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0)
- 2023(6240)
- 2022(5070)
- 2021(4664)
- 2020(3734)
- 2019(8924)
- 2018(8553)
- 2017(16432)
- 2016(8422)
- 2015(9484)
- 2014(9240)
- 2013(9556)
- 2012(9137)
- 2011(8540)
- 2010(8278)
- 2009(7259)
- 2008(7122)
- 2007(5903)
- 2006(5220)
- 2005(4936)
- 学科
- 济(44136)
- 经济(44112)
- 管理(22992)
- 方法(20059)
- 贸(19883)
- 贸易(19873)
- 易(19374)
- 业(18242)
- 数学(18176)
- 数学方法(18112)
- 中国(14402)
- 企(13380)
- 企业(13380)
- 环境(11668)
- 农(9595)
- 出(9104)
- 财(8824)
- 关系(8599)
- 学(8243)
- 制(7728)
- 口(7583)
- 出口(7581)
- 出口贸易(7581)
- 地方(6945)
- 业经(6900)
- 划(6578)
- 融(6502)
- 金融(6502)
- 银(6483)
- 银行(6474)
- 机构
- 大学(128279)
- 学院(125597)
- 济(70594)
- 经济(69901)
- 研究(51104)
- 管理(45484)
- 中国(39681)
- 理学(39353)
- 理学院(38924)
- 管理学(38550)
- 管理学院(38330)
- 财(27841)
- 京(27259)
- 科学(26795)
- 所(24925)
- 经济学(24722)
- 财经(23052)
- 研究所(22848)
- 经济学院(22449)
- 经(21351)
- 中心(20902)
- 院(18840)
- 北京(17923)
- 农(17567)
- 财经大学(17353)
- 贸(16573)
- 科学院(15990)
- 江(15565)
- 业大(15459)
- 研究中心(14718)
- 基金
- 项目(84454)
- 科学(67982)
- 基金(66056)
- 研究(61727)
- 家(58272)
- 国家(57968)
- 科学基金(48956)
- 社会(43545)
- 社会科(41748)
- 社会科学(41742)
- 基金项目(33733)
- 自然(29487)
- 自然科(28823)
- 自然科学(28816)
- 自然科学基金(28371)
- 省(27925)
- 资助(27730)
- 教育(26815)
- 划(25100)
- 中国(21449)
- 编号(21362)
- 部(21277)
- 国家社会(20262)
- 重点(19744)
- 发(19708)
- 教育部(18612)
- 创(17235)
- 人文(17209)
- 成果(16775)
- 发展(16557)
共检索到189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邢玉升 曹利战
碳减排既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之一,也是经济增长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本文从中国碳排放分解模型入手,找寻出持续抑制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即能耗结构。在分析了能源净进口与能耗结构变动的显著线性关系后,结合当前中国能源进口的世界格局及存在的潜在风险,得出中俄能源管道贸易在中国碳减排任务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中俄天然气项目在进一步改善中国三种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潜在助推作用。
关键词:
能耗结构 能源贸易 碳减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晶荣
2017年底,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为完成我国在《巴黎协定》下的二氧化碳减排承诺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面临着减排目标任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碳排放是一项创新举措,需要从根本上厘清碳排放的主要根源。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承担了贸易伙伴国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对外经济贸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仁飞 陈柳钦
一、引言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MNP)对全球CO2排放的评估报告,2006年中国CO2排放较2005年增长11.8%,达到62.3亿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1]2007年、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分别达到67.2亿吨和71.2亿吨,占同期世界总排放量的24.3%和25.3%,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增长的趋势将依然不会减缓。然而迫于环境和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城 彭水军
在一个区域进行单边减排的情况下,其他非减排区域可能由此增加碳排放,产生碳泄漏。碳泄漏对减排效率与公平、经济成本乃至环境伦理与法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颇具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碳泄漏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经验证据以及碳泄漏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理论、经验和政策研究三个方面指出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璇 孙明松 朱启荣
中国是进口贸易大国,在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进口贸易对国内碳减排的积极作用。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各部门能源消费量数据,测算了中国进口贸易的碳减排量,并运用线性规划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扩大进口以进一步减少国内碳排放的方法与效果,结果显示:不同部门进口贸易的碳减排强度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中国进口贸易的碳减排量是11.06亿吨,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总量的12.9%;碳排放密集型行业产品进口在中国总进口中的占比较小,削弱了中国进口贸易的碳减排作用。
关键词:
进口贸易 碳减排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永喜 张叶 宋世雄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时代产物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同时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数字贸易与碳排放分析框架,讨论数字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至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地区之间呈现出北方强于南方、中西部强于东部的异质性特征;生产端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贸易通过产出规模效应会削弱碳减排效应,而通过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增强碳减排效应;在消费端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增强效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削弱效应。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碳减排效应 动态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雄天
