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0)
- 2023(18365)
- 2022(15935)
- 2021(15263)
- 2020(12664)
- 2019(29369)
- 2018(28867)
- 2017(54796)
- 2016(29930)
- 2015(33981)
- 2014(33658)
- 2013(32996)
- 2012(30812)
- 2011(27850)
- 2010(27555)
- 2009(25454)
- 2008(25006)
- 2007(21575)
- 2006(18922)
- 2005(16855)
- 学科
- 济(118165)
- 经济(118035)
- 管理(83812)
- 业(78307)
- 企(64521)
- 企业(64521)
- 方法(54994)
- 数学(48158)
- 数学方法(47456)
- 中国(34065)
- 农(31991)
- 财(30468)
- 学(25822)
- 业经(25475)
- 贸(24731)
- 贸易(24720)
- 易(24115)
- 制(22050)
- 地方(21613)
- 农业(20885)
- 理论(19317)
- 银(18808)
- 银行(18750)
- 务(18531)
- 财务(18452)
- 财务管理(18408)
- 和(18386)
- 融(18188)
- 金融(18186)
- 行(17931)
- 机构
- 大学(421864)
- 学院(417749)
- 济(171619)
- 经济(168076)
- 管理(162274)
- 研究(147590)
- 理学(140011)
- 理学院(138454)
- 管理学(135765)
- 管理学院(135050)
- 中国(112901)
- 京(90988)
- 科学(90778)
- 财(78071)
- 所(74511)
- 农(69953)
- 研究所(67951)
- 中心(67333)
- 业大(62587)
- 财经(62106)
- 江(60319)
- 北京(57985)
- 经(56762)
- 范(55336)
- 农业(54998)
- 师范(54744)
- 院(53811)
- 经济学(51925)
- 州(48734)
- 经济学院(46720)
- 基金
- 项目(285046)
- 科学(223636)
- 基金(207987)
- 研究(206245)
- 家(182736)
- 国家(181272)
- 科学基金(154601)
- 社会(129314)
- 社会科(122516)
- 社会科学(122481)
- 基金项目(108739)
- 省(108212)
- 自然(101565)
- 自然科(99231)
- 自然科学(99202)
- 自然科学基金(97407)
- 教育(94912)
- 划(92849)
- 资助(87539)
- 编号(83424)
- 成果(68287)
- 重点(64103)
- 部(63565)
- 发(60349)
- 创(58455)
- 课题(57480)
- 科研(54927)
- 创新(54638)
- 教育部(54296)
- 国家社会(53705)
- 期刊
- 济(185045)
- 经济(185045)
- 研究(126384)
- 中国(81677)
- 学报(69318)
- 科学(63154)
- 农(62990)
- 管理(60426)
- 财(59038)
- 大学(52870)
- 学学(49463)
- 教育(47121)
- 农业(43925)
- 融(39495)
- 金融(39495)
- 技术(36643)
- 经济研究(30574)
- 财经(30406)
- 业经(28257)
- 经(26151)
- 问题(23588)
- 业(23525)
- 图书(23065)
- 贸(21992)
- 理论(20287)
- 国际(20131)
- 技术经济(19906)
- 版(19858)
- 世界(19462)
- 科技(19230)
共检索到626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元鹏 张延 王智强
本文将运用凯恩斯主义的模型来分析国家干预对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依据凯恩斯主义理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的确有着提升需求、扩大产量的作用,货币是非中性的,但在中长期将会引发一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进而转化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货币是中性的。本文通过对1993~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有强烈的同期正相关关系。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同期的"通货膨胀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邹传伟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房价、通胀和货币政策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我国的房价除了取决于供求的力量之外,还受人口结构、财税制度和土地供应制度等因素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1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的流动性对房价和通胀影响显著;(2)我国负利率推升了房价的上涨;(3)货币政策的价格型工具对抑制房价有作用,而且加息对房价的抑制作用超过控制货币供应。
关键词:
房价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鸣 倪玉娟
首先建立开放经济下的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理论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推导出央行利率政策最优反应函数,然后运用VAR方法分析了股价、产出、通胀率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最后运用State-Space方法计算出央行应对资产价格的时变反应系数。本文发现,央行的最优利率政策应对资产价格做出非负反应,反应系数大小与产出的利率弹性和资产内在价值的利率弹性呈负相关,与资产价格的财富效应等呈正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价波动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利率相对于货币供应量来说能更有效地调控股价。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宋健
在考虑制度变量的滞后性前提下,运用货币滞存法对中国1979~2007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量,随后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得出了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超额货币冲击的响应是正向的,长期而言是负向响应并趋于稳定;通货膨胀率对超额货币程度随机误差项冲击的响应短期达到正向响应的峰值,其后逐步衰减。
关键词:
超额货币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海民
本文首次从货币工资增长与"效率空心化"的联合视角来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不断空心化背景下"工资-效率"增长的结构性缺口在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资-效率"增长缺口不仅在微观上使得中国制造成本越来越昂贵,而且在宏观上容易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通货膨胀。该缺口在2008—2015年的影响显著强于2000—2007年,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强于中部地区,表明"工资-效率"增长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既存在明显的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卫红 张晓东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超额发行的货币最终都要传导到价格上来。1998年,广义货币发行量(M2)期末余额10449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4402.28亿元,2010年M2期末余额725851.79亿元,GDP397983.15亿元,13年间货币发行量增长了694.6%,而GDP只增长了471.5%。同一时期,CPI从430.38上升到了574.07,增长133.39%。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协和 吴竞择 何志强
