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8)
2023(8080)
2022(6484)
2021(6181)
2020(5104)
2019(11962)
2018(11330)
2017(21827)
2016(11069)
2015(12476)
2014(11809)
2013(12008)
2012(11275)
2011(10197)
2010(10247)
2009(9933)
2008(8804)
2007(7558)
2006(6818)
2005(6504)
作者
(29946)
(24669)
(24510)
(23662)
(15691)
(11808)
(11147)
(9677)
(9469)
(8625)
(8602)
(8209)
(8070)
(7952)
(7831)
(7646)
(7323)
(7176)
(7052)
(6551)
(6310)
(6026)
(5851)
(5623)
(5618)
(5577)
(5423)
(4958)
(4945)
(4892)
学科
(50002)
经济(49960)
(30195)
管理(29295)
(27089)
金融(27089)
(24726)
企业(24726)
(24723)
银行(24710)
中国(24123)
(24059)
方法(21378)
数学(19735)
数学方法(19661)
(15606)
(15473)
(12414)
贸易(12400)
(12246)
(11729)
中国金融(11362)
业经(10487)
(10418)
(10172)
财务(10153)
财务管理(10131)
地方(9964)
企业财务(9819)
体制(9300)
机构
大学(154436)
学院(151941)
(78906)
经济(77701)
研究(58405)
管理(55668)
中国(55530)
理学(47281)
理学院(46800)
管理学(46303)
管理学院(46033)
(36940)
(32603)
科学(30189)
财经(29588)
(28474)
中心(28195)
经济学(28001)
(27310)
研究所(25911)
经济学院(25379)
财经大学(22577)
(22198)
金融(21832)
(21771)
北京(21458)
(20956)
(20186)
(20180)
银行(19301)
基金
项目(99561)
科学(80006)
基金(76917)
研究(73663)
(67037)
国家(66580)
科学基金(56975)
社会(51327)
社会科(49138)
社会科学(49131)
基金项目(39398)
(34232)
自然(33999)
自然科(33308)
自然科学(33300)
自然科学基金(32804)
资助(32391)
教育(32358)
(29989)
编号(26701)
(24459)
国家社会(23504)
重点(23088)
中国(23058)
(22213)
成果(22130)
教育部(21524)
(21086)
人文(20020)
创新(20005)
期刊
(79655)
经济(79655)
研究(52772)
(34733)
金融(34733)
中国(30542)
(27963)
学报(21259)
管理(21155)
科学(20944)
(19646)
大学(16943)
学学(16169)
财经(15900)
经济研究(15372)
(13791)
农业(12675)
(11442)
国际(11093)
问题(10722)
世界(10549)
技术(10355)
业经(9709)
教育(9405)
(7776)
理论(7556)
技术经济(7373)
统计(7315)
经济问题(6419)
现代(6381)
共检索到24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  张少东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系统梳理中国金融发展的典型事实,概括总结中国的金融监管周期,厘清金融结构变动与金融监管变迁的理论逻辑关系,对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及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金融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演进优化;而金融监管则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大致历经了严格监管-适度监管-强化监管-适度监管-强化监管五个阶段,当前处于强化监管时期。从金融功能观视角来看,经济发展、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之间并非存在以往认为的单向关系,而是存在彼此作用的反馈循环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金城  李成  
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导致经济繁荣时期的贷款扩张和经济衰退时的贷款紧缩。《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资本监管约束,在经济衰退时会促使银行形成信贷萎缩效应,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次贷危机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创新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减轻顺周期的影响,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逆周期动态调整的资本监管制度,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协调运用与宏观经济运行相逆的货币政策,协调各宏微观监管部门,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学菲  
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反思的焦点。逆周期监管是解决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一剂良方,若想让这剂良方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从逆周期监管工具选择到制定逆周期监管模式,再到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具体落地,每一步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和调整。但由于联席会议制度不成熟、分业监管体制存在漏洞、法律缺位等原因,导致监管体制存有缺陷,实施中的逆周期监管工具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逆周期监管成本计算问题也还未提上日程,这一系列难点导致推进逆周期金融监管困难重重。文章重点分析了推进逆周期监管过程中存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学菲  
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反思的焦点。逆周期监管是解决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一剂良方,若想让这剂良方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从逆周期监管工具选择到制定逆周期监管模式,再到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具体落地,每一步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和调整。但由于联席会议制度不成熟、分业监管体制存在漏洞、法律缺位等原因,导致监管体制存有缺陷,实施中的逆周期监管工具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逆周期监管成本计算问题也还未提上日程,这一系列难点导致推进逆周期金融监管困难重重。文章重点分析了推进逆周期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征  
