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3)
- 2023(8632)
- 2022(6977)
- 2021(6646)
- 2020(5602)
- 2019(12916)
- 2018(12260)
- 2017(24236)
- 2016(12511)
- 2015(14009)
- 2014(13673)
- 2013(14007)
- 2012(13132)
- 2011(11979)
- 2010(12044)
- 2009(11661)
- 2008(10704)
- 2007(9187)
- 2006(8125)
- 2005(7850)
- 学科
- 济(56306)
- 经济(56262)
- 业(34239)
- 管理(30291)
- 融(27942)
- 金融(27942)
- 方法(26675)
- 中国(26194)
- 银(26180)
- 银行(26162)
- 企(25926)
- 企业(25926)
- 行(25345)
- 数学(25078)
- 数学方法(24979)
- 财(16358)
- 制(16284)
- 贸(14521)
- 贸易(14506)
- 易(14351)
- 农(12940)
- 中国金融(11586)
- 险(10923)
- 务(10917)
- 财务(10904)
- 财务管理(10884)
- 保险(10832)
- 业经(10714)
- 企业财务(10485)
- 地方(10092)
- 机构
- 大学(177399)
- 学院(174605)
- 济(89957)
- 经济(88573)
- 中国(65880)
- 研究(65590)
- 管理(63904)
- 理学(53743)
- 理学院(53168)
- 管理学(52515)
- 管理学院(52214)
- 财(43564)
- 京(37550)
- 财经(34836)
- 科学(34248)
- 所(32574)
- 经(32082)
- 经济学(32034)
- 中心(31908)
- 研究所(29556)
- 经济学院(29154)
- 融(28663)
- 金融(28244)
- 财经大学(26637)
- 银(24925)
- 北京(24898)
- 农(24401)
- 银行(23974)
- 院(23237)
- 江(23207)
- 基金
- 项目(112043)
- 科学(89704)
- 基金(86932)
- 研究(81520)
- 家(75453)
- 国家(74946)
- 科学基金(64206)
- 社会(56465)
- 社会科(53935)
- 社会科学(53925)
- 基金项目(44378)
- 自然(39307)
- 自然科(38482)
- 自然科学(38473)
- 资助(37888)
- 自然科学基金(37874)
- 省(37822)
- 教育(35662)
- 划(33501)
- 编号(29762)
- 部(27328)
- 重点(25806)
- 中国(25607)
- 国家社会(25538)
- 成果(24268)
- 发(24129)
- 教育部(24072)
- 创(23133)
- 人文(22445)
- 性(22165)
共检索到278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分析2002—2015年间中国货币结构(包括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变化,并试图从货币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其背后的金融风险。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早期基础货币投放过度依赖外部渠道。以外部资产作为担保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过于被动,这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不稳定的投放可能会使在特定阶段经济过热或者经济下行的情况进一步加剧。第二,中国的M2结构已出现了明显变化。国际收支顺差增速的放缓使得结汇形成的M2规模出现下降。另外,贷款的上升以及类贷款业务扩张使M2的结构和质量变得极不稳定。一方面,经济下行
关键词:
货币结构 美元化 金融风险 类贷款业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分析2002—2015年间中国货币结构(包括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变化,并试图从货币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其背后的金融风险。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早期基础货币投放过度依赖外部渠道。以外部资产作为担保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过于被动,这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不稳定的投放可能会使在特定阶段经济过热或者经济下行的情况进一步加剧。第二,中国的M2结构已出现了明显变化。国际收支顺差增速的放缓使得结汇形成的M2规模出现下降。另外,贷款的上升以及类贷款业务扩张使M2的结构和质量变得极不稳定。一方面,经济下行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另一方面,类贷款业务的扩张又加大了当局的监管难度,这会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未来在关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金融机构自身安全的同时,需要在宏观金融层面,即货币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货币结构 美元化 金融风险 类贷款业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基于2013—2018年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同业业务规模角度出发,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以短期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标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增加了同业业务规模,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中期借贷便利降低了同业业务规模,并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因为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的"空转",警惕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同业业务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文章将中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引入到泰勒货币政策规则模型中,通过NLS和时变参数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估计,再通过马尔科夫两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通货膨胀缺口、金融风险压力和产出缺口的状态进行了识别和区制划分,结合模型估计结果分析货币政策在各种组合区制下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具有“非对称性”和“非线性性”的反应特征;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都是逆周期的,且为较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而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反应规则并不稳定;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相对于金融风险压力和经济产出对通货膨胀的状态更为重视和关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龚香林
