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8)
2023(15735)
2022(13492)
2021(12671)
2020(10512)
2019(24285)
2018(23835)
2017(45224)
2016(24581)
2015(27773)
2014(27618)
2013(27729)
2012(25890)
2011(23712)
2010(23456)
2009(21727)
2008(20940)
2007(18238)
2006(16170)
2005(14047)
作者
(73433)
(61264)
(60605)
(57751)
(38995)
(29338)
(27430)
(24079)
(23383)
(21721)
(20925)
(20905)
(19444)
(19401)
(18974)
(18943)
(18164)
(18096)
(17463)
(17408)
(15319)
(15091)
(14753)
(14015)
(13751)
(13574)
(13494)
(13412)
(12351)
(12273)
学科
(106193)
经济(106077)
管理(63431)
(63399)
(47464)
企业(47464)
方法(45948)
数学(40493)
数学方法(40090)
(37285)
中国(30244)
地方(25526)
农业(24794)
业经(23789)
(23621)
(23456)
(19564)
贸易(19551)
(19022)
(18780)
环境(16051)
(15494)
(15375)
金融(15373)
(15076)
银行(15017)
(14568)
(14462)
理论(14318)
技术(14070)
机构
大学(356433)
学院(353275)
(145810)
经济(142788)
管理(136822)
研究(128517)
理学(118968)
理学院(117559)
管理学(115520)
管理学院(114908)
中国(95231)
科学(81277)
(76988)
(67122)
(65583)
(62608)
研究所(60373)
中心(57472)
业大(56810)
农业(52104)
(51296)
财经(50448)
北京(48740)
(48053)
师范(47550)
(46485)
(46089)
经济学(44486)
(40962)
经济学院(40118)
基金
项目(248330)
科学(194845)
基金(181091)
研究(178860)
(159986)
国家(158686)
科学基金(134303)
社会(113833)
社会科(107595)
社会科学(107564)
(96526)
基金项目(96033)
自然(87321)
自然科(85236)
自然科学(85211)
自然科学基金(83672)
(81386)
教育(80217)
资助(74745)
编号(71396)
成果(57905)
重点(56178)
(55072)
(54542)
(50856)
课题(49784)
科研(47716)
创新(47602)
国家社会(47391)
教育部(46460)
期刊
(160742)
经济(160742)
研究(104871)
中国(69292)
(65279)
学报(61928)
科学(57296)
管理(47566)
大学(46525)
农业(44886)
学学(43938)
(43609)
教育(36779)
(30365)
金融(30365)
技术(27898)
业经(27088)
经济研究(25390)
财经(23945)
(21690)
问题(21119)
(20569)
(18064)
图书(17653)
科技(17518)
资源(17266)
业大(16675)
技术经济(16588)
世界(16447)
理论(16243)
共检索到519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芦风英  邓光耀  
[目的] 在全面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从时空维度测度和比较了我国省域乡村振兴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动态发展水平,进一步利用泰尔指数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 研究表明:1)我国各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三大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呈现东部地区较好,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落后的发展态势。2)乡村振兴子系统发展差异较大,生态宜居子系统发展较好,产业兴旺子系统发展缓慢,治理有效子系统发展最差。3)区域间差异是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结论]最后,提出要全面把握乡村发展差异,做好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协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研究目标:测度和考察2011~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及各子系统真实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指数及五个子系统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乡村振兴及各子系统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和五个子系统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五个子系统的区域差异均呈下降趋势,主要也是来源于区域间差异;除东北地区以外,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绝对差异均呈稳步下降趋势。研究创新:在科学准确测度乡村振兴及各子系统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总体及各子系统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分析动态演进特征。研究价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价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旺  白永秀  
研究目标:测算2010~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分析各区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熵权法、描述统计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四大区域中东部遥遥领先,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均在全国均值之下,乡村振兴五个一级指标中,生态宜居得分最高,产业兴旺其次,后依次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由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差异所导致的区域间差异;各区各省份乡村振兴水平绝对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并无出现极化现象和收敛现象;乡村振兴水平存在鲜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东部主要落在第I象限的高值集聚区,中部、东北、西部大部分落在第Ⅲ象限低值集聚区,其中有6个省份发生跃迁。研究创新:以政策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构建了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指标体系,全面地从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廓清各区各省份优势和短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政策选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青  曾伏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伟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算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探究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均呈逐步增长变化趋势,各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地区乡村振兴水平逐渐降低;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尚未出现极化现象;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龙飞  曹招锋  杨晨  
[目的]科学客观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以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方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并根据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内差距上,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地区间差距上,东部—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但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处于由低阶段、中低阶段向中高阶段、高阶段快速发展提升的时期。[结论]充分考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合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差异,切实实现各地区乡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平稳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丽婷  白永秀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是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起始工作。文章构建包含23个基础指标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均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区域2008—2019年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的乡村振兴水平的时序变化呈现增长趋势,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大致呈现由东至西递减的趋势,中部省份水平及排名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看,各省份乡村振兴水平区域差异处于收敛状态,但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及四大区域之间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川  张宁  