金融经济周期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金融市场对经济周期干扰的一个突出表现。我国金融经济周期也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对金融与经济采取"一分法"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是时代的需要。运用金融经济周期的理念搞好金融宏观监管,是保障我国金融市场有效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放大的一个根本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放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时代金融业的重大创新,它的运行具有重要价值。但互联网金融在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下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保证金融的健康运行,必须进行逆周期监管。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效应问题,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在顺周期性效应下的运行风险及其特点,基于此,建议建立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加强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顺周期性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动态拨备计提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行的风险预警与安全评估机制,以及加强立法监管等缓释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放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时代金融业的重大创新,它的运行具有重要价值。但互联网金融在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下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保证金融的健康运行,必须进行逆周期监管。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效应问题,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在顺周期性效应下的运行风险及其特点,基于此,建议建立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加强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顺周期性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动态拨备计提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行的风险预警与安全评估机制,以及加强立法监管等缓释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春婵  
在对不同主体的信用评级监管依赖以及评级亲周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评级亲周期性促使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信用评级下调会使商业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会使受到评级约束的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会通过评级扳机条款导致借款人流动性压力增加,进而强化金融危机传导,并且,金融危机的传导和恶化会由于信用评级亲周期性再次引发评级下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继晔  李依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手段,旨在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降低时间维度的系统性风险积累。巴塞尔协议Ⅲ建议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和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之间的正缺口(GAP)挂钩,一些国家已经据此建立了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但并未就该规定提供实施细则。本文认为:以社会融资规模(增量)/GDP指标及其6季度移动平均值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挂钩指标可以细化逆周期资本计提具体标准,能够有效预测到金融体系的脆弱时期并抑制信贷的过度扩张,从而在经济上行周期增加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健全金融监管,经济下行周期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是典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指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巴曙松  尚航飞  
2019年11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实施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并建议各国监管当局可以针对信贷过快增长的信贷部门实施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缓解特定信贷部门的周期性失衡。我国虽然在2013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条款,但至今尚未出台或公布具体的逆周期资本监管细则和要求。为此,我国银行业应以部门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出台为契机,尝试运用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调控经济部门的杠杆率,借鉴部门逆周期监管理念细化MPA考核指标,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逆周期监管指标体系,持续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适时出台逆周期资本监管实施细则,不断提升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方波  
本文通过对中国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形成的合力是非标发展先膨胀后萎缩的重要原因,其中金融加杠杆和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缺失导致非标初期快速膨胀;随后金融去杠杆、加杠杆与演进式监管的叠加导致非标进行结构性调整,但总量依然在上升;在金融去杠杆和统一监管下非标逐步呈现萎缩态势。因此,在遵循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的大逻辑下需要从到期后不续作、资产证券化、非标流转和转为表内四个方面实现非标的理性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震  梁少锋  吕君临  
美国历史上曾三次启动金融去监管化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源自增强本土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初衷,但都止步于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特朗普上台后,出于提振经济和巩固政治地位的考虑,于次贷危机十年后,再次开启金融去监管化进程。与此前三轮不同的是,本轮改革更为务实,并且存在退出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在此情形下,如何在维护金融业国际竞争力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以谋求未来全球金融版图中的一席之地,各国再次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本文认为,短期内,我国宜坚持防风险和去杠杆目标,维持中性偏紧的金融监管环境;中长期,宜抓住国际监管趋缓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岷峰  葛虎  
金融危机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周期性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顺周期性,致使产生危机的因素不断积累。因而如何从逆经济周期的角度对产生金融危机的因素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当今各国金融当局关注的首要职责,而构建预警体系成为进行监管的首要内容。本文以此为背景,就构建我国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预警体系进行了探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婵婵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