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0)
- 2023(10267)
- 2022(8458)
- 2021(7904)
- 2020(6569)
- 2019(14745)
- 2018(14204)
- 2017(26638)
- 2016(14313)
- 2015(15976)
- 2014(15367)
- 2013(15482)
- 2012(14415)
- 2011(13343)
- 2010(12940)
- 2009(12045)
- 2008(11861)
- 2007(10001)
- 2006(8859)
- 2005(7901)
- 学科
- 济(62892)
- 经济(62822)
- 管理(42916)
- 业(37741)
- 方法(29341)
- 企(28267)
- 企业(28267)
- 数学(26564)
- 数学方法(26415)
- 中国(19341)
- 农(16693)
- 贸(15741)
- 贸易(15733)
- 易(15413)
- 环境(14904)
- 财(14848)
- 学(13163)
- 业经(11936)
- 农业(11483)
- 制(10595)
- 划(10219)
- 地方(10058)
- 和(9706)
- 银(9464)
- 银行(9427)
- 融(9325)
- 金融(9325)
- 发(9131)
- 行(9092)
- 资源(8965)
- 机构
- 大学(216374)
- 学院(212057)
- 济(97988)
- 经济(96641)
- 管理(81165)
- 研究(79193)
- 理学(71367)
- 理学院(70559)
- 管理学(69607)
- 管理学院(69238)
- 中国(60038)
- 科学(48761)
- 京(45770)
- 农(41342)
- 所(40910)
- 财(40642)
- 研究所(38041)
- 中心(34656)
- 业大(34252)
- 财经(33959)
- 农业(33127)
- 经济学(31912)
- 经(31291)
- 北京(29054)
- 经济学院(29022)
- 院(27936)
- 江(27904)
- 范(26371)
- 师范(26000)
- 财经大学(25564)
- 基金
- 项目(151059)
- 科学(119435)
- 基金(114483)
- 家(103669)
- 国家(102905)
- 研究(102808)
- 科学基金(86615)
- 社会(70913)
- 社会科(67495)
- 社会科学(67478)
- 基金项目(60313)
- 自然(56434)
- 自然科(55050)
- 自然科学(55029)
- 省(54671)
- 自然科学基金(54111)
- 划(47703)
- 资助(46768)
- 教育(45245)
- 编号(37100)
- 部(34942)
- 重点(34493)
- 发(32711)
- 国家社会(31940)
- 创(31228)
- 科研(29708)
- 中国(29571)
- 教育部(29536)
- 创新(29491)
- 成果(28393)
共检索到30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于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于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陈辉
中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消费水平不一,造成人口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差距较大。本文探究城乡不同消费群体的资源环境影响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城乡科学协调发展。基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单位人概念,研究了1957年-2005年中国城乡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时序变化及相对状况。结果表明,当前1个单位人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相当于1950年代6~7个单位人的压力;1个城镇居民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约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消费占用的空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超过农村居民约20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增加了34.2倍,农村居民增加了8.33倍;1957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36.09%、农...
关键词:
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 单位人 城乡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江
居民消费是消费环境的函数。文章所构建的消费环境包括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三个主要维度,基于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经济环境中的收入和就业因素对于居民消费的即期影响效应统计显著,其中,就业对消费的影响远高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的所有变量则并没有对居民的消费产生统计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国在进入"十二五"期间之后,要稳健、全面推动中国的内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构建起更加健康有序的社会消费环境和法律环境,而不是仅着眼于对于居民消费有即期影响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虽然这是两个非常
关键词:
就业 收入 基尼系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廉超
文章通过对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间的地区总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以及地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社会消费水平差异和旅游发展水平差异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之间社会消费水平差异和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共同变化规律,并从缩减我国社会消费水平差异与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文章用单位人和概念模型研究1957~2005年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与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相对状况。结果表明,2005年1个人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6~7个人的影响;1980年以前人口数量增长是影响资源环境的主导因素,1980年以来则是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贡献率先降后升,且1980年以后稳定在45%左右;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贡献率先升后降,并一直减至2005年的8.22%。
关键词:
人口 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 单位人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莉萍
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 ,却很少有人关注消费规模的扩大对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构成的压力。未来 2 0~ 3 0年 ,中国 13亿人中的大多数要从目前的温饱走向小康生活 ,物质生产与消费的规模将持续扩大 ,由此将带来的资源短缺与增加的环境压力 ,应引起政府、企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仅对近年来国民物质消费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以提醒人们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今天 ,适度消费、过节俭的生活还应广泛提倡。
关键词:
消费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溝口敏行,王惠玲,松田芳郎
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或者包括其构成的比较,一直是国际上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这种比较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各国统计数字的名义价值的调整问题;另一则是国家之间的汇率变动影响的调整问题。联合国国际比较项目ICP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利用所提供的价格资料,计算一个交换率(具体叫做购买力平价系数PPPs’),就可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各项具体数字进行比较了。本文利用PPPs’系数和中日两国的实际统计数字,进行两国消费物价和消费水平的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清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但居民消费水平的省际差异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从消费地理学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一、居民消费水平省际差异的变化 1.绝对差异 绝对差异是指系列中各变量偏离某参照值的绝对差额,在统计中可用标准差来度量。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标准差,(?)为平均值,Xi为变量,N为统计样本总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俊文
本文运用离差指标来测度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并将离差平方之和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使得能够测算总体差异的地区构成;将离差绝对值之和分解为各影响因素贡献份额,使得能够找出影响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不断扩大;能源消费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三大地区内部差异引起的,其中地区内部差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人均资本存量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地区差异 总离差 因素分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志华 李文博 何凌云 刘振华
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和时变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我国2000年6月-2014年5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就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长短期影响效力、影响时滞和动态时变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和短期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造成正向影响,且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力更为显著;石油价格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平均影响时滞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时变弹性起伏较大,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时变弹性在总体上要大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时变弹性。并就上述研究结论,从调整石油定价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闻潜
论消费水平闻潜消费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它经常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使命是探讨消费运行规律,特别是消费水平上升的适宜区间。为此,须分析消费增长机制、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适度消费的衡量标准。此外,还要对偏离适度消费的不良倾向进行评述。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成晓
本文先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再利用2014年1月-2016年3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消费需求,且对传统经济强省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意见,以确保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进一步刺激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居民消费 促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甘依霖 李星明 余瑞林
伴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文化消费在社会结构与社会重构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文章结合经济地理学、文化社会学、消费经济学等多维研究视角,遵循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综合性、针对性和数据可获取性原则,以及中国文化消费的具体情况,从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满意度三个层面构建文化消费指数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中国文化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文化消费水平在空间上整体表现为东西差异,且存在一条类似人口、经济分布规律的"胡焕庸线","胡线"两侧文化消费水平差异较大。②中国省域文化消费水平梯度差异明显,以板块内差距为主,板块间差距为辅。③文化产品供给、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以及教育发展程度共同驱动中国省域文化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异。④建议通过完善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挖掘文化产品内涵、推广文化教育并培养专业人才、制定差异化文化政策等策略,合理引导文化消费,实现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兴元,宋一陵
消费品存量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山东工业大学王兴元,宋一陵消费品资产存量指的是耐用消费品(可连续使用3年以上)和半耐用品(连续使用1至3年)的存量.消费品存量越多,在单位时间里使用的消费品也就越多,消费水平自然也越高.随着耐用品普及程度的提高,当期消费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