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3)
- 2023(17306)
- 2022(14174)
- 2021(13168)
- 2020(11035)
- 2019(25002)
- 2018(24368)
- 2017(46734)
- 2016(24479)
- 2015(27952)
- 2014(27510)
- 2013(27097)
- 2012(25178)
- 2011(22655)
- 2010(22652)
- 2009(21552)
- 2008(20205)
- 2007(17743)
- 2006(15693)
- 2005(14341)
- 学科
- 济(118474)
- 经济(118332)
- 管理(75650)
- 业(68874)
- 企(57804)
- 企业(57804)
- 方法(47150)
- 数学(41953)
- 数学方法(41429)
- 中国(35356)
- 财(30485)
- 融(29254)
- 金融(29251)
- 银(27731)
- 银行(27713)
- 农(26739)
- 行(26693)
- 制(26178)
- 地方(25262)
- 业经(24688)
- 贸(20947)
- 贸易(20930)
- 易(20443)
- 学(20344)
- 务(18932)
- 财务(18868)
- 财务管理(18826)
- 体(18225)
- 企业财务(17948)
- 农业(17780)
- 机构
- 大学(351588)
- 学院(349771)
- 济(161065)
- 经济(158161)
- 管理(134213)
- 研究(120342)
- 理学(115081)
- 理学院(113895)
- 管理学(112062)
- 管理学院(111408)
- 中国(99537)
- 财(75446)
- 京(72941)
- 科学(66659)
- 财经(59690)
- 所(58153)
- 中心(57072)
- 经(54314)
- 经济学(52338)
- 研究所(52254)
- 江(50895)
- 农(49906)
- 经济学院(46901)
- 北京(46098)
- 业大(45528)
- 财经大学(44444)
- 院(43536)
- 范(42838)
- 师范(42426)
- 州(40148)
- 基金
- 项目(229981)
- 科学(183748)
- 基金(171773)
- 研究(170165)
- 家(148158)
- 国家(146995)
- 科学基金(127723)
- 社会(113817)
- 社会科(108261)
- 社会科学(108237)
- 基金项目(89548)
- 省(86166)
- 自然(79315)
- 教育(77766)
- 自然科(77544)
- 自然科学(77525)
- 自然科学基金(76168)
- 划(72514)
- 资助(70522)
- 编号(66291)
- 成果(54077)
- 部(52833)
- 重点(51740)
- 发(49739)
- 国家社会(49165)
- 创(48008)
- 制(46772)
- 教育部(46551)
- 课题(45685)
- 创新(45175)
- 期刊
- 济(178390)
- 经济(178390)
- 研究(109456)
- 中国(70171)
- 财(59699)
- 管理(52723)
- 学报(48832)
- 科学(47472)
- 融(46577)
- 金融(46577)
- 农(45637)
- 大学(39542)
- 学学(37518)
- 技术(31356)
- 财经(31336)
- 教育(31242)
- 农业(30293)
- 经济研究(29846)
- 经(27080)
- 业经(25043)
- 问题(22828)
- 贸(20266)
- 国际(18555)
- 世界(18383)
- 技术经济(18341)
- 统计(17909)
- 理论(16610)
- 策(16054)
- 业(15968)
- 版(15294)
共检索到538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先国 武鑫
本文通过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分析,说明我国金融制度功能仍然滞后于实体经济的需要,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金融模式并不存在内在稳定的独特优势。中国经济应对金融波动主要依赖资源的行政性配置。这种依赖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困境,恶化收入分配关系,反而会累积系统性风险。因此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化转型仍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并不是金融转型的惟一目标;可以借鉴德国金融模式,寻找金融自由和金融稳定并存的条件。
关键词:
中国金融体系 金融转型 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蔚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金融危机总是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如影相随,这使得人们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为了实现经济整体的资源有效配置,防止对健全银行的挤兑,政府对其救助是必要的,相反却没有必要救助不健全的银行。本文以日本为案例,跨越时间维度,建立银行停业假说对日本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两次金融危机——昭和金融恐慌和平成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进一步探讨政府救助的含义与影响,以期加深对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及政府干预的经济学理解及解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书江
建立研究全球经济的数学模式 ,分析这个数学模式 ,可以找到宏观经济学的两个规律 ,社会积累的必然性规律和价值转移规律。应用这两个规律能够很容易地从理论上找到形成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以及遏制、消除危机的方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孙进 汪川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角度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对于真实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显示,外部冲击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渠道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而较大的冲击甚至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融资中介功能的丧失。这样,企业部门的融资困境会使得投资和产出水平大幅缩减,从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局面。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包括1929年的"大危机"、1990~1991年的经济萧条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本文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解释力,从而揭示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效应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燮刚
在危机预期和信用紧缩相互强化、相互推动的过程中,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削弱甚至丧失。政府主导的协同救市对于填补市场组织真空、稳定市场和化解危机至关重要。为有效应对危机,本文给出了两条旨在恢复市场自救的救市措施。作者对危机预期下政府救市和市场自救的关系处理,既是处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关系的重要探索,也给出了政府在设计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政策组合时的关系论经济原则。