国际货币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龚香林作者简介:龚香林,男,年龄30岁,硕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专业。现为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曾康霖教授。当前,国际金融处于动荡不安中。今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自1984年开始实施的泰铢对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东南亚及港澳金融问题”研究小组 林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难题。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压力、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MS-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非线性动态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风险越是处于"高压力"状态,货币供应量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影响效应越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当金融风险处于"中低压力"状态时,市场利率对金融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当金融风险处于"高压力"状态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当金融风险压力较低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促使利率下降,但随着金融风险压力的提高,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下降的效应会越来越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难题。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压力、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MS-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非线性动态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风险越是处于“高压力”状态,货币供应量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影响效应越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当金融风险处于“中低压力”状态时,市场利率对金融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当金融风险处于“高压力”状态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当金融风险压力较低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促使利率下降,但随着金融风险压力的提高,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下降的效应会越来越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兆文
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风险约束环境的变化,即金融机构风险硬约束和社会信用风险软约束的矛盾冲突激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池江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建 李奇霖 冯素玲
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直接原因往往来自流动性冲击。最近几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变局和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困扰越来越大,给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行为探索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构建宏观流动性的周期性纵向结构和"核心-中间-外围"的横向结构,理顺流动性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机理,为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发现来自实体需求、银行信用和监管变化的内生和外生冲击,通过引发信贷结构的变动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冲击路线在中国特有的货币分割和信用分层结构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旨在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需要理解中国独有的流动性冲击结构,站在整个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防止出现"一刀切"治理模式对金融稳定自身的扰动。这需要在深刻分析货币和流动性供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朵 卢珊 王惠文 Sophie van Huellen 王庆超
在中国开放经济体制下的基准货币需求模型中,本文将源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持币成本设为遗漏潜变量,并构建特定的国际金融综合指数(CIFI)作为该潜变量的测度。借鉴机器学习与测度理论,本文利用对数误差修正模型提出了分步降维的CIFI构造算法,构造了长期CIFI和短期CIFI。结果表明,CIFI构造中的无监督降维步骤有助于减少高维金融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实证分析发现,国际机会成本对中国货币需求具有规律性的前导影响,而在2007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应急措施对长期CIFI所代表的非均衡冲击起到明显的阻截效果,对短期CIFI的影响基本是持续不变的。通过综合指数构造与宏观货币需求模型的算法连接,可以利用CIFI的构成结构从前导时间与影响强度两方面追踪冲击货币需求的国际金融风险的具体来源,这为宏观决策者监测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颇有规律的信息。在方法论上,本研究为如何利用模型监测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宏观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夏
次贷危机后,美国持续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金融风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文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和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试图对其影响进行量化研究。模型引入宏观金融风险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选用2007~201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不同部门风险冲击不一,对公共部门冲击的时滞较短,其金融脆弱性明显升高,对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冲击的时滞较长,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CCA SVAR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娜 祁帆 李金胜
本文从宏观总体层面构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以SV-TVP-VAR模型分析国内外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8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并呈现下降趋势;国内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型货币供给量的冲击效应更加直接;国外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期间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较强但冲击在不断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雨柯
文章基于2012—2020年的月度数据和TVP-SV-VAR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增加金融风险,后期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美国宽松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均会推动金融风险上升。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宽松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冲击减小,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渐加强。为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影响,中国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推进“三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构建以内需为导向的出口生产体系;加强物价波动监测预警,发挥结构性财政政策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