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0)
2023(9818)
2022(7784)
2021(7391)
2020(6171)
2019(14424)
2018(14343)
2017(27171)
2016(14659)
2015(17017)
2014(16764)
2013(16221)
2012(14482)
2011(13093)
2010(13220)
2009(12325)
2008(11972)
2007(10276)
2006(9176)
2005(8519)
作者
(40957)
(34273)
(34217)
(32729)
(21784)
(16168)
(15374)
(13354)
(13163)
(12048)
(11835)
(11526)
(11153)
(10899)
(10697)
(10584)
(10250)
(9876)
(9825)
(9487)
(8630)
(8423)
(8314)
(7812)
(7705)
(7655)
(7540)
(7276)
(6904)
(6812)
学科
(67694)
经济(67637)
(37091)
管理(36921)
方法(30885)
(28265)
企业(28265)
数学(28079)
数学方法(27564)
中国(22544)
(19105)
业经(14172)
(13650)
贸易(13639)
(13374)
农业(12734)
(11759)
地方(11473)
(11181)
(11091)
(10019)
理论(9911)
(9609)
银行(9601)
(9285)
环境(9077)
(8985)
金融(8984)
技术(8708)
(8645)
机构
大学(209476)
学院(208895)
(94112)
经济(92606)
管理(79089)
研究(75116)
理学(68441)
理学院(67675)
管理学(66164)
管理学院(65802)
中国(57728)
(45300)
科学(44123)
(38837)
(37297)
研究所(34164)
(32878)
中心(32856)
财经(31617)
经济学(30758)
(29343)
(29128)
业大(29113)
北京(28997)
经济学院(27657)
(27455)
师范(27205)
(26904)
农业(25552)
财经大学(23611)
基金
项目(141324)
科学(113070)
基金(105286)
研究(102712)
(92592)
国家(91942)
科学基金(79055)
社会(67771)
社会科(64402)
社会科学(64386)
基金项目(54112)
(52673)
自然(50170)
自然科(49182)
自然科学(49173)
自然科学基金(48298)
教育(48043)
(45232)
资助(44341)
编号(40089)
重点(32418)
成果(32318)
(32128)
(30947)
国家社会(29558)
(29529)
课题(28537)
中国(27841)
教育部(27822)
创新(27766)
期刊
(99751)
经济(99751)
研究(63193)
中国(42807)
(31309)
科学(30749)
学报(30720)
管理(30719)
(27799)
大学(24218)
教育(23576)
学学(22642)
农业(21615)
技术(19687)
(18025)
金融(18025)
经济研究(17895)
财经(15994)
业经(14891)
(14008)
问题(13651)
(12884)
统计(12386)
(12219)
世界(12052)
国际(11117)
(11072)
技术经济(11004)
决策(9880)
资源(9723)
共检索到309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但工业仍是中西部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乡村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延滞作用,但对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长期效应;笔者更倾向于用内生的观点看待中国城镇化。文章建立了基于驱动力演变的城镇化四阶段模型,并提出应以科学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培育区域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凯  刘涛  曹广忠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锐  胡远满  王新军  苏海龙  王燚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地图叠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辛庄镇域生态用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并引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到河流水系的距离、到村镇中心的距离、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为驱动因子,对研究区主要类型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辛庄镇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变化剧烈,总体上呈加速缩减趋势。其中,水田面积变化尤为明显,18a间累积减少1 806.61hm2;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养殖用地和园地规模有所增长,尤其是水产养殖用地,1991~2009年年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娟  王华华  张红阳  
生产要素集聚、分流和升级是就近城镇化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要素集聚多、分流少的“正向流动”是就近城镇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驱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具有多样性,其最本质的动力是利益增值。然而,受制于政策制度变迁、市场红利消失、城镇开放程度低、营商环境恶化、要素升级乏力等因素,在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面临驱动力不足的难题。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财政支撑型、能人经济型、产业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提升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可持续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利益的驱动作用,减少对生产要素集聚的非理性干预;推动经济的韧性发展,寻求社会政策与共同富裕效应;增强分工专业化效应,防止生产要素集聚的错配问题;释放市场的虹吸能力,抑制政策的“反向”牛鞭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镇化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的计算,发现各区县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低值空间聚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城镇化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和OLS模型;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416 1;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城镇化率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为0.777 7。因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先超  袁超  张茜茜  彭竞霄  
以长株潭地区县级行政区域为例,摒弃局限于乡村内部变量的常规研究思路,在构建乡村重构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等方法研究乡村重构时空格局及其城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6年间,长株潭地区乡村重构度在研究期内县均增长7.55个百分点,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形分异发展结构;2)乡村重构度和城镇四项驱动因子均具有高水平类聚现象,乡村重构发展与受城镇驱动作用均存在较强的地域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3)研究区北部发达地区乡村重构格局受城镇化、生活水平驱动作用较强,南部远离城市核心地区受投资建设水平和市场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新时期,长株潭地区不同乡村格局的重构要基于城镇驱动力的差异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措施,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乡村重构要更加重视乡村资源潜力和城镇发展实力的统筹推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目的]为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农业种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本文利用CCA模型对影响农业产量结构演变的13个驱动因子重要性进行降维排序,并利用PCA模型分析主要驱动因子与农业结构的时序相关性。【结果】(1)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呈现出种植业比重波动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种植业中水稻比重由1949年的75.7%逐步下降至2013年的59.9%,经济作物中水果和烟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3%和10.52%;(2)在对各驱动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文  侯云先  
