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90.155.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3)
2023(15632)
2022(13090)
2021(11939)
2020(10246)
2019(23669)
2018(23163)
2017(44881)
2016(24248)
2015(27179)
2014(27131)
2013(27416)
2012(25630)
2011(23066)
2010(23286)
2009(21911)
2008(22122)
2007(19784)
2006(17411)
2005(15969)
作者
(72230)
(60368)
(60309)
(57517)
(38712)
(28937)
(27576)
(23465)
(22720)
(21561)
(20821)
(20240)
(19440)
(19205)
(19063)
(18634)
(18225)
(17799)
(17515)
(17340)
(14956)
(14910)
(14748)
(13667)
(13570)
(13538)
(13526)
(13408)
(12298)
(12185)
学科
(112675)
经济(112556)
(91286)
管理(79329)
(79196)
企业(79196)
方法(51249)
数学(42317)
数学方法(41994)
(33183)
(32592)
中国(31484)
业经(30531)
农业(23449)
(22575)
财务(22550)
财务管理(22516)
(22102)
(21579)
贸易(21568)
企业财务(21367)
(21000)
地方(20183)
(19770)
技术(19540)
(18265)
理论(17214)
(16807)
(16669)
(16432)
机构
学院(359827)
大学(359651)
(158681)
经济(155604)
管理(140331)
研究(124497)
理学(120453)
理学院(119118)
管理学(117467)
管理学院(116769)
中国(97130)
(76527)
科学(74986)
(71924)
(66272)
(63973)
研究所(57951)
财经(57564)
中心(56323)
(54293)
业大(53938)
(52431)
农业(52421)
经济学(49691)
北京(48262)
经济学院(45017)
(44043)
(43754)
师范(43312)
(42741)
基金
项目(235872)
科学(187138)
基金(174993)
研究(169140)
(153499)
国家(152230)
科学基金(130756)
社会(111291)
社会科(105646)
社会科学(105616)
基金项目(92177)
(89917)
自然(84209)
自然科(82359)
自然科学(82336)
自然科学基金(81014)
(75952)
教育(75673)
资助(71488)
编号(65933)
成果(53094)
(53072)
重点(53044)
(51068)
(50933)
国家社会(47444)
创新(47081)
(46869)
教育部(45315)
科研(45283)
期刊
(174483)
经济(174483)
研究(106945)
中国(68276)
(60224)
(58363)
学报(56457)
管理(53395)
科学(53341)
大学(42491)
农业(41130)
学学(40222)
(33135)
金融(33135)
技术(30366)
财经(29537)
经济研究(28672)
教育(28208)
业经(27847)
(25620)
(25140)
问题(24645)
技术经济(20647)
(20283)
世界(18742)
统计(17595)
现代(17396)
国际(17338)
图书(17072)
(16874)
共检索到54010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美霞  樊秀峰  宋爽  
省会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地,以此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客观的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变化及收敛性分析发现,1995-2009年,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TFP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以及31个省市区的平均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则出现少许负增长,说明产业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TFP增长虽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且部分城市已显现明显的"追赶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黄雯  何媛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从产业、时期和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了2004~2011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并对其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TFP年均下降1.9%;受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较大,呈收敛趋势,收敛速度为年均17.3%,2008年以后,收敛速度加快;各细分产业TFP的趋势和原因有所不同,产业间存在σ收敛,产业内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批发和零售业的收敛速度最快;多数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不高,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产业、东部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TFP随着时间推移,将向各自的稳态水平趋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金娜  
文章基于2007—2014年度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模型,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将TFP的变动进行分解,最后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差异进行了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整体水平低,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但其增长存在绝对和条件收敛,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据此提出了提升卫生资源TFP增长及区域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景华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根据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及来源进行分解,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约束下不同服务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不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7个行业表现出环境友好的属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近年来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在缩小,行业间差异是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各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呈现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最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兴凯  张诚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7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呈阶段性下降态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而且,在TFP的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明显,但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有限。在空间分布上,TFP增长及其分解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差异,但收敛检验表明,各省区市的TFP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宇践  罗雨森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Epsilon-based measur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测算,同时系统地通过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对其收敛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来源。中部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的均值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收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的演化特征,但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此外,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宇践  罗雨森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Epsilon-based measur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测算,同时系统地通过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对其收敛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来源。中部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的均值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收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的演化特征,但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此外,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跃群  唐静  
运用1978~2007年的样本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证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中国第三产业TFP年均增长率为3.1%,整体呈广口U形分布,即先波动下降后加速上升;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第三产业TFP增长率及其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较长的样本区间内,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存在σ收敛与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梁经伟  
文章利用包含两类增强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效应、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要素之间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分解效应上,全国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走势大致一致,但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最大;在收敛性上,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挺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服务业在2004-2014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将污染气体排放量纳入"投入-产出"的研究体系,分析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走势,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测算了我国各行业的传统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针对各行业的两类变化指数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各行业的两类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只存在条件收敛,而无绝对收敛,而且在考虑污染排放的情况下,实际全要素生产率会被一定程度的低估,研究认为,决策制定者应给予服务业产业效率发展在环境治理领域内更多的重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挺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服务业在2004-2014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将污染气体排放量纳入"投入-产出"的研究体系,分析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走势,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测算了我国各行业的传统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针对各行业的两类变化指数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各行业的两类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只存在条件收敛,而无绝对收敛,而且在考虑污染排放的情况下,实际全要素生产率会被一定程度的低估,研究认为,决策制定者应给予服务业产业效率发展在环境治理领域内更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友华  王越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直接与间接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统计与分析我国273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还将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出来,人力资本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均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高雪  尹朝静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Ⅰ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和各区域城市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在2000-2013年年均增长率为3.1%,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4.4%)是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三大区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不尽相同,但其变动趋势与中国的变动趋势高度契合;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中国城市总体生产率的增长不存在σ-收敛和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