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6)
- 2023(9533)
- 2022(7764)
- 2021(7098)
- 2020(5888)
- 2019(13417)
- 2018(12655)
- 2017(23652)
- 2016(12639)
- 2015(14057)
- 2014(13234)
- 2013(13332)
- 2012(12295)
- 2011(11392)
- 2010(11011)
- 2009(10016)
- 2008(9789)
- 2007(8373)
- 2006(7277)
- 2005(6428)
- 学科
- 济(55774)
- 经济(55718)
- 管理(32313)
- 业(31519)
- 方法(25653)
- 数学(23461)
- 企(23369)
- 企业(23369)
- 数学方法(23335)
- 中国(17962)
- 贸(15877)
- 贸易(15869)
- 易(15593)
- 农(14813)
- 财(12133)
- 业经(11160)
- 学(10955)
- 农业(9973)
- 制(9637)
- 银(8817)
- 环境(8814)
- 银行(8772)
- 行(8477)
- 融(8398)
- 金融(8398)
- 出(8117)
- 地方(8045)
- 关系(7784)
- 技术(7749)
- 发(7281)
- 机构
- 大学(186988)
- 学院(183357)
- 济(86669)
- 经济(85560)
- 研究(72226)
- 管理(67701)
- 理学(59676)
- 理学院(58949)
- 管理学(58047)
- 管理学院(57731)
- 中国(54295)
- 科学(44086)
- 京(39790)
- 农(39501)
- 所(37573)
- 研究所(34947)
- 财(34770)
- 农业(31738)
- 业大(31648)
- 中心(31181)
- 财经(29001)
- 经济学(28394)
- 经(26899)
- 经济学院(25844)
- 院(25452)
- 北京(25222)
- 江(24025)
- 科学院(23343)
- 范(22096)
- 财经大学(21966)
- 基金
- 项目(131043)
- 科学(103826)
- 基金(99915)
- 家(91360)
- 国家(90697)
- 研究(87919)
- 科学基金(75998)
- 社会(60584)
- 社会科(57745)
- 社会科学(57732)
- 基金项目(52628)
- 自然(49850)
- 自然科(48805)
- 自然科学(48787)
- 自然科学基金(48012)
- 省(47289)
- 划(42069)
- 资助(40303)
- 教育(39401)
- 编号(30692)
- 重点(30417)
- 部(30157)
- 发(28370)
- 创(27698)
- 国家社会(27515)
- 中国(26451)
- 创新(26129)
- 科研(25885)
- 教育部(25514)
- 计划(25433)
共检索到264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志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昌利 任若恩
本文对1978~2002年期间我国M2/GDP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我国M2/GDP较高的原因在于:M2的货币乘数和准货币所占比重上升,经济货币化进程深入,融投资体制效率低下,金融体系不发达。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艳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都星汉 卢瑶 匡敏
本文以1971年作为信用货币制度确立的重要时点,对全球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M2/GDP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M2/GDP>1不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世界平均M2/GDP持续上升。截至目前,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M2/GDP呈现完整的"倒U"型,反而有更多的国家出现M2>GDP的现象,且差距会增大,即呈现喇叭口趋势。本文重点探讨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货币数量无限增长与实体经济运行所需货币量相对减少,这是货币数量的绝对增长超越经济规模的根本原因。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必然导致数额庞大的货币资产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成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而现行的各国央行调控货币供求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庆行 罗丛生 王莉莉
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M2/GDP畸高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M2/GDP影响的动态轨迹。从轨迹中可以发现,经济景气对M2/GDP的影响有正有负,储蓄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对M2/GDP有拉升的效应,货币流通速度能抑制M2/GDP上升,但效度逐渐减弱。
关键词:
M2/GDP 状态空间 时变参数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承章 余小华 李大伟
我国M_2/GDP畸高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从M_2的构成入手,深入探讨了M_2/GDP不断攀升的理论成因,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M_2/GDP畸高的主要原因:经济的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及国家的债务状况。
关键词:
M_2/GDP 影响因素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健 林梅华
M2/GDP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近年来,我国的M2/GDP畸高并逐年上升,M2/GDP水平不仅大于发达国家,还远远高于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文章在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的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M2/GDP畸高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总储蓄率高居不下,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降以及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遏制M2/GDP风险的建议与措施,并对实证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关键词:
M2/GDP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谢识予 刘宗华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的M_1/M_2的长期趋势、水平和周期波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5年,中国的M_1/M_2呈急剧下降的态势,但是从1996至今则基本保持平稳。另外从国别比较来看,我国属于M_1/M_2比较高的国家(地区)之一,这表明我国的居民和企业由于支付制度、取款成本、规避税收等原因比美、日等国家的经济主体对M_1的需求高很多。除开长期走势之外,中国的M_1/M_2还伴随着经济活动呈周期性的波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前的经济增长率是M_1/M_2周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但1996年以后则必须由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变动才能设说明M_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M2 /GDP实质上是从一个角度展示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它蕴涵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其水平与变动由一国的融资体制所决定。从国别比较看 ,以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为主的国家 ,相对具有较高的M2 /GDP。中国M2 /GDP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 ,根源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融资机制 ,因此 ,较高的M2 /GDP所隐含的风险 ,实质是融资体制的风险。消除较高的M2 /GDP所隐含的风险 ,不能靠简单地压缩贷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办法 ,关键在于融资体制的改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晶晶 单超
中国的M2/GDP水平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上升,并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M2/GDP水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总需求结构的角度做出了解释。首先,M2在数值上等于国民经济核算中各年度储蓄的加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导致中国具有高M2/GDP水平的原因在于中国具有高的投资与净出口水平。本文使用1978年至2008年的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验证。本文认为,不应仅根据表象得出中国M2/GDP水平过高的结论,而是应该根据投资与净出口水平正确判断中国M2/GDP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关键词:
M2/GDP 总需求结构 投资 净出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西
我国M2/GDP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储蓄货币和交易货币的视角出发,基于资金流量表,分析我国M2/GDP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投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规模较大,导致货币的储蓄需求较高,储蓄货币快速增加;资本产出比快速提升,货币的交易需求较为旺盛,交易货币增长较快。今后一段时期,我国M2/GDP将保持趋势性上升,但增幅趋缓,预计在2022年达到峰值后转为趋势性下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效率份额 结构份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钟伟,黄涛
China's M\-2/GDP ratio is high than of other major countries,our empirical study reveal that it is caused mainly by the declining of cash/M 2 Ratio,the rapid slowdown of currency circulating speed and the singular financial assets.The high M\-2/GDP ratio implies that China is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the dilu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The myth shall not be exaggerated as a hint of financial crisis.
关键词:
M2GDP比率 货币流通速度 不良资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斌 姚如青
本文在凯恩斯三种货币需求理论框架上,结合中国处于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并存的特殊国情,构建为满足这三种需求的货币与国民收入之比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是:(一)中国经济分工水平影响M_2与GDP之比例;(二)金融二元结构下的信贷倒逼机制和预备性储蓄是M_2与GDP之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三)M_2与GDP的比例波动还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利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