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3)
2023(18195)
2022(15436)
2021(14276)
2020(11996)
2019(27402)
2018(26714)
2017(50840)
2016(27697)
2015(31088)
2014(30577)
2013(30590)
2012(28345)
2011(26053)
2010(25813)
2009(24025)
2008(23397)
2007(20313)
2006(18076)
2005(15978)
作者
(83970)
(69948)
(69505)
(66181)
(44730)
(33453)
(31295)
(27451)
(26785)
(24811)
(24079)
(23680)
(22470)
(22055)
(21777)
(21568)
(20767)
(20694)
(20059)
(19991)
(17565)
(17266)
(16870)
(15942)
(15780)
(15495)
(15365)
(15065)
(14130)
(13790)
学科
(129249)
经济(129112)
管理(77187)
(71856)
(58036)
企业(58036)
方法(55366)
数学(48787)
数学方法(48306)
中国(32593)
(30427)
(28326)
(27311)
地方(26322)
业经(25660)
(23524)
贸易(23514)
(22783)
农业(20708)
(20203)
环境(18942)
(17982)
(17940)
金融(17938)
理论(17539)
(17440)
银行(17365)
技术(16926)
(16655)
(16315)
机构
大学(412185)
学院(406221)
(173163)
经济(169932)
管理(155985)
研究(145898)
理学(136048)
理学院(134455)
管理学(132065)
管理学院(131354)
中国(107198)
科学(91363)
(87752)
(75063)
(75041)
(73133)
研究所(69061)
业大(64480)
中心(63381)
财经(61516)
农业(57947)
(57264)
(56172)
北京(55439)
经济学(54130)
(52807)
师范(52207)
(52101)
经济学院(48739)
财经大学(45989)
基金
项目(281195)
科学(220645)
基金(206661)
研究(198176)
(183577)
国家(182151)
科学基金(154360)
社会(127922)
社会科(121383)
社会科学(121352)
基金项目(108932)
(107236)
自然(101365)
自然科(99038)
自然科学(99006)
自然科学基金(97278)
(91816)
教育(90006)
资助(85601)
编号(76825)
重点(63840)
(62524)
成果(62271)
(60365)
(57978)
创新(54326)
科研(54148)
国家社会(53929)
课题(53606)
教育部(53151)
期刊
(186330)
经济(186330)
研究(120864)
中国(73424)
学报(73012)
(65602)
科学(64834)
管理(56313)
大学(54012)
(53999)
学学(51272)
农业(45292)
教育(38238)
(33489)
金融(33489)
技术(32088)
经济研究(31805)
财经(30935)
业经(27502)
(26591)
问题(24469)
(24024)
(20933)
技术经济(20755)
(19780)
科技(19768)
世界(19201)
图书(18844)
统计(18838)
业大(18641)
共检索到591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超奇  
本文考察了199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间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并实证研究了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协同性;通货膨胀相似度、贫富差距对经济周期协同性有显著影响;针对通货膨胀相似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失业率相似度、技术市场成交额相似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小愉   吴凯   孙焱林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探讨以东、中、西部板块的传统思路划分政策区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分化特征突出,处于同一板块的省份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且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周期的区域分化程度加深;处于不同协同性水平的省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位置分布特征,且大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与其他区域的协同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恩专  刘立军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出口贸易三元边际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基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双边出口贸易边际动态变化的特征性事实的统计描述,构建了以双边贸易边际强度为自变量、经济周期协动性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而进行"协同性"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结果对于周期协同性替代变量同样稳健,而双边数量边际、双边价格边际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的效应不显著,出口广度边际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主要传导渠道。研究还发现,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兴华  梁正  林洲钰  谷玮  
本文使用各国的海外专利产出度量各国的创新趋势与波动情况,并运用海外专利族数量实证测算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周期活动规律。研究发现了中国创新活动在长期趋势上处于全球快速追赶的位置,而在周期性波动上也在和发达国家快速趋同。同时,本文研究发现地理制度等外生条件并不是全球创新周期协动的核心因素,而是通过双边创新人才流动和双边创新结构影响各国间的创新周期协同性,而以投资开放为主的经济一体化会进一步加剧"创新—生产"的分工机制,会削弱两国间的创新周期协同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人才流动频繁和技术创新领域较为接近的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是推动中国引领把握国际创新周期的重要手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涛  郑挺国  
从区域层面探寻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区域与国家层面的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1978—2009年间的经济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区域与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周期和国家周期都在1993年前后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区域经济周期差异性明显,区域与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较高,且在突变点后中西部区域的协同性比较接近,而东部区域的协同性差异较大。有鉴于此,只有从国家层面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宏观政策体系以及发挥宏观政策的结构性功能,才能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缩小区域间宏观经济政策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张军  
研究目标:测度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并探究其传导机制。研究方法:运用Scalar-BEKK模型测算1996年第2季度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动态演化路径,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砖各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偏弱协同性,且协同性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汇率波动性是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重要渠道,但其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各传导渠道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同时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且各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研究创新:在时变框架下测算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刻画协同性与各传导渠道之间复杂的经济关联。研究价值:为金砖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张军  
