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3)
2023(6746)
2022(5690)
2021(5466)
2020(4533)
2019(10832)
2018(10487)
2017(19889)
2016(10475)
2015(12033)
2014(11853)
2013(12063)
2012(11694)
2011(10950)
2010(10926)
2009(10183)
2008(10133)
2007(8656)
2006(7882)
2005(7311)
作者
(30896)
(26496)
(26084)
(24929)
(16853)
(12465)
(11871)
(10177)
(10101)
(9432)
(9378)
(8784)
(8637)
(8621)
(8579)
(8033)
(7784)
(7661)
(7467)
(7243)
(6830)
(6420)
(6240)
(6000)
(5982)
(5809)
(5759)
(5433)
(5354)
(5349)
学科
(55186)
经济(55135)
方法(24174)
管理(21926)
(21861)
数学(21697)
数学方法(21548)
(21006)
贸易(20996)
(20416)
中国(16778)
(14101)
企业(14101)
(13624)
地方(12093)
(10904)
(9861)
(9668)
关系(9567)
农业(9413)
业经(8504)
(8356)
金融(8355)
(8020)
(7895)
出口(7890)
出口贸易(7890)
(7674)
银行(7654)
环境(7541)
机构
大学(165136)
学院(159735)
(81773)
经济(80797)
研究(66852)
管理(54470)
中国(50456)
理学(46828)
理学院(46184)
管理学(45451)
管理学院(45172)
科学(37861)
(35944)
(34440)
(33840)
研究所(31621)
经济学(28483)
中心(27666)
财经(27644)
(26609)
经济学院(25944)
(25477)
(23779)
北京(23331)
(22039)
师范(21859)
(21815)
科学院(21257)
农业(21031)
业大(20924)
基金
项目(105252)
科学(83357)
基金(80473)
研究(76192)
(71929)
国家(71482)
科学基金(58811)
社会(51908)
社会科(49418)
社会科学(49410)
基金项目(41396)
自然(35864)
自然科(35072)
自然科学(35058)
(34957)
自然科学基金(34491)
教育(33824)
资助(33774)
(32022)
编号(27835)
(26030)
中国(24885)
重点(24707)
(24098)
成果(24095)
国家社会(23803)
教育部(22393)
(20931)
人文(20616)
科研(20161)
期刊
(86301)
经济(86301)
研究(53952)
中国(29271)
学报(26833)
科学(25098)
(24290)
(23297)
大学(20269)
管理(19725)
学学(18749)
(18010)
农业(17097)
经济研究(16724)
国际(16662)
(14563)
金融(14563)
财经(14224)
问题(13338)
世界(13158)
(12501)
教育(12410)
业经(10724)
技术(10517)
(10312)
(8757)
贸易(8757)
技术经济(7845)
图书(7825)
统计(7757)
共检索到248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坤望  宋立刚  
本文以1990—2003年为考察时段,从总体和产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评估。通过对各经济体出口增长来源的分解,我们发现亚太地区的贸易扩张越来越依赖于需求拉动的作用,而从需求方面看,中国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已替代了日本。东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更加紧密的东亚地区贸易关系正在形成,这为今后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利益来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何叶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全球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 ,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对各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亚太地区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很快 ,发达国家在亚洲国家留学生教育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居高不下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大力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黄仁伟世纪之交的亚太地区正在经历着一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巨大变革,这就是按照《茂物宣言》确定的时间表实现整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它的意义在于:其一、表明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开始从市场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珏  
本文利用基于普适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增长4因素分解方程,识别了我国对太平洋沿岸18个国家1998—2019年间进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是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出口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进、出口方向的贡献均超过60%;贸易成本下降对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我国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贸易分解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同质性。此外,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口增长中起到阻碍作用,表明我国同期还从世界其他地区大量进口产品;而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出口增长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贸易壁垒对中美贸易的阻碍在2013年之后持续增强,尤其是在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方向。本文在贸易效应识别和测算领域提供了新的统计分解模型,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区域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凯姆·安德森  宋雷  
世界贸易集团的划分已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欧共体定于1992年实现欧洲共同市场一体化,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相继解体,这两件大事必将促使欧洲其他国家正式或非正式加人共同体,从而形成庞大的欧洲经济集团。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吸收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一举扩大成为美洲经济集团。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评论家认为一个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储玉坤  
一、引言 90年代开始以来,国际贸易随着发达国家相继陷入经济衰退而呈现出疲软势态。199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从上年的7%骤降到3%,降幅高达53%;1992年虽有所回升,但1993年又从上年的4.5%,下降到4%,若与1989年增长率9%相比,只相当于该年增长率的44%。又据西方经济预测机构对1994年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预测,今年世界贸易或能随着西方经济的复苏有所好转,它的增长率可望上升到4.5%,与1992年基本持平。即使这个比较乐观的预测能够实现,也仍属于中速增长的范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一驰  
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和依存,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加深,并从传统的贸易分工向生产体系分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出现了相互支持和相互竞争并存的局面。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世界经济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炜光  
“九七”后香港在亚太地区的贸易角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黄炜光一、香港与中国大陆贸易现况1978年以前,中国大陆与香港两地的贸易规模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推行,两地的经贸往来得到蓬勃发展。自从1979年起,香港产品出口到中国大陆的年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惠芬  
亚太地区运输产业的发展动向与贸易南开大学交通所曹惠芬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以高于世界平均数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在国际贸易中呈强劲上升的趋势,并已占居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除了与该地区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全面规划与支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夏融冰  尹政平  
贸易增长方式变革、数字保护主义升级和数字发展鸿沟加深要求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能力、加强数字贸易规则合作。亚太地区经济体数字经济基础牢固、规则合作需求较为迫切,但由于地区经济体在数字贸易自由化雄心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且大国博弈使地区贸易问题日趋政治化,客观上增加了数字贸易规则合作的难度。目前,亚太经济体通过参与超级区域贸易协定和区域数字经济/贸易协议两种路径积极开展数字贸易规则合作,初步形成区域数字贸易治理合作范例与典型模板。中国应从补齐数字贸易发展短板、完善数字贸易国内规则、深化区域数字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区域规则谈判、鼓励数字企业规则实践等方面提升参与数字贸易治理的能力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绍媛  
运用1997~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和GDP的统计数据,通过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服务贸易与GD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尤其是服务出口额对于GDP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服务进口额和服务贸易总额,表明目前我国服务出口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服务进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李善同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李善同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亮  Ayan  
基于Feenstra等人的理论方法,本文利用2000-2007年相关年份数据度量我国省份国际贸易增长的两个源泉——外延边际和内延边际,体现贸易多样性的外延边际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显著因素,略高于内延边际;实证发现新兴工业国逐渐成为我国贸易多样性拉动增长的重要新市场。在多样性增长的影响变量方面,贸易显性或掩性壁垒成为限制因素,中小企业的贡献显著,外资进入和市场化改革则成为其拉动力量。贸易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成为传统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后的第三大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盛斌  果婷  
本文在分析亚太地区FTAs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协定文本所涵盖的具体法律条款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总体上看,亚太地区FTAs对于"第一代"贸易议题(WTO+)的覆盖率和承诺率高于"第二代"贸易议题(WTO-X)。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新一代贸易条款的覆盖率和约束力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具体议题条款上亚太国家FTAs的涵盖与法律实施水平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应更加重视FTAs中"第二代"贸易政策的重大影响与作用,重新评估与制定新一代贸易和投资政策,通过认识、接纳,逐步推进国内深层次的规制改革,保证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核心利益和战略主导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