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3)
- 2023(13152)
- 2022(11376)
- 2021(10910)
- 2020(9074)
- 2019(21261)
- 2018(21005)
- 2017(40602)
- 2016(22002)
- 2015(24697)
- 2014(24486)
- 2013(24510)
- 2012(22642)
- 2011(20448)
- 2010(20261)
- 2009(18375)
- 2008(17911)
- 2007(15218)
- 2006(13264)
- 2005(11765)
- 学科
- 济(92082)
- 经济(91982)
- 管理(58757)
- 业(54799)
- 企(44632)
- 企业(44632)
- 方法(42067)
- 数学(36965)
- 数学方法(36610)
- 中国(27729)
- 农(22477)
- 财(21013)
- 学(20980)
- 地方(18450)
- 业经(18395)
- 贸(17983)
- 贸易(17975)
- 易(17495)
- 制(16087)
- 农业(14779)
- 环境(14377)
- 和(14251)
- 理论(13590)
- 银(13186)
- 银行(13143)
- 融(12792)
- 金融(12791)
- 行(12617)
- 技术(12576)
- 务(12511)
- 机构
- 大学(316066)
- 学院(310542)
- 济(129733)
- 经济(127095)
- 管理(122993)
- 研究(111378)
- 理学(107203)
- 理学院(105935)
- 管理学(104230)
- 管理学院(103671)
- 中国(82320)
- 科学(69152)
- 京(68620)
- 财(56304)
- 所(55837)
- 研究所(51522)
- 中心(48760)
- 农(48437)
- 财经(46204)
- 业大(45810)
- 北京(43942)
- 经(42317)
- 江(42304)
- 范(41866)
- 师范(41474)
- 院(40944)
- 经济学(40136)
- 农业(38117)
- 经济学院(36245)
- 财经大学(34666)
- 基金
- 项目(218887)
- 科学(172894)
- 基金(161438)
- 研究(158146)
- 家(141782)
- 国家(140714)
- 科学基金(120339)
- 社会(100773)
- 社会科(95550)
- 社会科学(95524)
- 基金项目(86235)
- 省(81456)
- 自然(78714)
- 自然科(76905)
- 自然科学(76887)
- 自然科学基金(75518)
- 教育(71197)
- 划(70508)
- 资助(66663)
- 编号(62387)
- 成果(50560)
- 重点(49299)
- 部(49236)
- 发(46844)
- 创(44772)
- 课题(42985)
- 国家社会(42115)
- 教育部(42063)
- 科研(42029)
- 创新(41947)
- 期刊
- 济(135551)
- 经济(135551)
- 研究(95061)
- 中国(53940)
- 学报(49918)
- 科学(47467)
- 管理(43495)
- 农(42656)
- 财(39511)
- 大学(37452)
- 学学(35223)
- 教育(30884)
- 农业(30238)
- 技术(24297)
- 融(23841)
- 金融(23841)
- 经济研究(22804)
- 财经(22127)
- 业经(19912)
- 问题(19486)
- 经(18939)
- 业(16310)
- 图书(15852)
- 科技(14933)
- 资源(14900)
- 理论(14844)
- 贸(14752)
- 技术经济(14695)
- 世界(14205)
- 现代(14162)
共检索到445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季小妹 陈田 陈忠暖
从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发展阶段和效益三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结构的特征,结论如下:①在省会城市中,制造业和建筑业职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科教文卫、行政、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职能地位亟待提升。②84.62%的省会城市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于第二产业比重比率稳步上升。③省会城市职能结构效益整体状况得到提高,高效益城市所占比例增加,低效益城市所占比例减少。从变化趋势类型来看,效益上升型城市所占比例居于第二位,效益下降型城市所占比例最低,这也验证了省会城市职能结构效益趋于提升的态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鹏 罗艳
职能结构是否合理对城市群整体效益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城市体系三大结构之一的职能结构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比较的角度,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职能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各城市之间的优势职能结构差异性不显著,趋同性普遍较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职能结构类型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城市群的突出职能类型和强势职能类型差异较明显;中国十大城市群的行业重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第二产业的职能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张远 沈体雁 王敏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新兴城市群,城市间缺乏密切的职能分工协作,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尚未形成完善的功能网络,亟需对其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本研究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本职能特征,然后用区位商测度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各个城市进行职能定位,最后采用职能分类方法来分析其城市职能体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职能与全国相比,只有湖北省部分城市存在优势,其中宜昌较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处于劣势,只有武汉和长沙超过平均水平;生活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层面上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锋 周一星
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首先应用"沃德误差聚类法"(Ward’s Method)对2000年中国649个县级以上城市进行了职能分类。通过将分类结果与基于四普资料的分类结果比较,分析得出了1990年-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变化机制,并预测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求对新世纪中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工作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海滨 刘振灵
由于产业活动的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城市体系中各城市主体功能随时间发生变迁,因此,研究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及时空演变,对于城市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和总结当前国内学者城市职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区位商指数以及改进形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位商指数,并分析了其属性。以此为基础,选择我国典型的资源基础型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的时空转换。结果表明:辽中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的"制造业"特色突出,城市职能呈"重型产业化";中心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功能日益趋强,金融、科研、教育等以智力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他城市服务业发展与中心城市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振波 罗奎 宋洁 徐建斌
基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要素,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与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工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科研和其他服务业部门是长江经济带的基本职能部门;2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工业重心,城市群和大城市的工业化进程显著,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尚缺少国家层面分区分级的调控引导机制,生态环境安全面临巨大压力;3建筑和房地产业职能正在由下游向上中游转移,并拉动包括商业、科研、金融、社会服务、其他服务业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但城市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足;4交通通信业职能下降,难以支撑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针对以上特征与问题,建议以管理机制创新培育流域一体化城市(群)职能分工体系,以流域产业准入标准保障协同发展的绿色城市职能体系,以城市群战略和国家级新区链接城市职能互协互补网络体系,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市资源配置格局。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特征 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敖荣军 张涛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出28个地级以上城市19个行业2000年和2013年的从业人员数据,归并为11种城市职能类型,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3个要素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建筑业、行政、社会服务、金融业和商业为其基本职能部门,决定了区域整体职能结构与经济发展特征,特别是城市群内建筑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发展缓慢。职能规模变化与全国同步,基本职能的专业化部门和职能强度总体增加。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是影响上述城市职能演变的主要动力因子。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 动力因子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锋
