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3)
- 2023(10925)
- 2022(8850)
- 2021(8134)
- 2020(6755)
- 2019(15313)
- 2018(14775)
- 2017(27983)
- 2016(14589)
- 2015(16699)
- 2014(16246)
- 2013(16513)
- 2012(15761)
- 2011(14723)
- 2010(14728)
- 2009(14252)
- 2008(13206)
- 2007(11676)
- 2006(10812)
- 2005(10162)
- 学科
- 济(87172)
- 经济(87098)
- 管理(37724)
- 业(35897)
- 方法(31552)
- 数学(28700)
- 中国(28531)
- 企(28513)
- 企业(28513)
- 数学方法(28494)
- 融(27269)
- 金融(27268)
- 银(24390)
- 银行(24366)
- 行(23728)
- 地方(20844)
- 财(17240)
- 农(16880)
- 制(15845)
- 贸(15754)
- 贸易(15739)
- 业经(15580)
- 易(15355)
- 学(15198)
- 地方经济(13011)
- 中国金融(11436)
- 农业(11426)
- 体(11222)
- 环境(11182)
- 务(10261)
- 机构
- 大学(222761)
- 学院(219432)
- 济(112892)
- 经济(111104)
- 研究(85600)
- 管理(77787)
- 中国(72843)
- 理学(66279)
- 理学院(65508)
- 管理学(64492)
- 管理学院(64109)
- 财(49697)
- 科学(47191)
- 京(46857)
- 所(43363)
- 财经(39859)
- 研究所(39363)
- 经济学(39170)
- 中心(38781)
- 经(36421)
- 经济学院(35244)
- 农(33915)
- 江(31234)
- 北京(30467)
- 院(30007)
- 财经大学(29918)
- 业大(27577)
- 范(27013)
- 师范(26763)
- 农业(26465)
- 基金
- 项目(140145)
- 科学(111720)
- 基金(106679)
- 研究(101361)
- 家(93457)
- 国家(92801)
- 科学基金(78583)
- 社会(70049)
- 社会科(66856)
- 社会科学(66841)
- 基金项目(54664)
- 省(49998)
- 自然(47659)
- 自然科(46631)
- 自然科学(46612)
- 自然科学基金(45807)
- 资助(45089)
- 教育(44579)
- 划(43043)
- 编号(37027)
- 部(32928)
- 重点(32339)
- 发(31933)
- 国家社会(31554)
- 成果(30929)
- 中国(29611)
- 教育部(28751)
- 创(28738)
- 创新(27293)
- 人文(27206)
- 期刊
- 济(125085)
- 经济(125085)
- 研究(74412)
- 中国(44145)
- 融(37482)
- 金融(37482)
- 财(36564)
- 学报(32883)
- 科学(31822)
- 农(31154)
- 管理(30358)
- 大学(25477)
- 学学(24381)
- 经济研究(22674)
- 财经(21802)
- 农业(20498)
- 经(18961)
- 技术(16696)
- 问题(16479)
- 贸(15802)
- 国际(15320)
- 业经(15206)
- 世界(15028)
- 教育(14337)
- 技术经济(12468)
- 统计(12301)
- 业(11326)
- 理论(10637)
- 策(10282)
- 经济问题(10058)
共检索到350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创 谢敬轩
本文从职能发挥能力和冲击抵御能力两个方面对中国金融稳定态势进行测度,并结合动态CRITIC赋权法合成综合金融稳定指数,运用TVP-VAR模型实证探究中国金融稳定与经济、金融周期的交互影响及其状态相依性特征。研究表明:第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金融稳定已由大幅震荡转变为小幅波动态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未对中国金融稳定整体格局构成严重冲击。第二,金融体系职能发挥能力和冲击抵御能力对经济、金融周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和非对称性特征。第三,金融稳定不仅会制约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样也会受到经济和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背离将显著抑制金融体系职能发挥能力和冲击抵御能力。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促进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阮卓阳
本文通过对全球68个主要经济体198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高涨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同时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相比之下,金融正常期的经济增长率更高,同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更强。这意味着,只有当金融周期处于相对平稳的正常状态时才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反之,不论金融周期过热还是过冷,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都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无论金融周期处于何种阶段(高涨期、衰退期或正常期),金融波动的增加都伴随着更低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意味着,金融波动的增加不仅会显著削弱一国的经济增长,同时...
