易制度下,探讨供应商主导投资减排的低碳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发现,单一成本分摊契约能改善单一批发价契约的"搭便车"现象,却无法解决"双重边际化"问题实现低碳供应链减排量和利润最优。为此,提出零售商分摊减排成本的数量折扣契约进行协调,给出了最优数量折扣策略组合。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碳交易价格和市场需求关于减排量的敏感系数对低碳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