数字贸易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多促进碳减排、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同时结合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探讨对数字贸易碳减排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水平对碳减排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碳排放作用自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在生产侧,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显著超过结构效应;在消费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促进碳排放的趋势;在调节效应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果,而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强化数字贸易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利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中国主要9种终端能源的化石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碳强度),涵盖原料制取、运输、燃料制取和运输四个阶段,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种化石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碳强度最高,石油基、天然气基和煤基燃料碳强度依次升高;低采收率、高CH4泄露水平和低生产转化率是碳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终端能源 碳强度 全生命周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迪 聂锐 李强
综合考虑江苏省经济增长、能源节约与CO2、SO2减排的目标,运用改善的GADS优化算法对江苏省能耗结构进行优化,并对比江苏省低碳发展的情景,测算了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能耗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高碳能源低度化,低碳能源高度化的演变过程。煤炭仍占主导地位,且呈倒"U"型的发展趋势,2020峰值1.822×108tce,而天然气与低碳能源在总量与结构上均呈上升趋势;②能源结构优化具有正负双向效应,一方面节能减排效应显著,2020年将节能2.244×108tce,CO2减排1.275×108t,但难以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还需其它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由于能源成本等因素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章奇 张旭 何凌云 陈博文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对区域碳排放核算及其减排责任划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建模方法,在计算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后统称"省区")区贸易隐含碳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为减轻区域间贸易对省区碳排放核算及其减排责任划分的影响,以及中国各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碳减排的问题,由此在减排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减排比单个省区独自应对更为有利,同时考虑到在区域合作中各个省区的获益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别,采取资金补助等方式有助于推动区域合作减排"的政策建议。这对完成中国整体减排目标、提高区域减排效率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林辉 杨博
本文设定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使用供给侧标准化四方程方法测量中国30个省区市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以技术进步方向视角考察国际贸易对区域环境影响,并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进口和出口贸易均与区域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出口贸易先通过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使技术进步偏向于能源要素,再通过技术效应使技术进步转向节能,进口贸易受技术溢出影响先使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能源,再偏向于节能方向。(2)进口和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方向作用受环境规制强度影响,环境规制强度过低对技术进步方向无效或使其偏向能源,只有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国际贸易才会有利于技术进步朝节能方向转变,并且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高能耗、中能耗与低能耗贸易产品作用方向与大小具有异质性;(3)贸易结构升级区域其结构升级有利于技术进步偏向节能,而对贸易结构降级区域进行结构升级反而不利于技术进步转向节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红敏
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能源之外,还有通过中间产品投入而产生的间接能源消耗。因此,仅仅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进行节能减排,其作用是有限的,必须要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物质投入的需求。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我国2002年各个产品部门单位产值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发现大部分产品部门单位产值的间接能耗都大于直接能耗,即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物质投入导致了大量的间接能源消耗。因此,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直接能耗高的部门要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而间接能耗高的部门要提高其中间投入的利用效率,同时要推动低能耗的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在全社会推进"减物质化"发展,减少物质消耗而导致的间接能源消耗,而这需要人力资本...
关键词:
直接能耗 间接能耗 减物质化 人力资本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枫 黄和亮 张佩 陈思莹
以2012年中国纸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分离两种效应,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法核算造纸原料贸易的碳减排效应,运用IPCC清单指南法核算纸及纸制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纸产品贸易的鲜明特点导致其对国内碳排放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造纸原料的大量进口使中国减少对国内林木的砍伐,具有碳减排效应;另一方面纸及纸制品的净出口又增加了国内的碳排放,具有碳排放效应。中国造纸原料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明显,达1 902.11万t,相当于总蓄积量为1.805 709亿m3林木的年均固碳量;而纸和纸制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并不显著,只有51.36万t;但总体而言,中国纸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碳减排...
关键词:
纸产品贸易 碳排放 碳排放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安
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采用WIOD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国农业贸易净出口隐含碳与碳减排指数,考察中国农业贸易的碳减排效应,并基于贸易逆差的视角分析未来农业贸易的碳减排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农业贸易从隐含碳净出口地位转向净进口地位,表明农业贸易有利于降低国内碳排放水平;与不存在贸易往来相比,中国在1995—2011年通过开展农业贸易可以降低农业29.14%的CO2排放量,但减排效应呈现减弱趋势;中国农业贸易未来仍将存在碳减排效应,且减排作用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缓解工业贸易增长带来的污染加剧问题。
关键词:
农业贸易 隐含碳 碳减排 贸易逆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