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76)
2023(20209)
2022(17362)
2021(16246)
2020(13818)
2019(32173)
2018(31898)
2017(60773)
2016(33147)
2015(37748)
2014(37841)
2013(37551)
2012(34662)
2011(31522)
2010(31716)
2009(29456)
2008(28902)
2007(25479)
2006(22145)
2005(19699)
作者
(98085)
(82250)
(81347)
(77729)
(52134)
(39500)
(37166)
(32208)
(31032)
(29311)
(27746)
(27573)
(26135)
(26009)
(25491)
(25380)
(24575)
(24284)
(23533)
(23420)
(20441)
(20427)
(19943)
(18623)
(18463)
(18174)
(18128)
(17959)
(16668)
(16186)
学科
(149553)
经济(149403)
管理(92774)
(88695)
(73150)
企业(73150)
方法(65402)
数学(57345)
数学方法(56502)
中国(37225)
(37137)
(33452)
(31969)
业经(31066)
地方(30369)
(25971)
贸易(25956)
(25178)
(24915)
农业(24713)
理论(22669)
(21788)
(20888)
环境(20861)
财务(20793)
财务管理(20744)
(20410)
技术(20365)
(20364)
金融(20360)
机构
大学(482194)
学院(481373)
(200189)
经济(196055)
管理(185799)
研究(166776)
理学(160856)
理学院(159028)
管理学(155894)
管理学院(155047)
中国(123934)
科学(104440)
(103027)
(88028)
(85591)
(81775)
研究所(78288)
中心(74611)
业大(73785)
财经(71023)
(69671)
北京(65590)
(64476)
农业(64428)
(62402)
师范(61777)
经济学(61185)
(60236)
(56280)
经济学院(55002)
基金
项目(325574)
科学(254645)
基金(235692)
研究(233230)
(207184)
国家(205508)
科学基金(175146)
社会(146159)
社会科(138550)
社会科学(138512)
(126802)
基金项目(123910)
自然(115378)
自然科(112689)
自然科学(112658)
自然科学基金(110599)
教育(107674)
(106994)
资助(99519)
编号(93977)
成果(76286)
重点(73434)
(71613)
(69966)
(66889)
课题(65521)
科研(62585)
创新(62535)
教育部(60980)
大学(60432)
期刊
(218854)
经济(218854)
研究(139644)
中国(88845)
学报(79628)
(74189)
科学(72444)
管理(68328)
(67289)
大学(59635)
学学(56408)
农业(51143)
教育(49637)
技术(43534)
(39277)
金融(39277)
经济研究(36178)
财经(34951)
业经(34200)
(30066)
问题(28213)
(27780)
统计(25023)
技术经济(24947)
图书(22987)
(22870)
(22858)
科技(22361)
(22269)
理论(21585)
共检索到704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彬  童笛  
本文利用基于吉本斯抽样估算的贝叶斯潜在多动态因子模型,估算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子,发现全国动态因子和区域动态因子较好得刻画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区域经济事实。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全国动态因子是省份第二产业实际产出波动最重要的驱动力,异质性成分是省份第一、第三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区域动态因子影响力弱,省份动态因子对第一、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类型动态因子对各产业影响程度的省份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和区域以及省份特征相关。
[期刊] 求索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基于贝叶斯动态潜在因子模型,研究28个省1953-2014年省级经济周期,估计影响所有省份产出、消费和投资的全国因子和影响对应省份三大变量的省份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因子走势与全国实际GDP增速走势高度相似,全国因子能解释大部分地区产出一半以上的波动;以1978年为时间节点将全样本分成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发现改革开放后全国因子对大多数省份产出波动的解释程度比改革开放前有所下降。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国因子的作用在减弱,而各省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科  田凤平  林洪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Gibbs抽样估算的贝叶斯潜在多动态因子模型对全球63个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全球性联动效应和区域性联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在整体样本期间上,通货膨胀率的全球性联动效应和区域性联动效应能解释各国通货膨胀率波动的36%和18%,而特定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异质性成分对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解释能力接近50%;通货膨胀率的全球性联动效应对工业化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解释能力达到60%以上;大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国际联动效应的强度较稳健,但有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的国际联动效应强度在不同时间区间上变化较大,并能通过相关的历史事件加以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智明  郭永济  李鹏  
本文对全球169个经济体1991—2013年的产出、居民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增长率数据进行估计,以探究全球经济周期相互依存度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动态分层因子模型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的宏观经济波动分解为全球因子、组别因子、国家层面因子和异质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周期对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强于对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明显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同性较为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但也存在"脱钩"现象。中国的经济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但与新兴经济体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石柱鲜  刘俊生  吴泰岳  
本文应用多变量动态马尔科丈转移因子模型对我国1991年1月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通过选取两组与经济景气一致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多变量动态马尔科夫转移因子模型对不同组指标的分析是一致的;根据模型所构造出的景气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两个指数不论从变动趋势和峰谷转折点,还是波动幅度上都极其相似;通过对经济周期转折点测定,并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对比,我们认为用多变量动态马尔科夫转移因子模型刻画经济周期的特征是有效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利用吉布斯抽样估算出我国省份经济周期多动态因素模型,考察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特征及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素对我国省份经济动态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省份经济波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全国动态因素;与产出和消费动态不同,我国省份经济的投资动态更具特异性和独立性:发达省份更多地体现出省份特性,而欠发达省份则更具特异性和地区性。同时,我国省份经济的这些动态特性与其经济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振亚  邓磊  
本文利用高维机制转换因子模型(LD-RS-FM)研究大规模经济数据的机制转换特征和经济的周期性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PCA)和共同因子自回归的二步分析方法,LD-RS-FM从大规模变量中提炼出维数较小并可以概括经济周期运动的共同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机制转换分析。这些共同因子代表了大部分宏观经济运动的趋势和特征,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化含义。实证结果表明,LD-RS-FM在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特征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浩  钟昌标  
本文在确定贸易顺差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贸易顺差与GDP、消费与就业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刺激消费、促进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暂时不宜大幅度地减少贸易顺差,但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刺激消费等手段来减少贸易顺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彬  周宇楠  
基于省份异质性和市场不完善性,测算了中国各省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与经济增长的福利得益。两者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省份经济周期成本不容忽视,其高于美国州级数据的估算结果,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并不弱于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经济增长得益和经济稳定的相对重要性与工业化、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省份特征相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锐  蒋海  黄剑  
宏观审慎监管旨在降低宏观金融风险,平滑经济周期,其中巴塞尔协议Ⅲ中的动态拨备监管可以起到类似资本缓冲的作用。本文利用含金融中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前瞻型拨备规则及后顾型拨备规则和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前瞻型拨备在周期内较为平滑,持有更多的预期拨备可降低经济的顺周期性;传导渠道的分析表明,拨备类型、贷款拨备率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利率,进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造成影响;在考虑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情形下,前瞻型拨备可进一步降低顺周期性,其幅度有赖于参数的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皓  石柱鲜  
本文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利差先行指标。然后,利用基于利差先行指标的动态Probit模型检验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经济周期波动状态的预测能力,并且对静态Probit模型和动态Probit模型、各种动态Probit模型之间的预测效果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变动对未来3个月的经济周期波动状态具有比较稳定的指示作用,利用经济状态先验信息的动态Probit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静态Probit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庆  
文章以2006~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的外生波动对于企业资本配置规模以及资本配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济衰退期,上市公司在经济繁荣期出现过度资本配置的概率更高。与此同时,其资本配置的多元化程度也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将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因素纳入到现有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本配置模型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