扩大货币供给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是以价格型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中介目标的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货币手段,但本文的研究表明这种操作模式存在货币需求缺口错配的问题,经济危机后出现货币实际供给高于长期合意需求水平现象,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本文以中国1996~2009年间应对系列经济金融危机的货币变化特征为对象,估计了我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与短期局部调整函数,据此测算了此期间的长期货币需求缺口,并将之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进行关系检验,显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审慎把握此期间的货币扩张行为是必要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正新 李爽
对我国预期通胀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综合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标通胀率、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率三者之间是正向关联。目标通胀率对预期通胀率的影响程度显著但具有滞后性,"目标锚"的引导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挥。通胀预期陷阱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际通胀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且上升有利于拉动正产出缺口,货币当局确实有人为地调高目标通胀和实际通胀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故意,货币政策时间的非一致性存在但并非显著。我国通胀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众通胀预期推动的,结论凸显了货币政策管理预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剑平 蔚立柱 陆长荣
次贷危机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取代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借助开放经济新凯恩斯模型,将国际收支余额纳入央行福利损失函数,通过一阶条件得到最优利率规则,考察核心通货膨胀在最优利率规则中的作用,并运用GMM法比较分析盯住核心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反应,研究得出:与通货膨胀相比,盯住核心通货膨胀能避免利率过度调整,减少中国人民银行福利损失,能降低美联邦基准利率对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冲击;此外,外汇市场干预系数与实际汇率系数在核心通货膨胀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反应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则祥 吴胜
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却不明显。本轮通货膨胀不同于以往历次的通货膨胀,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综合型"通货膨胀。因此,采取单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运用多种调控政策,协调配合,共同防治。
关键词:
通货膨胀 CPI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解瑶姝
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2014年3季度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季度同比增长率数据为基础,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构建MS-VAR模型,对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水平值和波动性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三者的关系具有区制转移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在"新常态"时期,可以通过形成适度价格膨胀、增加货币投放或降低利率等手段对供给面进行调控,将积累存量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邹文理 叶茂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大用 崔伟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工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同期增长70.7%的高基数上,仍增长36.1%,金融形势稳中偏紧,整体经济过程依然过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物价涨幅在高位上继续攀升,1-2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比1993年同期上涨20%,消费品物价指数上升22.5%;35个大中城市零售物价指数增长21%,消费品物价指数1月份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启先
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杨启先一、关于对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估计中国的通货膨胀率,1994年1-10月,已经超过21%,全年估计也将达到20%以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通胀,也是最高的一年通胀,是一般都没有预料到的。如果说,在1994年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鹰飞
当前中国正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必须寻求有效的政策工具驯服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升息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的"Patman效应"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将成本渠道引入一个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并使用中国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模拟,发现在数据支持的参数取值范围内,正利率冲击确实能够导致通货膨胀上升。基于中国季度和月度数据的货币政策冲击实证检验也发现,从数据中识别的正利率冲击同样会带来通货膨胀稳健的正初始响应。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将利率工具可能具有的Patman效应纳入考虑,在应对通货膨胀时谨慎使用利率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