关键词:
金融周期 金融波动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铖 梁婉群 马永谈
本文基于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1981Q1-2018Q2的季度样本数据,在使用HP滤波法测度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周期划分方法和面板Probit模型,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动态演变的金融稳定效应及驱动成因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的"顺周期效应"并不显著,"异步"演化时金融不稳定却频繁发生。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动态交织演变对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其演化机制和驱动成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样本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既要关注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同步"时的顺周期效应,还应高度重视"异步"时的风险演化机理与应对问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金融加速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夏晓华 彭方平 展凯
我国是否逼近"明斯基时刻"成为当前经济关注的热点。本文首次基于明斯基周期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构建投资负债系统模型,应用面板VAR模型,从公司层面实证研究我国经济是否存在明斯基周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主体负债率在经济扩张期呈现显著的逆周期性,负债对投资的负向影响在经济扩张期表现最为显著,上述两点结论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核心观点相冲突,说明根植于西方自由金融市场土壤的明斯基周期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当前阶段也存在"金融拖拽效应",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中要进一步明确去杠杆的重要性。
关键词:
明斯基周期 金融不稳定 投资 面板VAR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燕燕 杨延玲
数字经济通过赋能传统金融使我国金融周期波动呈现新特征.本文通过构建嵌入知识信息和抵质押融资约束的多部门DSGE模型,考察知识信息冲击、资产偏好冲击以及抵质押率冲击对我国金融周期核心解释变量信贷和资产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抵质押机制放大了我国金融周期的波动;数字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能够缓解抵质押机制的放大效应,进而达到熨平我国金融周期的效果;数字经济对于资产价格膨胀的熨平作用较信贷扩张显著。因此,我国金融体系应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同时平衡好数字化水平提升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梅 李晓荣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和外部冲击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而股票作为风险资产敏感性更强。在经济上行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增强。
关键词:
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经济周期波动 风险资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刘晓宇
本文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全球金融周期和中国经济周期,构建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先行于中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溢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来说,全球的房价、利率、宏观杠杆和总资本流动周期都显著影响中国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存在明显时滞,且全球宏观杠杆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最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创 徐曼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中国的金融形势指数,以此考察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并进一步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先行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周期长度大致为3年,且存在长扩张短收缩的非对称性特征;金融冲击的"产出效应"不如"价格效应"明显,金融形势好转所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金融形势恶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晶 孙涛
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息息相关。1998年以来的我国房地产周期置身于全球地产泡沫的危言之中,格外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驱动本轮房地产周期的增长面、宏观面与制度面因素,并利用1992—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指出无论是房地产业发展还是房地产价格总水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会呈稳中趋升的态势。文章进而指出,本轮房地产周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政府担保风险以及长存短贷的期限错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努力解决银行业自身问题、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以及有效监管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业。
关键词:
房地产周期 驱动因素 金融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李想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清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尽可能避免经济运行出现过度波动,财政政策成为各国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常用工具。通过用HP滤波方法剔除掉中国产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中的趋势成分后,用产出缺口、财政收入缺口、财政支出缺口和财政赤字缺口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财政周期性波动中的财政赤字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明显的稳定效应,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关键词:
财政周期 缺口 波动 经济稳定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永谈 鲁静怡 林萍 谢权斌
本文基于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1981Q1-2018Q2的季度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框架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FEVD)方法,在测度多维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联效应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关联效应差异,且受到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周期繁荣期和衰退期,经济对信贷市场的影响更突出,而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股票市场的这一效应受金融周期因素的影响较弱。经济平稳运行更有利于信贷市场的良好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监管当局应认识到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因素的差异性效应,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重视债券市场发展的经济影响,主动实施宏观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