本文假设城市生产工业品、农村生产农产品,城市和农村共同消费工、农产品。从社会公平渐进发展的角度,建立了小城镇发展的合意城镇化模型,并首次计算了相对社会公平的合意城镇化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知  万广华  张勋  李敬  
现有城市经济学理论大多基于效率考虑,相关的目标往往表示为生产率、人均收入、效用的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首先,本文创建了两个城镇化理论模型,一个是只考虑效用最大化或自由市场状况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另一个则兼顾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结果表明,当城镇内部的不均等足够小,或当移民成本足够大时,兼顾公平的城镇化水平高于自由市场均衡下的城镇化水平。接着,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预测进行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关注收入分配(即兼顾公平)的省市,其城镇化水平比不关注的要高两个百分点左右。最后,本文探讨从政府关注收入分配到城镇化水平的传导机制,发现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一方面促进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少了移民成本,另一方面带来了工业贷款的增加,从而通过工业化增加了移民的就业机会。二者都有助于推进城镇化。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发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应改变阻碍城镇化的观点和举措,以扭转效率和公平双输的结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浩  李瑞晶  李媛媛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前提。在界定三重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人口、资本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利用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我国283个地级市三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三重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力。研究发现,我国地级市尺度的三重城镇化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差异明显,且存在空间相关性;在影响三重城镇化协调度的各类因素中,内部驱动力占主导地位,外部驱动力的影响较弱,人口-资本城镇化和资本-土地城镇化协调是促使三重城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顺  李超  韩江波  
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空间变迁的动态过程,城市化由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不仅必须是适应一定条件、能实现以及可持续的城市化,而且应具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优质高效的特征,更应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论一脉相承。通过采用要素结构、需求结构、空间结构及产业结构四个指标,对中国城市化驱动力进行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分析可知: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具有典型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及资本驱动的特征。为与"十二五"规划中"五年提高4%"的注重质量型城市化推进的发展思路和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相吻合。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在对城市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杜挺  谢保鹏  郭稷桁  
研究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测度了1994~2014年长江经济带121个地级市土地城镇化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PLS)探讨了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空间演化上,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空间自关联性显著,且土地城镇化热点区域作为极化的核心,集聚趋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递减;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敬霄  
[目的]通过查找城镇化率数据及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力。[方法]基于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化率,利用变异系数法监测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耦合回归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力,以获取淮海经济区近10年来城镇化发展健康情况。[结果]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型增长,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不同,2005年,主要驱动力为人均GDP、人口密度、距中心城市距离;2010年,人均GDP被非农人口比重代替;2015年,主要驱动力变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有所不同,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分布已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条带状分布,发展形势良好。[结论]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通过提高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等方式提高淮海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原野  师学义  牛姝烨  张琛  闫帅  
依托晋城市空心村调查数据,在分析晋城市村庄空心化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人口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等角度选取10个因子,运用GWR模型与OLS模型分析晋城市空心村形成驱动力,并借助Arc GIS软件将因子空间驱动模式可视化。结果发现:①相比于传统的OLS方法,GWR模型可以更深刻地揭示空心村形成驱动力因子的空间分异性。②距县城距离和人口密度是空心村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因子。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公路密度、农村道路密度与空心化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距县城距离、非农业人口比重、户口年均增长率、地形地貌、地均生产值、聚耕比与空心化率呈正相关关系。③因子对不同行政区的驱动力大小不同,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④晋城市空心村防治要在鉴别区域空心化主导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差别化治理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霄琼   薛鸿飞  
基于2006—2020年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技术相关、非相关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0年中国城市技术相关、非相关多样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多样化水平上升得较快;技术相关多样化呈分异态势,而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呈趋同态势。技术相关多样化呈高值集聚的空间趋势,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呈不规则分布的空间趋势,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创新投入是技术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市场规模是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