[目的] 对2010—2020年河北省及其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针对区域差异展开了解析,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均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河北省及其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选取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 (1)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子系统均呈现稳步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两子系统水平偏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水平相对较高,变化趋势以生态宜居增长最快,生活富裕增长缓慢,产业兴旺波动性较大。(2)河北省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和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邯郸和唐山发展水平最高,沧州和承德相对较低,邯郸、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和承德五市水平提升较快,衡水变化最小,其他地区提升速度相对缓慢。(3)冀东、冀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小,冀中、冀北区域差异相对较大,冀北和四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全省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幅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中心城市规模小,乡村之间、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成本高,难以对乡村造成有效辐射,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诸多乡村振兴的短板依然存在。未来应继续加强推进缩小区域间差异,尤其是冀北和冀中地区内部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严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芦风英  庞智强  邓光耀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13-2019年中国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来源,并基于关系数据视角利用QAP方法测度其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状态;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并呈逐渐缩小趋势,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兴旺子系统差异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差异的最大成因,其次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子系统差异。做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缩小区域差异的可行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秦珊   戴湘毅   吕君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研究热度逐年增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乡村文旅资源与景观、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与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文旅乡村治理等研究热点内容;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低;研究区域较为分散,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基于村落和乡寨等区域、省和县的尺度。最后,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要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等维度进行创新,以期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刘达   陈凯旋   王淑瑶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十大城市群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及各维度发展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SDM模型考察了各城市群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异来源与贡献、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及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各城市群整体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不高,地区间呈现非均衡性特征。(2)各维度中生活富裕指数发展较好,治理有效指数发展缓慢。(3)区域间差异是城市群区域差异主要来源;各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呈现逐步缩小态势,空间上极化现象较为严重,除珠三角城市群外,其余各城市群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向上转移概率均小于向下转移概率。(4)全国乡村振兴存在绝对β收敛趋势,与绝对β收敛相比,研究期内条件β收敛速度有所放缓。据此,提出在提升城市群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青  刘亚男  
基于2009—2019年30省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核密度估计,系统探究了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动态演进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区域的乡村振兴水平显著提升。从平均水平来看,东部最大,中部居中,西部最小。从水平的增速来看,西部最大,中部居中,东部最小。总体差距、区域内和区域间差距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其次是区域内差距,最后是超变密度。从三大区域内的差距来看,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地区差距最大,东部居中,中部最小。从其动态演进来看,全国及三大区域的乡村振兴区域差距逐渐变小,西部地区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提升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缩小区域间差距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仁安  
合理的农村区域规划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环境的长远发展,要求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和科技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区域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和美国农村区域规划的成功经验。研究发现,英美农村区域规划有法律体系健全、支持力度较大、土地使用原则先进以及重视居民参与性等特征。最后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中国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晓晴   宋官东  
高水平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在高水平人才赋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引进与留用的难题、培养体系的不完善、人才使用环境的欠佳以及产学研融合的不足。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高水平人才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乡村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从政策、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出发,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赋能策略。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本土人才培训体系、优化人才使用环境以及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激发高水平人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颖  
<正>农村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农村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综合体,其在地理空间内部具有高度相似性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农村生产力的布局、农村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农村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水平,但同时受政策环境、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等外部因素差异影响而呈现地区不平衡的特点。一些地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市场机制,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其加快发展。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