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5)
2023(10317)
2022(8505)
2021(7769)
2020(6501)
2019(14680)
2018(14316)
2017(26886)
2016(14271)
2015(16386)
2014(16288)
2013(16388)
2012(15727)
2011(14617)
2010(14627)
2009(14042)
2008(13675)
2007(12203)
2006(11142)
2005(10519)
作者
(42086)
(35600)
(35316)
(33695)
(22763)
(16694)
(15899)
(13763)
(13559)
(12570)
(12412)
(11642)
(11624)
(11590)
(11310)
(10924)
(10559)
(10211)
(10189)
(9801)
(9221)
(8582)
(8436)
(8066)
(8034)
(7971)
(7752)
(7454)
(7093)
(6977)
学科
(83759)
经济(83661)
管理(44620)
(36735)
(29857)
企业(29857)
方法(28341)
数学(25440)
数学方法(25285)
中国(22322)
(18565)
(18492)
地方(17882)
(16104)
业经(15459)
(13966)
(13964)
贸易(13955)
(13611)
地方经济(12850)
(12843)
(12467)
金融(12465)
(12230)
银行(12217)
环境(12174)
(11820)
农业(10354)
体制(9957)
(9756)
机构
大学(224962)
学院(219253)
(111687)
经济(109763)
研究(85660)
管理(79877)
理学(67845)
理学院(67040)
管理学(66205)
管理学院(65776)
中国(65300)
(51118)
(47776)
科学(44731)
(42164)
财经(40052)
经济学(37771)
研究所(37695)
(36469)
中心(36280)
经济学院(33658)
(32267)
北京(31080)
(30907)
(30501)
财经大学(29733)
(27314)
师范(27103)
业大(26444)
科学院(24642)
基金
项目(138884)
科学(111317)
基金(105211)
研究(103631)
(91131)
国家(90476)
科学基金(77310)
社会(71832)
社会科(68353)
社会科学(68339)
基金项目(53970)
(49626)
教育(47087)
自然(45841)
自然科(44775)
自然科学(44761)
自然科学基金(44030)
资助(43541)
(42437)
编号(38347)
(33405)
成果(32519)
国家社会(32042)
重点(31926)
(31252)
(30932)
中国(29588)
教育部(29500)
(28362)
课题(28085)
期刊
(131124)
经济(131124)
研究(78116)
中国(47921)
(39339)
管理(32737)
科学(30323)
学报(29945)
(28243)
大学(24267)
(23019)
金融(23019)
学学(22955)
经济研究(22488)
财经(22256)
教育(20845)
(19363)
农业(18934)
技术(17965)
问题(17099)
业经(16140)
(15709)
世界(14778)
国际(14220)
技术经济(12383)
统计(11071)
经济问题(10502)
(10404)
(9743)
改革(9673)
共检索到351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许多人都相信我国省区经济差距与制度变迁(渐进改革)有关,但为制度内生性等问题所困,严谨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尝试实证分析各省区内生的社会基础设施(由制度、政策等构成)的差异在省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具体而言,我们找到了反映各省区历史上曾拥有的发展市场经济软环境的数据,并视其为工具变量,从而把各省区当今的社会基础设施内生,结果发现,各省区经济绩效的差异可稳健地归因于其内生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忻  陆云航  
首先利用主成分方法构建了各省区的年度制度指数,设计了制度的工具变量,即各省区的矿产资源禀赋和海外市场接近度,然后利用回归方程分析了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变革直接推动了我国省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颖慧  
现行征地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降低工业化、城市化成本的产物,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刻的体制矛盾导致了严重的弊端。本文进而分析了征地制度对目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影响,表明征地制度已取代“剪刀差”而成为农民利益直接受损的主要经济因素,并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征地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寻求一种能使农民分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成果的体制安排,使城乡差距得到抑制,并提出了改革的几点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为本  
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已经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奈特这样谈到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这一新进展:“发展经济学家以往共同接受的观点是,制度与发展有关,但都是外生的,而且往往因为它们不善于适应,甚至机能失调而阻碍进步。最近在发展经济学家中间流行一种相反的观点是,制度不应被看作是既定的,它们是内生的,能够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明兴  陶然  章奇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 ,欲实现快速的工业化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就必须能够以最低廉的成本来获取技术的进步。半个多世纪以来 ,大量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文献均对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说。 80年代中期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 ,无疑再次对发展经济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近二十年来发展 ,是否真正使发展经济学摆脱了以往的困境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 ,对现有文献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并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进而对将来的理论进展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潘慧峰  杨立岩  
本文将制度变迁引入了内生增长模型,刻画了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求解了社会计划者问题的均衡解,并对解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旭红  郝寿义  倪方树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制度首先影响的是资本与劳动,并将资本和劳动作为制度发挥作用的载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尝试将制度分别纳入资本与劳动中,刻画制度首先作用于资本与劳动上,使二者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后带来产出总量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超  余静文  胡继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变异系数在波动中处于大体增加的趋势。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解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形成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其根源于政府理念的调整和由之形成的政策差异。这一基本趋势的形成根源于政府理念,政府理念的调整导致了不同区域政策制度的形成,以致于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政策。改革以来,中国的区域政策主要包含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总体战略和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政策等。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处于变动中。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7-2007年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数据考察了各地区的变异系数,并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变动的原因从政府理念和政策制度变迁的角度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光彬  
本文认为,社会等级关系和市场经济相互作用形成的分配关系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社会等级关系与市场经济本身有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而国家执行扶强扶优的政策,使国家宏观调控烫平城乡差距的政策发生错位与缺位,加快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发生机制与根本原因是社会等级秩序格局、失衡的财富与收入分配格局、资源的流动性障碍格局与市场等级化格局等一系列社会安排的相互作用,在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的游戏规则下,形成了一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我强化机制”。收入分配的公平深深地依赖于政治和社会安排。因此,要实现政府主导的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警戒性扩大的根本性措施是: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丹丹  付才辉  吕朝凤  
将不完全契约和内生制度引入包含R&D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内生增长框架下研究不完全契约条件下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将通过影响契约制度而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完全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长期增长率的负影响。基于交互项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工业偏向性赶超战略会降低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即过度的偏向性赶超战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契约执行效率是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机制。政府应逐渐将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向全面发展战略转化,不断完善契约制度、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缓解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海东  刘先忠  
文章针对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技术生产部门和制度创新部门三部门构成的经济体系,引入制度因子作为内生变量,建立了一个三部门消费优化的经济增长模型;从动态优化的一阶条件中导出了经济系统在非均衡状态下经济要素对制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在均衡状态下的均衡解和相关的经济规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浩  
文章分别从地区角度和部门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从地区来看,对全省总体差距贡献最大的是地带间差距和珠三角内部差距;从部门来看,构成全省总体经济差距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差距和第三产业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浩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崛起 ,其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广东全省总体差距、地带间差距、地带内差距三个角度对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进行分析 ,发现除地带内差距变化不大之外 ,全省总体差距与地带间差距均明显扩大 ,呈现出“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