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9)
2023(7647)
2022(6438)
2021(6339)
2020(5166)
2019(12147)
2018(11763)
2017(22971)
2016(12339)
2015(14093)
2014(13990)
2013(13871)
2012(13253)
2011(12283)
2010(12510)
2009(11889)
2008(12045)
2007(10700)
2006(9895)
2005(9420)
作者
(34349)
(28586)
(28467)
(27607)
(18650)
(13621)
(12811)
(11121)
(11020)
(10502)
(9876)
(9468)
(9378)
(9351)
(9189)
(9003)
(8654)
(8333)
(8172)
(7955)
(7425)
(6927)
(6898)
(6585)
(6538)
(6435)
(6288)
(6113)
(5850)
(5756)
学科
(54794)
经济(54721)
管理(35377)
(32883)
(26128)
企业(26128)
方法(21846)
中国(19210)
数学(18867)
数学方法(18577)
(15918)
(15040)
贸易(15033)
(14782)
(14538)
(12411)
(11211)
业经(11034)
(10744)
银行(10740)
(10513)
(10401)
农业(9874)
(9516)
金融(9516)
及其(8578)
理论(8366)
(8216)
地方(8182)
环境(8168)
机构
大学(184150)
学院(181969)
(88515)
经济(86957)
研究(68934)
管理(68041)
理学(57249)
中国(56656)
理学院(56625)
管理学(55845)
管理学院(55494)
(42677)
(40002)
科学(36718)
(34588)
财经(32777)
研究所(30769)
中心(30421)
(29933)
经济学(28954)
(26837)
北京(26678)
经济学院(25826)
(25152)
(24313)
财经大学(24201)
(24116)
师范(23999)
(21210)
业大(20598)
基金
项目(109372)
科学(87993)
研究(84350)
基金(82382)
(70600)
国家(70055)
科学基金(59932)
社会(56091)
社会科(53250)
社会科学(53243)
基金项目(41114)
教育(38693)
(38102)
自然(35901)
资助(35657)
自然科(35086)
自然科学(35077)
自然科学基金(34499)
(33584)
编号(33169)
成果(29442)
(26795)
重点(24794)
中国(24409)
国家社会(24184)
(24076)
课题(23795)
教育部(23663)
(22679)
人文(22181)
期刊
(102207)
经济(102207)
研究(65422)
中国(37278)
(31587)
管理(27207)
(24216)
科学(23464)
(23127)
金融(23127)
学报(22510)
教育(20314)
大学(18086)
经济研究(17602)
财经(17401)
学学(16724)
农业(16347)
(15193)
(14518)
技术(14431)
业经(14211)
问题(13903)
国际(13008)
世界(12143)
技术经济(9180)
(8695)
统计(8544)
理论(8512)
经济问题(8381)
现代(8133)
共检索到29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M2 /GDP实质上是从一个角度展示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它蕴涵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其水平与变动由一国的融资体制所决定。从国别比较看 ,以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为主的国家 ,相对具有较高的M2 /GDP。中国M2 /GDP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 ,根源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融资机制 ,因此 ,较高的M2 /GDP所隐含的风险 ,实质是融资体制的风险。消除较高的M2 /GDP所隐含的风险 ,不能靠简单地压缩贷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办法 ,关键在于融资体制的改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晶晶  单超  
中国的M2/GDP水平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上升,并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M2/GDP水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总需求结构的角度做出了解释。首先,M2在数值上等于国民经济核算中各年度储蓄的加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导致中国具有高M2/GDP水平的原因在于中国具有高的投资与净出口水平。本文使用1978年至2008年的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验证。本文认为,不应仅根据表象得出中国M2/GDP水平过高的结论,而是应该根据投资与净出口水平正确判断中国M2/GDP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洋  
本文就我国学者对中国高比率的M2/GDP问题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予以了整体评价。我国学者大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对比研究,其分析重点在于解释中国M2/GDP比率的合理性,忽略了其背后可能蕴含的金融风险。从整体上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跃辉  周定根  
中国的M2/GDP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货币供应成了众所关注的经济热点。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是由央行再贷款转变为外汇占款,中国货币化进程由商品货币化阶段推进到资产、资源货币化阶段。本文利用1992~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框架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结果表明存贷差、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之差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传为  吴晓露  
M2/GDP比率持续上升,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1971年信用货币制度建立以来存在的经济现象。为此从货币制度的视角对此进行解读,从中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等特殊国情做出分析,得出中国M2/GDP比率的增长速度将缓慢下降的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斌  姚如青  
本文在凯恩斯三种货币需求理论框架上,结合中国处于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并存的特殊国情,构建为满足这三种需求的货币与国民收入之比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是:(一)中国经济分工水平影响M_2与GDP之比例;(二)金融二元结构下的信贷倒逼机制和预备性储蓄是M_2与GDP之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三)M_2与GDP的比例波动还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利率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庆行  罗丛生  王莉莉  
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M2/GDP畸高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M2/GDP影响的动态轨迹。从轨迹中可以发现,经济景气对M2/GDP的影响有正有负,储蓄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对M2/GDP有拉升的效应,货币流通速度能抑制M2/GDP上升,但效度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钟伟,黄涛  
China's M\-2/GDP ratio is high than of other major countries,our empirical study reveal that it is caused mainly by the declining of cash/M 2 Ratio,the rapid slowdown of currency circulating speed and the singular financial assets.The high M\-2/GDP ratio implies that China is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the dilu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The myth shall not be exaggerated as a hint of financial crisis.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志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是中国金融运行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居民储蓄货币化积累效应、货币市场发展阻滞效应和不良贷款效应是导致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的基本因素。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包含有正常和非正常性,在决定M2/GDP水平的基本因素未根本改变的条件下,M2/GDP水平仍会保持上升态势。结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建立良好且监管有效的金融结构是消解困境的根本出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承章  余小华  李大伟  
我国M_2/GDP畸高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从M_2的构成入手,深入探讨了M_2/GDP不断攀升的理论成因,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M_2/GDP畸高的主要原因:经济的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及国家的债务状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钟立新  耿中元  
对于我国高M_2/GDP的成因,现有研究主要从我国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变迁导致货币化加深,金融市场缺陷导致居民缺乏有效投资渠道两方面进行解释。然而,这些研究忽略了收入分配这一重要宏观因素。文章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推动我国M_2/GDP长期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不能扭转,我国高M_2/GDP还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通过金融改革增加居民投资渠道使这个比例暂时下降,但是这些改革带来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发挥完之后,M_2/GDP也会在新的均衡基础上重拾升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建军  
本文通过IS-LM模型的四个参数对中国M_2/GDP过高这一现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M_2/GDP过高并非是简单的货币现象,而是体制缺陷的外在表现。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投资体制不健全与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了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机制发生断裂,进而带来M_2/GDP逐年攀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平  张怀清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M2/GDP异常的主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云  仲伟周  王立军  
为了揭示我国M2/GDP的均衡值和适度范围,以确保我国货币投放稳健与宏观经济运行效果,本文利用最优控制论中的最大值原理,通过建立动态方程系统求解我国M2/GDP的动态均衡值。本文的研究认为我国M2/GDP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值,且均衡值范围基本上处于[2,2.5]之间。根据这一发现,本文认为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还需要逐步将模型所涉及的投资、储蓄率等变量内生化,使之成为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改革的因变量,进而改善我国宏观经济的动态优化路径和均衡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