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0)
2023(4298)
2022(3470)
2021(3585)
2020(2930)
2019(6852)
2018(6617)
2017(11907)
2016(6152)
2015(7281)
2014(6937)
2013(7083)
2012(6801)
2011(6457)
2010(6199)
2009(5926)
2008(5829)
2007(4802)
2006(4240)
2005(4069)
作者
(17116)
(14344)
(14335)
(13877)
(9223)
(6837)
(6417)
(5656)
(5617)
(5139)
(4802)
(4780)
(4778)
(4693)
(4600)
(4516)
(4312)
(4204)
(4033)
(3917)
(3741)
(3389)
(3372)
(3325)
(3284)
(3178)
(3075)
(2901)
(2888)
(2852)
学科
(32234)
经济(32208)
方法(14261)
管理(13337)
数学(13124)
数学方法(13070)
中国(12176)
(12009)
(8864)
贸易(8858)
(8752)
(8659)
(8387)
企业(8387)
(6802)
关系(5458)
(5422)
(5293)
(5116)
(5098)
银行(5091)
(5020)
(4917)
金融(4916)
业经(4549)
(4531)
环境(4425)
农业(4232)
(4182)
出口(4180)
机构
大学(98332)
学院(92509)
(50652)
经济(50144)
研究(39948)
管理(32563)
中国(31740)
理学(27842)
理学院(27486)
管理学(27151)
管理学院(26956)
(21644)
科学(21025)
(20692)
(19813)
经济学(18468)
研究所(18190)
财经(17105)
经济学院(16546)
中心(16470)
(16023)
北京(14654)
(13879)
财经大学(13024)
(12750)
(12668)
师范(12657)
科学院(12377)
研究中心(11756)
社会(11345)
基金
项目(60228)
科学(48588)
基金(47644)
研究(44672)
(42027)
国家(41770)
科学基金(34942)
社会(31904)
社会科(30374)
社会科学(30371)
基金项目(23679)
资助(20479)
自然(20397)
教育(20287)
自然科(19959)
自然科学(19953)
自然科学基金(19655)
(18041)
(17202)
中国(16864)
(15869)
编号(15501)
国家社会(15234)
教育部(14029)
重点(13977)
成果(13738)
(12947)
人文(12516)
大学(12373)
重大(12219)
期刊
(51763)
经济(51763)
研究(33056)
中国(18746)
(14394)
学报(14117)
科学(13892)
管理(12390)
(11367)
大学(10905)
经济研究(10160)
学学(9913)
财经(9472)
(8902)
教育(8857)
(8755)
金融(8755)
世界(8478)
(8342)
农业(8287)
国际(8201)
问题(7217)
技术(6266)
(5619)
统计(5047)
业经(4975)
图书(4750)
技术经济(4715)
经济问题(4157)
(4075)
共检索到144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夏南强  胥伟岚  
[目的/意义]探讨中国目录学的回归与重构,以为青年学子的学习、研究提供指引和借鉴。[方法/过程]以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基本意旨为起点,揭示中国目录学回归的必要性,通过对"985"高校目录学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分析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学术传承变向、教育萎缩等实然困境。[结果/结论]从理论架构、学科书目的编纂和目录学的教学3个方面入手重构新时代的目录学,探索中国目录学传统回归的新路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柯平  
文章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目录学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代目录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提出中国目录学应当积极地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立包括文献目录学、信息目录学和知识目录学在内的新体系。文章还讨论了21世纪目录学的发展转向。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心裁  
探讨了中国目录学传统的意义 ,从目录学方法、书目范式、理论传统、方法论、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目录学传统 ,提出了中国目录学传统在现代的命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欢  
[目的 /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 ]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 /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斐章  付先华  
文章全面地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 ,系统地总结了 2 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研究成果 ,对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认真的思索 ,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应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几个课题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柯平  刘旭青  
本文将中国目录学发展的历时性描述与共时性评析相结合,从外引与内生、分离与衔接、机遇与挑战、单一与多元、独立与依附、重建与迷失、传统与现代七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目录学的发展进行回溯和评析,勾勒出七十年间中国目录学发展的路径及框架。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认真反思,重构中国目录学理论和体系。参考文献36。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思贤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斐章  
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实用价值的学科。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紧密相联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目录学的繁荣,而目录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为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初昌雄  
关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一直是目录学研究中最活跃、也是最难深入的一个领域。有关目录学史的著作,仅解放后出版的就有10余种,然而,要找一本系统、完整而又新颖的中国目录学史专著就很不容易。乔好勤先生新著《中国目录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它代表了新时期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最新成就,给徘徊不前的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指明了方向。该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将新中国的目录学纳入到中国目录学史的体系中,对新中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卿家康  
本文论述了目录学的时代性表现、成因与内涵,并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分别从发展阶段、学科意识、理论建构策略、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特征。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平  柯平  
目录学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从1920年武昌文华图专开设中国目录学课程以来,已走过近百年发展历史,经历了初创时期(1920—1949)、发展时期(1949—1990)和成熟时期(1991至今),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教育体系和完善的课程教育内容。数字时代下的目录学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本科层面上的目录学教育开始受到挑战;研究生层面总体较薄弱,且融合了文献学在内;学生学科认知教育不足、课程教育内容及方法有待提升;亟待形成数字时代下的大目录学教育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雪飞  
对《目录学教程》一书的作者队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揭示这部书对目录学发展的时代内容的总 结和在建构现代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芷新  
四部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分类体系,它的首创者是三国魏的郑默还是晋朝的荀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从两位目录学家的工作出发,认为郑默没有开创四部分类法,也没有撰写《中经》一书,他的功绩主要是对国家藏书进行整理和排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任莉莉  
目录学在读书治学的道路上意义重大。清王鸣盛、江藩等学者多有论及。《隋书.经籍志》注中"梁有"的正确含义亦为前代学者所揭示,然而笔者发现,学界在目录学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着误解。本文针对部分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注中的"梁有"含义的误解以及笔者在《七录序目》的笺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