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8)
- 2023(13980)
- 2022(11383)
- 2021(10479)
- 2020(8670)
- 2019(19781)
- 2018(19189)
- 2017(36355)
- 2016(19249)
- 2015(21674)
- 2014(21299)
- 2013(21018)
- 2012(19444)
- 2011(17469)
- 2010(17139)
- 2009(15806)
- 2008(14849)
- 2007(12645)
- 2006(11247)
- 2005(10255)
- 学科
- 济(102226)
- 经济(102131)
- 管理(55111)
- 业(49829)
- 方法(40686)
- 企(39454)
- 企业(39454)
- 数学(36936)
- 数学方法(36547)
- 中国(26801)
- 农(22431)
- 地方(21750)
- 财(21132)
- 业经(19216)
- 贸(17469)
- 贸易(17453)
- 易(17018)
- 学(16708)
- 制(15918)
- 农业(15353)
- 地方经济(14081)
- 环境(13976)
- 银(13502)
- 银行(13489)
- 融(13114)
- 金融(13112)
- 和(13090)
- 行(12967)
- 务(12340)
- 财务(12298)
- 机构
- 大学(273002)
- 学院(270017)
- 济(131391)
- 经济(129337)
- 管理(106575)
- 研究(94622)
- 理学(91801)
- 理学院(90905)
- 管理学(89636)
- 管理学院(89113)
- 中国(74332)
- 财(57629)
- 京(56201)
- 科学(50932)
- 财经(46275)
- 所(44578)
- 中心(44026)
- 经济学(42885)
- 经(42353)
- 研究所(40218)
- 江(38981)
- 经济学院(38482)
- 农(36879)
- 北京(35502)
- 财经大学(34513)
- 院(34345)
- 业大(34231)
- 范(33850)
- 师范(33583)
- 州(30203)
- 基金
- 项目(181497)
- 科学(146283)
- 基金(136989)
- 研究(135186)
- 家(118218)
- 国家(117336)
- 科学基金(102582)
- 社会(92064)
- 社会科(87672)
- 社会科学(87656)
- 基金项目(71159)
- 省(66686)
- 自然(63226)
- 自然科(61846)
- 自然科学(61831)
- 教育(61775)
- 自然科学基金(60785)
- 划(56552)
- 资助(56132)
- 编号(52061)
- 部(42347)
- 成果(41669)
- 重点(40665)
- 国家社会(40453)
- 发(40159)
- 创(37625)
- 教育部(37517)
- 人文(36209)
- 创新(35408)
- 课题(35382)
- 期刊
- 济(142591)
- 经济(142591)
- 研究(85958)
- 中国(51525)
- 财(44495)
- 管理(41142)
- 学报(35406)
- 科学(35063)
- 农(32478)
- 大学(28747)
- 学学(26646)
- 融(26262)
- 金融(26262)
- 技术(25163)
- 经济研究(24855)
- 教育(24597)
- 财经(23877)
- 农业(22210)
- 经(20787)
- 业经(19670)
- 问题(18779)
- 贸(16727)
- 世界(15403)
- 技术经济(15234)
- 统计(14801)
- 国际(14641)
- 图书(13053)
- 策(12850)
- 业(12498)
- 理论(12172)
共检索到411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影响经济发展结果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庄佳强
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各需求成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表现为内需拉动型,除投资外,消费需求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显著,而出口在1990~1999年以后的贡献上升;从行业层面上看,同样支持内需拉动的观点,同时不同行业的主导内需因素存在差异,与居民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更多地表现为消费拉动,而中间产品行业中投资对产出的贡献更大。
关键词:
内需拉动 出口拉动 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闯
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率 经济增长贡献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詹莉群 卢艺分
运用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全要素贡献模型,对1988~2009年中部地区经济和自然资源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计算出各省自然资源要素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结论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生产率呈现出"能源主打,水土作衬;北煤南水,地异明显"的结构、空间特性;其他生产性要素中,资本、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相上下;而全要素生产率除湖北外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中部6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针对中部经济资源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认为中部地区应该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推崇、各项人才的培养和产业优化的推动方面多做工作,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彩云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而来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判断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成为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热衷的问题。文章从众多的成果中选取了其中两个即软投入贡献率和TFP增长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的不同和联系,并用它们分别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经济分析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
软投入贡献率 TFP增长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华
保险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已得到逐步的认识,但相关研究还是较少。保险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强大的筹资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本文运用两个理论模型分别论证了财产保险为经济提供了分担机制,寿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长期资本,且两类保险对技术进步也有促进作用,保险制度直接与间接地提高了社会产量,推动了经济增长。以我国为实证,结果表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对GDP增长有贡献作用。
关键词:
保险业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金融中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定胜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本文运用经济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证明了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而经济的不断增长能带动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科教兴国战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俊杰 张国防
文章通过梳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探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原因,发现人口因素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贡献比较中,资本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断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而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劳动、人力资本和抚养比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效率降低,多项人口因素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唯有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在当前经济下行逆境中,人口因素中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配置不当,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等都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以内生动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而关键在于构建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政策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津 孙雅慧 李悦
文章从南北方经济差距视角探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特征与成因。文章提出“南北经济均分线”反映南北差距动态变化,发现均分线大致在南京—上海一带徘徊,但其位置在2000—2013年缓慢北移、2013年后则迅速南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南北方经济差距已超过东西部经济差距且尚无收敛趋势,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深入探寻南北经济差距在2013年后出现趋势转折的原因。从区域-产业归因角度而言,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增速贡献分解模型将南北经济总差距在产业和区域层面进行分解。发现南北经济差距在区域维度表现为“东北失速-失速现象扩散-区域经济分化”的发展规律,在产业维度表现为“工业失速为主-各行业普遍失速”的演化特征。为说明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文章构造包含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地域差距、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五大驱动因素的经济增长框架,对南北方分别进行门槛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在2014年发生转折,转折点后北方产生投资增速下降、劳动力外流、人力资本弹性降低、地域不平衡性增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能是南北差距的主要诱因。最后,文章针对上述复杂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经济均分线 增速贡献分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明
本文使用客观历史资料,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得出技术的人力资本化,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为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内生化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现代化蓝图的结论
关键词: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技术内生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
1978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的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市场化改革推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39.2%是由市场化贡献的。中国的市场化转型道路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市场化 经济转型 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杰
运用卡尔多的需求分析方法,文章论述了对工业部门产品的需求对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中国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和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工业创造强国,中国工业化之路远没有完成。在劳动力转移未完成之时,工业(而不是服务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部门生产率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工业部门 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 卡尔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凤娥 江永宏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
关键词:
R&D资本 经济增长 真实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新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贡献的理论分析1.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与探讨,有关文献主要是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我们知道,不管以任何方式增加一国的有效需求,都会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形成连带的产出乘数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志仲 刘新卫 毛程丝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要素贡献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