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5)
- 2023(10201)
- 2022(8403)
- 2021(7713)
- 2020(6463)
- 2019(14732)
- 2018(14000)
- 2017(26336)
- 2016(14202)
- 2015(15910)
- 2014(15161)
- 2013(15240)
- 2012(14298)
- 2011(13118)
- 2010(12911)
- 2009(11818)
- 2008(11583)
- 2007(9906)
- 2006(8693)
- 2005(7818)
- 学科
- 济(61770)
- 经济(61700)
- 管理(35215)
- 业(34739)
- 方法(28290)
- 企(25929)
- 企业(25929)
- 数学(25335)
- 数学方法(25171)
- 中国(19376)
- 贸(18438)
- 贸易(18430)
- 易(18101)
- 农(15818)
- 财(13860)
- 学(12626)
- 业经(12139)
- 融(11195)
- 金融(11195)
- 制(10851)
- 农业(10634)
- 银(10478)
- 银行(10430)
- 行(10081)
- 环境(9473)
- 出(9367)
- 地方(9262)
- 关系(8945)
- 技术(8551)
- 和(8044)
- 机构
- 大学(211329)
- 学院(206153)
- 济(96817)
- 经济(95495)
- 研究(81520)
- 管理(75500)
- 理学(66031)
- 理学院(65208)
- 管理学(64237)
- 管理学院(63864)
- 中国(61547)
- 科学(48968)
- 京(45192)
- 农(42697)
- 所(42574)
- 财(39879)
- 研究所(39422)
- 中心(35153)
- 业大(34330)
- 农业(34311)
- 财经(32864)
- 经济学(31737)
- 经(30375)
- 北京(28933)
- 经济学院(28877)
- 院(28715)
- 江(27364)
- 科学院(25688)
- 范(25417)
- 师范(25033)
- 基金
- 项目(143983)
- 科学(113484)
- 基金(108718)
- 家(99059)
- 国家(98331)
- 研究(97940)
- 科学基金(81980)
- 社会(66476)
- 社会科(63337)
- 社会科学(63323)
- 基金项目(56929)
- 自然(53339)
- 自然科(52209)
- 自然科学(52191)
- 省(51693)
- 自然科学基金(51347)
- 划(46256)
- 资助(44480)
- 教育(44130)
- 编号(34832)
- 重点(33447)
- 部(33289)
- 发(31301)
- 创(30217)
- 国家社会(29889)
- 中国(28951)
- 创新(28490)
- 科研(28309)
- 教育部(28173)
- 成果(27859)
共检索到304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昌利 任若恩
本文对1978~2002年期间我国M2/GDP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我国M2/GDP较高的原因在于:M2的货币乘数和准货币所占比重上升,经济货币化进程深入,融投资体制效率低下,金融体系不发达。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志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都星汉 匡敏 卢瑶 李水
目前,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截至2007年底,货币供应量(M2)为403401.30亿元,而2007年 GDP 仅为246619亿元,M2/GDP 的比值为1.64;有学者从货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都星汉 卢瑶 匡敏
本文以1971年作为信用货币制度确立的重要时点,对全球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M2/GDP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M2/GDP>1不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世界平均M2/GDP持续上升。截至目前,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M2/GDP呈现完整的"倒U"型,反而有更多的国家出现M2>GDP的现象,且差距会增大,即呈现喇叭口趋势。本文重点探讨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货币数量无限增长与实体经济运行所需货币量相对减少,这是货币数量的绝对增长超越经济规模的根本原因。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必然导致数额庞大的货币资产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成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而现行的各国央行调控货币供求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竹梅 刘亦文 黄静寅
M2/GDP本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不但存在M2/GDP持续上升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相对其他主要经济国家表现得更为异常。造成中国M2/GDP畸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货币化论、货币沉淀论及货币反替代论。M2/GDP的比例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任由这种局面发展,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都将逐渐蚀空。文章提出提高我国金融配置效率、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现行外汇体制改革是有效解决我国M2/GDP畸高的必经之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西
我国M2/GDP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储蓄货币和交易货币的视角出发,基于资金流量表,分析我国M2/GDP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投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规模较大,导致货币的储蓄需求较高,储蓄货币快速增加;资本产出比快速提升,货币的交易需求较为旺盛,交易货币增长较快。今后一段时期,我国M2/GDP将保持趋势性上升,但增幅趋缓,预计在2022年达到峰值后转为趋势性下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江 钟正生
本文在对M2/GDP指标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M2/GDP指标的国际比较发现:第一,M2/GDP并非判断一国是否"货币超发"的准确指标。经济货币化进程的推进、金融结构的变迁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都是影响M2/GDP指标的因素。第二,中央银行无法很好地控制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无法很好地控制最终的货币供应量;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脱媒,也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第三,有关我国M2增速合理区间的经验公式已逐渐失效,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数量论 货币超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立金
文章使用货币经济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此问题,把研究建立在货币值表示的名义变量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广义货币(M2)来源,认为负债是研究此问题的关键,然后给出M2/GDP水平的公式化解释,并使用货币经济的宏观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非均衡特性及其对该水平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主要是中国高负债、低财务回报、低劳动报酬份额的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谢识予 刘宗华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的M_1/M_2的长期趋势、水平和周期波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5年,中国的M_1/M_2呈急剧下降的态势,但是从1996至今则基本保持平稳。另外从国别比较来看,我国属于M_1/M_2比较高的国家(地区)之一,这表明我国的居民和企业由于支付制度、取款成本、规避税收等原因比美、日等国家的经济主体对M_1的需求高很多。除开长期走势之外,中国的M_1/M_2还伴随着经济活动呈周期性的波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前的经济增长率是M_1/M_2周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但1996年以后则必须由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变动才能设说明M_1/...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煜东 张新祥
通过成交额和货币供应量M2的关系研究股市的长期趋势。成交额和货币供应量的单位是一致的。在研究它们的关系时,以成交额作为股市的指标更加合理。研究发现,成交额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均值随M2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成交额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成交额均值的增加幅度,成交额增加的趋势往往被忽略。另外,参与计算指数的股票不断变化,指数不能完全反映股市的发展。指数的假象和成交额的分布规律掩盖了股市长期趋势。根据成交额的波动规律,给出了供投资者参考的阈值,当成交额超过阈值时警示风险,低于阈值时提示买入机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成交额 M2 对数正态分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煜东 张新祥
通过成交额和货币供应量M2的关系研究股市的长期趋势。成交额和货币供应量的单位是一致的。在研究它们的关系时,以成交额作为股市的指标更加合理。研究发现,成交额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均值随M2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成交额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成交额均值的增加幅度,成交额增加的趋势往往被忽略。另外,参与计算指数的股票不断变化,指数不能完全反映股市的发展。指数的假象和成交额的分布规律掩盖了股市长期趋势。根据成交额的波动规律,给出了供投资者参考的阈值,当成交额超过阈值时警示风险,低于阈值时提示买入机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成交额 M2 对数正态分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尉高师 雷明国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M2/GDP值已成了一个令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头疼的问题:自1992年该比值超过1之后一路攀升,2000年已达1.505 6,而同期英国的这一比值为1左右,美国为0.6左右,韩国不到0.5,日本也只有1.1左右。截止到2002年8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效率份额 结构份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庆行 罗丛生 王莉莉
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M2/GDP畸高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M2/GDP影响的动态轨迹。从轨迹中可以发现,经济景气对M2/GDP的影响有正有负,储蓄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对M2/GDP有拉升的效应,货币流通速度能抑制M2/GDP上升,但效度逐渐减弱。
关键词:
M2/GDP 状态空间 时变参数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