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9)
2023(6171)
2022(5103)
2021(5080)
2020(4237)
2019(10309)
2018(9773)
2017(18791)
2016(9499)
2015(10074)
2014(9543)
2013(9637)
2012(8640)
2011(8041)
2010(7852)
2009(7319)
2008(7121)
2007(6098)
2006(5513)
2005(5216)
作者
(23740)
(19860)
(19735)
(19001)
(12713)
(9442)
(8834)
(7729)
(7690)
(7001)
(6864)
(6549)
(6503)
(6346)
(6345)
(6288)
(5807)
(5790)
(5606)
(5228)
(5025)
(4736)
(4643)
(4573)
(4548)
(4410)
(4249)
(4023)
(3985)
(3951)
学科
(43396)
经济(43350)
(21076)
管理(19684)
方法(16886)
中国(16862)
数学(15703)
数学方法(15504)
(14927)
(12705)
企业(12705)
(10568)
贸易(10561)
(10406)
农业(10316)
(8809)
(8103)
(7609)
地方(7496)
关系(7312)
业经(7229)
收入(6964)
(6679)
银行(6674)
(6552)
(6534)
金融(6533)
(6409)
发展(6393)
(6384)
机构
大学(128451)
学院(125358)
(64986)
经济(64123)
研究(51162)
管理(45028)
中国(40666)
理学(38617)
理学院(38160)
管理学(37582)
管理学院(37336)
(28050)
(27645)
科学(26786)
(24760)
经济学(22594)
研究所(22466)
财经(22220)
中心(21878)
(20632)
经济学院(20263)
(18989)
北京(18336)
(18295)
(16848)
师范(16756)
财经大学(16659)
(16531)
科学院(15542)
业大(15015)
基金
项目(83271)
科学(67016)
基金(64321)
研究(62763)
(56306)
国家(55879)
科学基金(47298)
社会(44264)
社会科(42083)
社会科学(42072)
基金项目(32430)
教育(28014)
(27924)
自然(27304)
资助(26894)
自然科(26708)
自然科学(26702)
自然科学基金(26266)
(24756)
编号(23202)
国家社会(20536)
(20355)
中国(20314)
成果(19785)
重点(19015)
(18813)
教育部(17946)
(16747)
人文(16739)
社科(16725)
期刊
(70605)
经济(70605)
研究(44194)
中国(27936)
(19728)
(19397)
科学(18095)
管理(17719)
学报(17668)
大学(14676)
学学(13614)
经济研究(13566)
农业(13180)
(12949)
金融(12949)
教育(12421)
财经(11728)
(10780)
(10324)
世界(9891)
技术(9891)
问题(9795)
国际(9508)
业经(9291)
(7553)
统计(6372)
技术经济(6306)
经济问题(5920)
(5615)
资源(5358)
共检索到198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涂德志  
在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与产品、劳务供给相比,就业供给是第一供给,而产品、劳务供给则是第二供给。在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人口中,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主体。中国的城镇反贫困,除抓好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外,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即第一供给的优化是中国城镇反贫困的基点选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一、中国城镇贫困的估计 目前我国城镇到底是多少贫困人口?尚无统一的说法。以下给出几种估计,可以从不同贫困特征和统计口径来综合地反映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 1.Khan的估计(1998)。 按照Khan所确定的中国城镇贫困线标准,对于中国城镇,每日人均所需食品热量为2100大卡,相应的贫困线为2291元,相当于城镇家庭人均收入的40%。城镇贫困线是农村标准贫困线的1.98倍。这是因为在中国城镇,作为食物能量的每千卡热量的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农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城镇贫困的实证分析为例,探讨城镇反贫困的有效政策。作者测定了近两年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和有关贫困指数、1997年以来相对贫困的变动轨迹、低保规模和标准,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城镇贫困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 ,近期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原因是 :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 ;财政体系的不平等分配效应 ;住房市场改革所产生的不平等效应。因此 ,中国 2 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应当进行重新调整 ,除了收入贫困之外 ,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问题 ;同时 ,其反贫困政策应当是一个包括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宏观政策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海如  
一、城镇贫困群体的结构及其特点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依据民政部的最新统计.目前全国城镇贫困人口总规模约2000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5.84%,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估计.目前城镇贫困人口约有3000万人,贫困面差不多已达7%。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毅  韩琳玉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作用弱化,资源开发成果的共享程度低,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贫困问题突出,反贫困已然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城乡差距与省际差距,综合探究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反贫困的新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问敏  李实  
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及其收入分配所产生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城镇居民的人均货币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收入不均等程度的扩大,贫困户的实际收入状况如何,也是人们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卉  王娜  王丹青  
应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的九个省份,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和参与性不足贫困四个方面确定七个维度,进行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显示,健康保险和卫生设施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最大,而且随着维度的增加,住房和教育对贫困的影响逐渐加大,多维贫困者的贫困深度加深。维度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差距仍比较明显,多维贫困最严重的是贵州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宗胜  于涛  
文章尝试制定了阶梯式全国统一城市贫困线。据此测度发现,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已接近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对流动人口的贫困治理仍是"真空地带",存在城市贫困治理的"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城镇贫困仍较严重;在经济转型条件下,城市绝对贫困也存在反弹可能;相对贫困日益严峻。文章提出政策建议:明确确立全国统一城市贫困线;将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扶贫体系,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贫困问题;实行定向精准扶贫,加大对特殊人群的扶贫;加大中部和东北地区城镇扶贫力度。同时将相对贫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在峰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全国城镇贫困居民占5%,约2400万人。另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调查,年人均收入在1671元为标准的贫困线以下的城镇贫困居民约有1176万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如何?一、城镇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据1996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城镇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