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7)
2023(11378)
2022(9621)
2021(8941)
2020(7187)
2019(16470)
2018(16098)
2017(29952)
2016(16084)
2015(18162)
2014(18171)
2013(18325)
2012(17548)
2011(16308)
2010(16191)
2009(14876)
2008(14466)
2007(12712)
2006(11599)
2005(10882)
作者
(47843)
(39896)
(39655)
(37616)
(25400)
(19297)
(18023)
(15700)
(15352)
(14288)
(13761)
(13483)
(12912)
(12878)
(12492)
(12442)
(11879)
(11489)
(11440)
(11413)
(10306)
(9857)
(9665)
(9174)
(9010)
(8954)
(8783)
(8732)
(8066)
(8051)
学科
(80905)
经济(80845)
管理(39540)
(37448)
方法(27841)
中国(27447)
(26261)
企业(26261)
地方(26144)
数学(24901)
数学方法(24694)
(22992)
业经(16777)
农业(15837)
(15668)
贸易(15653)
(15159)
地方经济(14555)
(14262)
环境(14132)
(13475)
金融(13474)
(13323)
(13296)
银行(13275)
(13263)
(13022)
(13012)
(11075)
技术(11009)
机构
学院(231758)
大学(231591)
(104685)
经济(102667)
研究(92993)
管理(85088)
中国(72037)
理学(71559)
理学院(70610)
管理学(69560)
管理学院(69126)
科学(55452)
(52098)
(47742)
(44204)
研究所(43331)
中心(41527)
(40579)
(36314)
财经(34242)
北京(34005)
(33840)
(33749)
师范(33443)
业大(33170)
经济学(32479)
农业(31411)
(31151)
经济学院(29080)
(28898)
基金
项目(154272)
科学(122308)
研究(114827)
基金(110767)
(96990)
国家(96216)
科学基金(81360)
社会(74519)
社会科(70782)
社会科学(70763)
(61679)
基金项目(57850)
(51405)
教育(50976)
自然(49669)
自然科(48452)
自然科学(48436)
自然科学基金(47504)
资助(45483)
编号(45290)
(40275)
成果(36771)
重点(35851)
(34396)
课题(33351)
发展(32907)
(32343)
(31869)
国家社会(31366)
创新(30143)
期刊
(123497)
经济(123497)
研究(75344)
中国(56463)
(38150)
学报(34472)
科学(34460)
管理(32763)
(30606)
教育(27166)
农业(26971)
大学(26254)
(24761)
金融(24761)
学学(24388)
技术(22126)
经济研究(20265)
业经(19818)
财经(16649)
问题(16208)
(15567)
(14598)
(14490)
资源(14094)
世界(13673)
国际(13556)
技术经济(12546)
科技(11430)
统计(11381)
图书(11181)
共检索到37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志强  苗长虹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构建区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揭示中国省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沿海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省域分布格局;(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整体仍有待提高;省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较大,东高西低,形成明显的等级板块结构;(3)根据不同板块类型区域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的方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李春娇  王铁良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有序度增加较快,水资源有序度受水资源总量影响波动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减少,2004~2010年水资源基本处于一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有序度变化不稳定,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的客观评价,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新焕  王文平  蔡彬清  
在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未知数据量较大。而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构建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以拓展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用,为科学评价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方法。并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3E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传阳  郝成元  
在我国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是解决跨区域环境冲突难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基于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技术政策构成的现行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研究主体,七项对策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管理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构建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节能减排和绿色GDP完善行政人员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政策方面,以生态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和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继源  
为准确衡量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差异,可构建包含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构等6个一级指标、增长速度等13个二级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14个三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时间序列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恒山  
城乡作为典型的区域类型,其差距是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城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多方面支持下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制于自然条件、现实基础、体制机制等因素,农村经济仍相对薄弱。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动能来自于城市。在具体方略上,则应紧紧围绕"人、地、统、同、融"五个字下功夫,做到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李微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森工林区的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不好,只有少数年份是真正的优良协调;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总协调度较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明确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高于非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总体来看,森林经营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处于和谐一致状态;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较为稳定;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系统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轨迹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红岭  路剑  
在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红岭  路剑  
在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舒  张华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我国东三省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极值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处于上升阶段,其发展较为同步;研究期内,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协调度增长乏力的困境;东三省可以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共同体促进协同发展,寻找突破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瓶颈的新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晨子  成长春  
文章研究了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在复合系统中的协调发展问题,即某一时期内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文章建立了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收集了连云港市1998~2011年的数据,定量评价该地区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以达到通过评价,揭示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目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宇辰  闫昱洁  王贺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群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其一体化发展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而呼包鄂城市群中研究各市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较少。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整理2006—2013年呼包鄂各市的指标值,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分别求出呼包鄂三市能源、经济和环境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并运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未来5年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6—2013年,能源和环境子系统评价值包头最高,其次是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最差;经济子系统评价值呼和浩特最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莺燕  于法稳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2001~2012年生态经济协调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环境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0.4696 nha增至2012年的1.4039 nha;ETI处于第6等级,EOI处于第2等级,EECI处于第1等级,说明青海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已经极度不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齐宝库  李可柏  王欢  张小月  
以辽宁省2004-2011年度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将建筑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通过引入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2004年起逐渐上升,但在2010年后开始下降,协调发展态势并不乐观,最后提出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