基于第五次普查分县数据,分别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征、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等方面对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中国城市2000年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②中国城市行政地域范围内仍存在着大量农业就业比重"虚高"现象,除农业外制造业是当前中国城市名副其实的主导职能部门;③中国城市的职能规模与各部门专业化程度之间存在三种关系,特别是规模较小城市普遍具有较高的行政职能;④20万人规模以上城市的非基本部分表现出随城市规模增大而扩大的特征,而20万人规模以下城市则恰呈现出相反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帅新
省会城市作为一省的行政政治中心,凭借独有政策资源优势,往往成为一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科研中心,尤其在单极核中心城市中更为明显,省会城市的城市职能明显呈现过载状态。从省会城市的高效运作目的出发,必须推进省会城市职能优化和非省会城市职能转移疏解,突出省会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省会城市职能运作效率。在非省会城市职能疏解上,要以区域协同为基本指导,以职能识别结果为依据,以省会城市职能健康有序运行为目的,以承接城市的职能优化升级为重要考量,突出省会城市职能运作的高效性,合理确定疏解时序和承接区位,循序渐进推动非省会城市职能疏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湛东升 林玉英 伍世代
城市职能是城市定位、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城市职能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论文通过对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把握城市职能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普遍性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职能特征表现为城市主导职能不断更替,农业社会阶段主要是政治和商业职能,工业社会阶段主要是制造业、商贸和物流职能,后工业化阶段是服务业职能且以生产性服务业职能为主。(2)不同城市规模等级的职能特征表现为城市等级越高,城市职能综合性越强,服务业职能越强。(3)不同空间层面城市职能特征表现为,全球层面,发达国家本土通过城市职能升级,全球产业转移,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职能,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制造业转移,加速工业化,形成工业职能为主导职能,服务业职能地位不断提升;全国层面,城市职能地带性差异较大,东部工业职能依然突出,西部矿业职能、科技职能、行政职能较明显;城市群层面,世界发育成熟的城市群,在区域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以及外围城市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联系和职能分工。中国的许多城市群在中心和外围城市之间也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中心城市以服务业职能为主,但外围城市之间职能分工还不明确。(4)城市职能演变影响因素方面,自然条件、人口、交通、政府引导、区位等传统因素起基础作用,科技、全球化、信息化等新因素作用越来越大。城市职能演变还受区域分工、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趋同发展等机制共同作用。(5)未来研究方面,研究时间上应补充完善长时间尺度和近期研究的城市职能研究,研究内容上应加深城市职能效应、城市职能演变机制和职能优化方面的研究,与国家战略进行融合;研究方法上除了统计分析,还可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补充。
关键词:
城市职能 职能结构 职能空间 演变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曼娇 马学广 娄成武
采用对应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绘制基于2003—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9个城市群共81个城市的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据的点聚图,结合能够反映城市职能互补性的统计量指标——总惯量,直观地反映城市职能与城市间互补性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沿海城市带城市互补性程度横向纵向间均有较大差异。2012年较2003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厦漳泉城市群总惯性增加,城市互补性比率增加,城市互补性增强。与之相对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城市总惯性减小,城市互补性比率降低,城市之间互补性减弱。总惯性增加最快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发育程度最高的三大都市圈即长三角地区、京津冀、珠三角地区。针对9个区域10年互补性标准值划分出四种互补性演变模式。
关键词:
中国沿海城市带 城市职能分工 互补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东前,姚士谋,李波
本文分析了省会城市作为省内综合性、单一中心建设的弊端 ,诸如条块分割、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趋同等 ,指出省会城市职能类型分离和转移的方法及步骤 ,并依据一定的指标 ,确定密切联系区和强烈影响区。在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界定及各省中心城市的判别的基础上 ,提出省会城市职能结构的建设与配置思路 :强化行政文化职能 ;转移省会城市部分职能 ;在城市体系中考察省会城市的职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与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经济首位度理论和集中度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城市布局和结构基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环境形成的,对国内省会城市布局与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们总结和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文章以省际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和集中度计量统计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省际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计量分析表明,东部经济发达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布局 省会城市 城市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与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经济首位度理论和集中度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城市布局和结构基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环境形成的,对国内省会城市布局与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们总结和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文章以省际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和集中度计量统计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省际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计量分析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较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度低;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影响我国省际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个别省份表现出来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寻求理论上的解释。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布局 省会城市 城市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与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经济首位度理论和集中度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城市布局和结构基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环境形成的,对国内省会城市布局与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们总结和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文章以省际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和集中度计量统计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省际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计量分析表明,东部经济发达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布局 省会城市 城市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