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0)
- 2023(11236)
- 2022(9267)
- 2021(8488)
- 2020(6855)
- 2019(15741)
- 2018(15107)
- 2017(29183)
- 2016(15186)
- 2015(16989)
- 2014(16797)
- 2013(16938)
- 2012(16291)
- 2011(14892)
- 2010(15233)
- 2009(14472)
- 2008(13574)
- 2007(11998)
- 2006(11103)
- 2005(10625)
- 学科
- 济(79193)
- 经济(79132)
- 业(41863)
- 管理(38813)
- 中国(31747)
- 企(30782)
- 企业(30782)
- 方法(27776)
- 融(27476)
- 金融(27476)
- 数学(25383)
- 数学方法(25289)
- 银(25106)
- 银行(25093)
- 行(24472)
- 地方(23682)
- 农(20644)
- 财(19258)
- 贸(16523)
- 贸易(16504)
- 业经(16284)
- 制(16091)
- 易(16073)
- 农业(14818)
- 地方经济(13099)
- 发(12723)
- 务(11845)
- 财务(11821)
- 财务管理(11805)
- 中国金融(11438)
- 机构
- 学院(217695)
- 大学(217029)
- 济(108773)
- 经济(106991)
- 研究(84625)
- 管理(78281)
- 中国(72920)
- 理学(65491)
- 理学院(64757)
- 管理学(64034)
- 管理学院(63631)
- 财(50184)
- 京(47123)
- 科学(44894)
- 所(42446)
- 财经(39019)
- 中心(38753)
- 研究所(37975)
- 经济学(36230)
- 经(35626)
- 农(32835)
- 经济学院(32731)
- 江(31989)
- 北京(31299)
- 院(30046)
- 财经大学(29089)
- 范(27828)
- 师范(27585)
- 州(26581)
- 融(25860)
- 基金
- 项目(135158)
- 科学(107840)
- 研究(102823)
- 基金(99990)
- 家(86090)
- 国家(85372)
- 科学基金(72853)
- 社会(69598)
- 社会科(66425)
- 社会科学(66414)
- 基金项目(51176)
- 省(50090)
- 教育(45436)
- 自然(42489)
- 划(42319)
- 资助(42004)
- 自然科(41537)
- 自然科学(41529)
- 自然科学基金(40822)
- 编号(39769)
- 发(35772)
- 成果(33029)
- 部(31489)
- 重点(31017)
- 国家社会(30406)
- 发展(30087)
- 展(29598)
- 中国(28538)
- 课题(28528)
- 创(28357)
- 期刊
- 济(124245)
- 经济(124245)
- 研究(77365)
- 中国(49141)
- 融(40159)
- 金融(40159)
- 财(37386)
- 农(31790)
- 管理(31436)
- 科学(28548)
- 学报(28019)
- 大学(22346)
- 经济研究(22097)
- 农业(21415)
- 学学(21047)
- 教育(21034)
- 财经(20418)
- 业经(18428)
- 技术(17962)
- 经(17758)
- 问题(16608)
- 贸(16074)
- 国际(15754)
- 世界(14500)
- 业(11866)
- 技术经济(11746)
- 统计(10393)
- 经济问题(10294)
- 理论(9777)
- 现代(9742)
共检索到360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庆生 谷宏伟 马玉杰
尽管国内外的多数经验研究显示了金融发展引致经济增长,但对中国情况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金融部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考察中国的金融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考察我国在1995-2005年期间金融发展是否对投资和增长发挥了重要影响,以及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聂名华 徐英杰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推导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并利用1985—201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技术的吸收水平间接引致生产技术进步,进而成为增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调节经济增长的长期失衡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可行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德彬 刘莎 裴一潼
本文选取了2002—2012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及金融发展相关指标作为样本,对影响消费支出的诸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货币化程度、证券市场发达程度越高,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越大,而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程度与消费支出呈反比。此结果说明,若要通过增加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应发展基础证券衍生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化。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消费增长 回归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张兰 王乐
本文利用1998~2015年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计量模型中,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当金融发展增速超过实体部门经济增速24. 34%时,金融发展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当增速差异不高于24. 34%时,金融发展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廷春
发育良好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有关研究成果以及国际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 ,建立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 ,并运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 :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金融深化理论与利率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 ;不能单纯追求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 ,应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志
在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经济货币化比率异常等一些令人困惑之处,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通过剔除虚假成分得到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同时,将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间的"供给主导"、"需求遵从"理论假说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说:虽然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最后是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增长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何理 孟蔚洋
对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增长的最直接因素,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正式制度的作用得到了更多关注,例如根植于文化和历史之中的信任,因而探讨信任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26个省份2010—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信任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信任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信任影响经济金融的路径,本文分为个体特征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满意度和对政府信心度可以显著地提高信任水平,同时文革历史事件和南北区域异质性对于信任均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中国未来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继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任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政府公信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廷春 夏金霞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何理 孟蔚洋
对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增长的最直接因素,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正式制度的作用得到了更多关注,例如根植于文化和历史之中的信任,因而探讨信任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26个省份2010—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信任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信任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信任影响经济金融的路径,本文分为个体特征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满意度和对政府
关键词:
信任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政府公信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白钦先 张志文
本文采用GMM估计量,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投资、出口、进口、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通货膨胀)作为条件信息集,对金融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债券市场规模发展、银行对私人信贷扩张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提高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规模发展和波动性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投资规模扩张,进而驱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债券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连刚 王树锋
文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对金融政策改革以更好的推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立 雷中豪
选取1997~2017年和2013~2017年两个时间段总体、省际经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运用单阈值门限面板回归模型、三阈值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金融超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研究得出,1997~2017年中国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2013~2017年中国"金融超发展"显著地抑制了实体经济增长;金融膨胀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当金融发展未造成物价水平CPI高于阈值时,会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当金融超发展造成物价水平CPI高于阈值时,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三阈值模型中的中间阈值点是宏观政策转换最佳时点。因此,可以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求解阈值点办法来考察中国"金融超发展"现象,中国应逐步降低金融部门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让金融部门和金融资产更高质量服务于实体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超发展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门限阈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艳伟 李恒炜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层次递进的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赖明勇 阳小晓
本文针对中国 1 978— 2 0 0 0年期间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证明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其中 ,金融中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金融中介部门效率 ,提高以及金融中介部门对非金融中介部门外部效应两条途径实现 ;同时 ,经济增长对金融中介发展也有反向带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金融中介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金融中介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 ,这说明我国金融中个发展基本处于是“需求带动型”附段。
关键词:
金融中介 外部性 供给引导 需求带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