研究目标:测度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并探究其传导机制。研究方法:运用Scalar-BEKK模型测算1996年第2季度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动态演化路径,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砖各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偏弱协同性,且协同性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汇率波动性是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重要渠道,但其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各传导渠道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同时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且各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玉华  周阳敏  
世界经济周期(World Business Cycle)是指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个具有理性的个体而组成的理性整体所具有的波动现象。当然从广义上说,国际经济周期(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也是世界经济周期的阶段性表现,主要是从一个国家出发,本国与他国组成的“国际”经济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玖立  李坤望  黎德福  
本文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省区实际周期的协同变化及其决定因素。我们发现,改革前后的周期协同性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特征,前期的下降是由于中央计划体制的系统性失败和放弃,后期的上升则与改革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确立一致。回归估计发现,双边距离、经济规模显著地影响了周期协同性,但地区周期波动并没有表现出简单、统一的空间特征。进一步估计显示,各地区在地方政府支出比重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周期的同步变化,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差异对周期协同性的阻滞影响仅限改革前。改革后,无论是用地理区位还是用出口和FDI流入来刻画,地区间的对外开放差异均显著地阻滞了地区周期协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统生  洪勇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1992-2011年的数据,测度了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并实证分析了影响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总体偏低,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城镇化差异、经济外向度差异以及一些具有"自然地理"特征的因素都会对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造成影响,其中,财政政策协调程度的作用最为重要。本文进一步对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收入趋同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存在地区收入趋同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凡  
本文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区制依赖特征以及美国对两地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不仅证实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存在依赖于经济周期区制状态的门限性质,而且显示:两地经济周期的正向协同性,隐含了美国作为两地之间经济冲击的传递渠道以及两地共同的外部冲击源的影响;当剥离出美国经济的影响之后,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程度较为微弱。在此背景下,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长期趋同,应科学甄别和合理利用美国经济对两地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已经成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了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同性之间的传递机制,并选取1991-2010年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法(GMM-IV)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需求—供给溢出"效应对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最重要变量;产业内贸易则通过"资源转移效应"对协同性产生负向影响,而标准的双边贸易指数则变得不再显著。此外,经济周期同步变化的背后,FDI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书锋  郭羽诞  
经济周期国际协同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本文考察了1960-2007年间中国与2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发展变化,发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与亚洲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增强,而与发达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减弱。协同性指标和Granger检验进一步证实中国与样本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群体差异性特征,聚类分析可以把27个样本国划分为主动高协同亚洲国家、被动高协同发展中国家、中协同发达国家、低协同发达国家等四个特征明显的类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赜琳  姚婷婷  
本文采用CM同步化指数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变化的动态特征,并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经历了波动上升期、逆转期和持续下降期三个阶段,且"脱钩"趋势明显。(2)中国与不同发展类型国家的协同性有显著差异,在波动上升期和持续下降期,中国与转型国家的协同性最高与发达国家的协同性居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同性最低,而在逆转期,协同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发达、发展中和转型国家。(3)双边贸易、双边直接投资、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是引起跨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变化的主要传导路径。双边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会强化协同性,专业化分工和双边直接投资则产生弱化作用。此外,较大的制度距离和较低的货币政策协调性会降低周期协同性。(4)各传导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对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双边直接投资、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及双边贸易,但在后危机时期,全球价值链主导的国际分工使专业化分工成为最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