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1)
2023(9693)
2022(7862)
2021(7454)
2020(6127)
2019(13904)
2018(13342)
2017(25380)
2016(12788)
2015(14382)
2014(13400)
2013(13432)
2012(12459)
2011(11467)
2010(11392)
2009(10965)
2008(9923)
2007(8601)
2006(7590)
2005(6987)
作者
(32680)
(27172)
(26851)
(25771)
(17272)
(12783)
(12037)
(10486)
(10221)
(9400)
(9398)
(8992)
(8746)
(8548)
(8499)
(8366)
(7956)
(7879)
(7813)
(7037)
(6844)
(6326)
(6223)
(6182)
(6139)
(6112)
(5897)
(5638)
(5490)
(5259)
学科
(55144)
经济(55103)
(40526)
管理(38626)
(34727)
企业(34727)
(26539)
金融(26539)
中国(25057)
方法(24230)
(23988)
银行(23982)
(23372)
数学(22043)
数学方法(21898)
技术(15658)
(14572)
(14396)
贸易(14378)
(14204)
(13763)
(12871)
业经(12566)
技术管理(12034)
中国金融(11366)
地方(10190)
(9215)
财务(9201)
财务管理(9190)
企业财务(8829)
机构
大学(175145)
学院(173654)
(89989)
经济(88689)
管理(67843)
研究(62295)
中国(59175)
理学(57966)
理学院(57436)
管理学(56867)
管理学院(56534)
(40409)
(35840)
财经(32469)
经济学(31038)
中心(30796)
科学(30442)
(29929)
(29074)
经济学院(28102)
研究所(26201)
(25529)
金融(25114)
财经大学(24751)
北京(23533)
(23302)
(22180)
(21936)
银行(21424)
商学(20666)
基金
项目(113302)
科学(92541)
研究(87119)
基金(86623)
(73970)
国家(73428)
科学基金(64487)
社会(60832)
社会科(58221)
社会科学(58212)
基金项目(44468)
(41078)
教育(38980)
自然(37587)
自然科(36898)
自然科学(36892)
自然科学基金(36358)
资助(35378)
(34725)
编号(32030)
(30765)
创新(27851)
国家社会(27278)
(27101)
成果(26125)
重点(25630)
(25110)
中国(24773)
教育部(24512)
人文(23346)
期刊
(91008)
经济(91008)
研究(60592)
(38616)
金融(38616)
中国(37508)
(29894)
管理(28549)
科学(21371)
学报(18995)
(18250)
经济研究(17422)
财经(17169)
大学(15998)
教育(15700)
学学(15015)
(14964)
技术(14524)
(12959)
国际(12681)
业经(11888)
农业(11858)
问题(11560)
世界(11424)
技术经济(10062)
科技(9111)
理论(8924)
(8652)
统计(8388)
(7871)
共检索到276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涤非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金融创新日趋活跃。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这一金融创新过程影响了货币乘数的 变化,并使得货币乘数变得不可预测。这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总量的难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婷  
文章选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提供的2000—2017年季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根据数据性质分别建立VAR和VECM模型,采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会提高现金漏损率,降低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支付的发展会降低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扩大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银行的使用会提升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缩小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永宏  刘晓娜  朱锦峰  
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乘数在1993年至2003年二季度期间保持上升趋势,而后至2007年一季度有所回落;我国货币乘数的长期走势主要受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影响。由于金融创新的出现,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偏离目标,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难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  李佳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由此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并探讨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吻合性,以及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与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由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较粗放,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以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明  白雅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根据从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莉萍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诺金  
一、我国货币乘数模型的一般理论分析分析我国现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可以发现,中央银行投入一笔基础货币,社会货币供应量会产生数倍的扩张。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之为"乘数效应"。所谓"乘数"就是在这种效应中,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进城  
我国自1994年实施宏观调控以来,物价平稳回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保持持续增长,经济运行已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偏“冷”。目前普遍存在生产能力闲置、产品过剩、企业亏损面扩大、失业下岗人员增加。这种表面上看似乎矛盾的现象,实质上就是“不充分就业均衡”,即经济在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点的位置实现了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本文提出了"货币乘数可以小于1吗"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乘数在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水平超过其吸收的存款额时就会小于1;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背景下中央银行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公众行为及他们彼此的互动。具体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美国,统计数据上确实显示出小于1的货币乘数。这主要由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大规模流动性注入、商业银行的"惜贷"和公众的谨慎消费所引起。对货币乘数的这一分析可以扩张我们的认识,并对我们分析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提供了一个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平  杨德林  许晓静  
数字金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实现方式,对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作用效果产生了影响。文章把数字金融变量导入IS-LM-CC均衡模型,对利率传导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运用微积分和弹性分析法对货币乘数的各个变量进行理论推导,并且以200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为基础,运用VAR和IVAR模型对数字金融影响利率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VEC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货币供给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疏通了利率传导渠道,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数字金融对货币乘数产生了一定冲击,对狭义货币乘数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可能存在短暂失效,但总体上强化了广义货币供给传导机制与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