关键词:
危机预期 协同救市 市场自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伊凡
在经过著名的“柯立芝繁荣”后,美国在1929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先是股市崩盘,银行倒闭,接着工业停摆,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通过资本市场波及到了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后,另一场世界金融危机在华尔街拉开序幕,从2008年8月美国两大房贷巨头股价暴跌开始,导致美国多家次贷机构破产,包括雷曼兄弟在内的五大投行无一幸免,全球贫困人口陡增5000万人。文章通过对两次危机的对比分析,分别阐述两次危机的成因,同时对二者的相似度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栗燕杰
从世界各国与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看,重大危机往往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从社会保障制度诞生起,经济危机一直有消极、积极两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虽然从短期看,经济危机约束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张的经济基础,但经济危机背景下公众的安全需求越强烈,相应要求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危机对完善社会制度而言,更是契机。
关键词:
经济危机 社会保障 安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大卫·科茨
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体制危机开始出现。新自由主义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促进了一系列长期的经济扩张,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为这次体制危机埋下了根源。历史表明,未来的经济结构中,政府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扩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文艳 吴书胜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金融存量规模扩大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东西部地区为正相关,中部地区为负相关。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效应受危机时间点的影响,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效应不一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文光 刘海梅 冀丽 鲍雨佳
愈演愈烈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全球FDI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但经济危机也为中国提高外资质量、调整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FDI增长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FDI法律法规科学化、FDI区域分布合理化、FDI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保持并增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关键词:
经济危机 中国 FDI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峰
本文认为,在新的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形成的确有变化,独立的金融危机确定更为频繁,经济危机也可能具有更强烈的金融色彩,但不同意,在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经济危机日益转变为金融危机形式,工商业危机很少或不再发生了的观点。本文还认为这次危机不论从美国看还是从全球看,都是一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尽管金融危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先导性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梅
阿根廷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该国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金融制度本身的脆弱性,对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不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以及经济的发展过度依靠外资等。阿根廷90年代金融改革的突出特点是经济的美元化和外国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因而当美元流入减少时,其经济必然出现通货紧缩,导致危机爆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薛敬孝 吴亦力
本文以美国经济周期运动为背景,讨论了30年代以来美国全融制度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通过对金融制度的三个特性(即适应性、稳定性和效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金融改革经历了单纯强调效率、单纯强调稳定和效率与稳定并重的三个阶段。而上述改革进程又与经济周期的进程密切相关,其对立统一过程突出地表现为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本文还论述了货币政策在上述金融改革进程中的变化,并分析了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价格、货币——收入关系的变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仁良 缪钧伟
从八十年代初到最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的经济,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由繁荣到泡沫形成再到目前的通货紧缩的过程。 东南亚国家由八十代初开始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加宁
1997年7月始自泰国的这场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历时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以为这场危机会很快结束,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人们的乐观预期。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场危机不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阶段划分,数着危机的“波数”,结果是越数越多,金融危机的脚步不仅没有停止下来,而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