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5)
2023(4999)
2022(4179)
2021(4096)
2020(3382)
2019(8227)
2018(7753)
2017(14630)
2016(7502)
2015(8624)
2014(8023)
2013(8483)
2012(8015)
2011(7653)
2010(7320)
2009(6873)
2008(6807)
2007(5603)
2006(5038)
2005(4840)
作者
(20188)
(16899)
(16779)
(16296)
(10888)
(8004)
(7583)
(6603)
(6519)
(6053)
(5866)
(5566)
(5536)
(5453)
(5442)
(5329)
(5039)
(4939)
(4924)
(4432)
(4271)
(4148)
(3919)
(3909)
(3899)
(3812)
(3662)
(3348)
(3341)
(3326)
学科
(39147)
经济(39117)
方法(17799)
管理(16664)
数学(16536)
数学方法(16433)
(14722)
中国(13552)
(11121)
贸易(11112)
(10973)
(10964)
企业(10964)
(7985)
关系(7318)
(6919)
(6472)
(6451)
金融(6451)
(6344)
银行(6342)
(6239)
业经(5747)
(5733)
(5661)
农业(4765)
(4748)
对外(4746)
(4722)
(4721)
机构
大学(112631)
学院(106970)
(59456)
经济(58801)
研究(45767)
管理(38103)
中国(37985)
理学(32515)
理学院(32137)
管理学(31729)
管理学院(31523)
(25754)
(24850)
科学(22799)
(22608)
经济学(21228)
财经(20759)
研究所(20456)
(19380)
中心(19257)
经济学院(19130)
北京(16833)
(16009)
财经大学(15859)
(14413)
科学院(13883)
(13386)
师范(13306)
(13279)
研究中心(13231)
基金
项目(68894)
科学(55733)
基金(54793)
研究(50787)
(48229)
国家(47962)
科学基金(40434)
社会(36240)
社会科(34631)
社会科学(34625)
基金项目(27209)
资助(24038)
自然(23877)
自然科(23422)
自然科学(23416)
自然科学基金(23064)
教育(22885)
(20744)
(19571)
中国(18681)
(17917)
编号(17418)
国家社会(17263)
教育部(15950)
重点(15919)
成果(15322)
(14731)
人文(14266)
大学(14056)
社科(14017)
期刊
(60517)
经济(60517)
研究(39907)
中国(23007)
(18420)
管理(15774)
科学(15493)
学报(15293)
(14642)
金融(14642)
(13063)
大学(12481)
经济研究(12411)
财经(11555)
学学(11477)
(10964)
国际(10176)
(10158)
世界(9744)
教育(9243)
农业(9172)
问题(8377)
技术(8139)
(6388)
业经(6065)
统计(5765)
技术经济(5645)
经济问题(4789)
(4699)
贸易(4699)
共检索到17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徐奇渊  
2007年中后期开始,有关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应对措施成为关注的热点。结构说、成本说,还是需求说?本文评析了三种视角,并通过探寻贸易顺差的来源,为解决通胀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宁  
虽然国内文献证明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于我国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原因,或者我国货币政策持续扩张的原因,则很少给予理论解释。通过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发现无论是长期动态还是短期动态,我国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季度数据和Barro-Gordon模型的含义都是一致的。因此,我国存在用货币政策推高经济增长的行为。这一行为提高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产生正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立柱  胡日东  
文章引入一个利用核心货币、产出缺口以及通货膨胀历史解释通货膨胀的模型,并检验核心货币能否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历次通货膨胀。结果说明,核心货币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说明政府当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但是也要从其他方面采取对策控制通货膨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正新  
在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的视角下,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宏微观经济模型组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探究通货膨胀预期陷阱的基本范畴、理论模型、生成机理、社会经济效应和对策等理论问题,这有别于目前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效用函数和损失函数来分析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万山  
在与有弹性钉住通货膨胀相一致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问题中,本文将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目标变量影响的时滞引入损失函数,并分别在确定性等价条件下,以及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条件下给出了最优的利率反应函数,进而讨论了模型参数以及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最优利率反应函数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鹄  
通货膨胀释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丁鹄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认识,现在理论界看来比较一致。我也是坚决反对通货膨胀的,十几年来发表过不少意见。现在只就若干个还不大一致的概念涵义,谈些个人看法。(一)通货膨胀与货币量增长不同,不是同一个概念。后者是指现钞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初览蔡重直博士的专著《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颇为作者感到担心:这部以通货膨胀命名的专著,不仅篇、章的题目上只出现过一次通货膨胀的字样,而且其内容(至少在篇幅上)也大都与通货膨胀不直接相关。及至细读一遍之后,掩卷沉思,方才体会到作者的深心:他在这里研究的不是一般的通货膨胀问题,而是特殊的、中国的通货膨胀。立意于此,作者自然不会以罗列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治胀方略为能事,而是致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飞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胀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经验分析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货币供给是通胀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是。已有的文献未能对这种分歧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滞后阶数和不同频率的数据是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指出,在面对多变量VAR模型和存在前瞻性货币供给行为时,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将会失效,因此,不能依赖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判断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胀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通胀率预测误差的分解,本文发现,我国货币供给在引发和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龙  刘澜飚  
本文采用创新的广义通胀和实体经济流通货币变量,通过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VAR模型研究我国流通货币变化对广义通胀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货币变化短期内并不能解释广义通胀的变化,并提出进口依赖度提升带来输入性通胀和资产市场快速扩张等可能的解释。研究还发现国际大宗工业品价格和通胀预期对于广义通胀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洪武  李新鹏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和房产价格快速上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仁和  
本文研究货币幻觉是否有助于解释中国低通胀环境下股票价格膨胀机制。应用动态戈登增长模型,将反映股市估值水平的红利-股价比率分解为代理效应、通货膨胀风险溢价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三个动态部分。中国股票市场的这三个动态分解部分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代理效应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溢价效应的解释力弱,而通货膨胀解释了货币幻觉效应时序变化的较大部分,说明近十年来我国股市两次暴涨主要是在长期低通货膨胀背景下,通过投资者的货币幻觉引起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艾德文  
寻找有效缓解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新对策艾德文所谓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之说,没有普遍性的实证依据。寻找我国摆脱通货膨胀困扰的对策时,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而应把经济增长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为此,需要突破某些传统观念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弘  姜国麟  
本文从若干通货膨胀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了1985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论文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利用1985~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通货膨胀若干理论模型进行实证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能较好地解释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模型是政策失误假设理论模型。通过对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比较,我们认为间接统计推断方法更具一般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渠慎宁  江贤武  
以往研究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对中国经济解释力不强,本文则通过构建总供给函数来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1985~2007年二十三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度数据,对引入产出缺口的总供给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产出缺口说",即中国经济中较大的产出缺口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当年通货膨胀率,上一年通货膨胀率主要通过增大上一年的产出缺口来影响本年经济增长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李庆  
根据中国2000-2012年间相关经济数据,构造中国货币关于利率的需求函数,使用消费者剩余法估算了福利损失。考虑该算法的局限性,在MIU模型框架中,对福利损失进行了重新估算;进一步地,在MIU模型中加入了财税政策这一变量,重新定义并考察了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发现有了财税政策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显著减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