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9)
2023(11123)
2022(9087)
2021(8329)
2020(7013)
2019(16401)
2018(16108)
2017(30766)
2016(16895)
2015(19570)
2014(19752)
2013(19679)
2012(18377)
2011(16802)
2010(16694)
2009(15719)
2008(15763)
2007(14031)
2006(12262)
2005(11231)
作者
(50106)
(42009)
(41993)
(40197)
(26807)
(20077)
(19221)
(16440)
(16015)
(14793)
(14415)
(14007)
(13382)
(13306)
(13259)
(13188)
(12673)
(12442)
(12175)
(12086)
(10442)
(10308)
(10251)
(9556)
(9542)
(9521)
(9244)
(9244)
(8512)
(8491)
学科
(80367)
经济(80297)
管理(43383)
(41615)
方法(34713)
数学(31270)
数学方法(31075)
(30875)
企业(30875)
中国(26393)
(21843)
(17210)
(16415)
贸易(16407)
地方(16379)
(15986)
业经(15599)
(14780)
农业(14333)
(14038)
(11877)
银行(11852)
环境(11383)
(11379)
(11327)
金融(11325)
(11131)
(10527)
(9820)
(9687)
机构
大学(254111)
学院(250566)
(113295)
经济(111139)
研究(93082)
管理(92098)
理学(79006)
理学院(78030)
管理学(76789)
管理学院(76315)
中国(70546)
科学(55505)
(55156)
(48943)
(47451)
(44080)
研究所(43323)
中心(41639)
财经(39549)
经济学(37265)
(36615)
业大(36523)
(36115)
北京(35176)
农业(34923)
经济学院(33804)
(33643)
师范(33352)
(33168)
财经大学(29346)
基金
项目(165318)
科学(130511)
基金(122377)
研究(119452)
(107178)
国家(106387)
科学基金(90182)
社会(78803)
社会科(74779)
社会科学(74757)
基金项目(64389)
(61415)
自然(56390)
自然科(55137)
自然科学(55121)
自然科学基金(54150)
教育(54118)
(53016)
资助(50043)
编号(46607)
成果(38226)
(38043)
重点(37844)
(36900)
国家社会(34153)
(33274)
课题(32676)
教育部(32508)
中国(32184)
科研(31775)
期刊
(121979)
经济(121979)
研究(77778)
中国(48048)
(40215)
学报(39741)
科学(37250)
(36920)
管理(31605)
大学(29738)
学学(27927)
农业(27272)
教育(23056)
(22867)
金融(22867)
经济研究(21040)
财经(20079)
技术(20044)
问题(18508)
业经(18012)
(17462)
(15792)
(15635)
世界(13955)
国际(13603)
技术经济(12932)
统计(12262)
(11868)
资源(11490)
现代(11403)
共检索到373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杨益明  
在界定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 ,重新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省区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构建较为全面的区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遴选出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子。研究显示 :(1)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异是自然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 ,区域综合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投资、社会销售、居民消费以及邮电通讯能力等 ,一直是推动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动力因素 ;(3)由于历史基础以及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取向不同 ,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很不相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妍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省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和分析。2000~2010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东中西部差异格局更加明显,省区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发展水平对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增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耒文,考斯顿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变动趋势 差别显著。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于东部,区域间城市化差异趋于缩小;改革开放后的20年则相反。区域间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更深入、综合地探讨。统计分析表明,新中国历史上的省际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在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政府出于管理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城镇设置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的变化,对省际城市人口比例的差别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的解释变量很不相同。对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区域城市化水 平差异的估计需要更加准确、合适的指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荣学  解洪涛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发现各省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并不明确,但按照各省区初始城市化水平建立虚拟变量,发现初始水平居于中下水平的省份其城市化增速与经济增长具有强相关。进一步考察影响各省城市化增长速度的因素,发现城市化增速与乡镇企业就业水平及财政用于支援农村和农业支出水平相关,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化相伴而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耿海青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及工业化水平相比,就更显落后,这是一个违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独特现象。这一现状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但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即"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建国后偏重重工业的产业政策、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由体制转换所导致的下岗职工增加和城乡口径不一的计划生育政策。城乡实际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将与日俱增,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开始在我国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化水平在十几年内必将有一次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城市化水平现状、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作了初步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盛和  
1990~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已从原来的北高南低态势转变为目前东高西低的格局。这是由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人口分布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各省区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与自然、人口、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等四类12个指标的因子分析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不仅与工业化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密度、农业经济呈负相关,而且受工业化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强烈。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因子对城市化的拉动效应在减弱,而综合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拉动效应在显著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长根  刘春燕  叶民盛  
提出了一种省区“城市化水平”计算方式 ,该方法简便易算 ,计算结果与各省区实际城市化水平基本相符 ,是城市及城市化问题研究的一种新的测算方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将陕西省关中地区近 25年的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影响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贡献度进行排序,找到了在近 25年中影响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乌敦  李百岁  
文章从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显著,整体上呈偏中西部高、东部低的宏观分布格局和"呼包鄂"金三角区综合城市化水平凸起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口、地域、基础设施等的发展、集聚、优化角度,将内蒙古综合城市化水平梯度划分为五个区,即相对高度综合城市化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经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区(乌海市)、综合水平较高新城市化区(鄂尔多斯市)、人口—产业结构城市化区(阿拉善盟)和低城市化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树强  
一 现状和已有的解释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其主要表现为:1.若以制造业创造的国民生产值占GNP的比重代表工业化水平,1990年中国已达到工业化国家6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城市化水平比工业化国家低40多个百分点;2.若以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代表工业化水平,亚洲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每增加1%,城市化水平提高1.88%,而新中国40多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25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1990~2005年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和城市气温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定量揭示了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定量分析了各种城市化因子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石清  朱玉林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与误差纠正模型,考察了1991~2005年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与中国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正向变动关系;短期来看,均衡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慢。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伟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收集各省区近20年有关城市化方面的资料,分析了我国在转型时期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转型时期城市化水平在时间变化上具有水平起点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在空间变化上存在着较大的东中西区际和省际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动力因子,结果表明:工农业发展推拉因子、产业结构转换因子和出口替代外向因子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三大主动力因子。但表现在东中西城市化发展的主作用力是不同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东部省区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外向化密切相关,其中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表现最为显著;中部省区城市化水平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分布、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