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2)
- 2023(7609)
- 2022(6284)
- 2021(6050)
- 2020(5012)
- 2019(11157)
- 2018(10924)
- 2017(19728)
- 2016(10053)
- 2015(11438)
- 2014(10525)
- 2013(10395)
- 2012(9738)
- 2011(9011)
- 2010(8843)
- 2009(8149)
- 2008(7918)
- 2007(6967)
- 2006(6080)
- 2005(5483)
- 学科
- 济(44240)
- 经济(44208)
- 业(34794)
- 管理(33306)
- 企(29157)
- 企业(29157)
- 技术(19413)
- 方法(18711)
- 中国(16511)
- 数学(16480)
- 数学方法(16399)
- 技术管理(13166)
- 贸(11307)
- 贸易(11297)
- 易(11150)
- 农(11030)
- 业经(9623)
- 财(8897)
- 制(8367)
- 银(7940)
- 银行(7928)
- 行(7746)
- 农业(7496)
- 融(7237)
- 金融(7237)
- 学(6649)
- 划(6602)
- 出(6538)
- 产业(6516)
- 策(6436)
- 机构
- 大学(144730)
- 学院(142850)
- 济(71895)
- 经济(70971)
- 管理(57192)
- 研究(53885)
- 理学(49330)
- 理学院(48831)
- 管理学(48376)
- 管理学院(48073)
- 中国(42237)
- 京(31001)
- 财(28909)
- 科学(28648)
- 所(25846)
- 经济学(23613)
- 研究所(23552)
- 中心(23537)
- 财经(23413)
- 经(21743)
- 经济学院(21242)
- 北京(20367)
- 江(19624)
- 院(19332)
- 农(18581)
- 财经大学(17655)
- 范(17311)
- 业大(17234)
- 师范(17182)
- 商学(16563)
- 基金
- 项目(96968)
- 科学(79299)
- 研究(74174)
- 基金(73220)
- 家(64098)
- 国家(63643)
- 科学基金(55133)
- 社会(51075)
- 社会科(48745)
- 社会科学(48736)
- 基金项目(37954)
- 省(35304)
- 教育(33609)
- 自然(32649)
- 自然科(32043)
- 自然科学(32037)
- 自然科学基金(31568)
- 划(30400)
- 资助(28764)
- 创(27426)
- 编号(26901)
- 创新(24662)
- 部(23309)
- 国家社会(23117)
- 重点(22204)
- 发(21686)
- 中国(21527)
- 成果(21517)
- 教育部(20602)
- 课题(19499)
共检索到220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怀峰 曾晓花
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的研究很多,而本国对外投资(OFDI)对本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的研究一直较少。文章收集了OFDI对本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的有关文献,分析前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OFDI 技术进步 自主创新 母国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乔小乐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通径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烨菁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了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在阶段的划分和阐述上着眼于两个视角:一个是相关外资政策的意图及其实行手段;另一个则是以在华跨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实际成果以及在这个进程中本土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其次,在总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论文结合我国在现阶段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进程中的状况,就目前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开放条件下推动多层次、多形式、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 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庆瑞 张素平 金露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本文按照科技与经济发展过程,将新中国技术进步的历程分成五个阶段。从技术进步的背景、政策、典型特征以及取得成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阶段创新活动,并总结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要素,为现阶段更好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进而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彬 范硕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性措施,但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将技术进步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又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以期通过更加细化的方式对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还以环境规制成本作为门限变量,应用动态面板门限估计,研究环境规制的门限效应。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原始创新不但没有降低碳排放,反而增加了碳排放,说明我国的技术创新更多地关注了产能的提升,绿色创新程度不高,创新间接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字 卫平
本文利用我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内资部门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技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内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自主创新对内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技术引进对内资部门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内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但并非由于技术外溢,而是由于市场竞争等其他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部门的自主创新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从实证结果判断,我国引进的技术主要是适宜技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彬 范硕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性措施,但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将技术进步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又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以期通过更加细化的方式对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还以环境规制成本作为门限变量,应用动态面板门限估计,研究环境规制的门限效应。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原始创新不但没有降低碳排放,反而增加了碳排放,说明我国的技术创新更多地关注了产能的提升,绿色创新程度不高,创新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模仿创新对碳减排效果较好,其原因在于模仿创新是一种"跟随型"的创新;技术引进的作用很小,说明我国不可能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最适宜的技术。第二,在不同的地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对碳减排的作用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减排政策制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第三,原始创新、技术引进与碳减排之间均具有门限效应,当环境成本达到门槛值时,原始创新、技术引进开始促进碳减排。因此,需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不同碳减排效应,选择不同的激励、扶持与规制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静 黄志刚 周兆芳
产业技术进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而自主创新又是提升国家产业技术水平和解决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瓶颈性约束、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在阐述自主创新对国家产业技术进步内在功效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环境约束,提出了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层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具体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本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了三种创新能力在中国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均抑制了中国的广义技术进步,只有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对中国广义技术进步有正向作用,但作用不显著。剔除技术效率后,对狭义技术进步的研究得到了与上述分析基本一致的结论。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在1998年之后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则在1998年之后显著下降,直至2002年左右各种创新能力的贡献度渐趋平稳。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小娟 董少然
通过构建PVAR模型、分析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现阶段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模仿创新,但是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两种模式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方差贡献都有限。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模仿创新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我国需要转型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最后提出从改善效率与优化投入结构方面提高自主创新地产出。
关键词: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卿陶 黄先海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遂 雷钰婷
基于1999-2014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CES函数和Translog函数两种方法测度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分析偏向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解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总体偏向于资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就业总量增长。而对不同创新来源与就业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进出口贸易在大多制造业行业使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对就业产生正效应;技术购买使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使用,对就业产生负效应;FDI在不同细分行业产生的技术偏向不同,对就业的整体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经济发展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提高自主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就业增长两者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伟全
本文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微观机理,然后运用1987—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研究OFDI对国内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用协整的方法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资和进出口贸易与国内研发费用支出、专利授权数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本文发现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有正面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进出口贸易对国内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程建国
本文从以市场换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内在联系、FDI与"核心技术之殇"的因果关联、FDI对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讨论和回答了有关对自主创新与FDI关系的诸种困惑与质疑,指出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不仅不是对FDI的排斥,而是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对FDI的利用。
关键词:
FDI 核心技术之殇 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能力 自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