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8)
2023(10039)
2022(8280)
2021(7743)
2020(6274)
2019(14423)
2018(14105)
2017(26859)
2016(14414)
2015(16378)
2014(16256)
2013(16142)
2012(15767)
2011(14845)
2010(15140)
2009(14263)
2008(14161)
2007(12660)
2006(11777)
2005(11005)
作者
(42385)
(35573)
(35479)
(33996)
(23195)
(16691)
(15909)
(13745)
(13625)
(12901)
(12623)
(11807)
(11730)
(11615)
(11597)
(11047)
(10538)
(10312)
(10207)
(9753)
(9280)
(8738)
(8565)
(8243)
(8176)
(8090)
(7777)
(7418)
(7103)
(7084)
学科
(84263)
经济(84190)
管理(39839)
(34293)
方法(28238)
(25592)
企业(25592)
数学(25377)
数学方法(25136)
中国(22894)
地方(19133)
(18950)
(15663)
(15499)
贸易(15491)
(15084)
(14646)
业经(14640)
(13550)
地方经济(13222)
农业(12419)
(12201)
金融(12200)
(12183)
银行(12170)
(11917)
环境(11903)
(11815)
(10188)
及其(10013)
机构
大学(223859)
学院(221614)
(111994)
经济(110140)
研究(87856)
管理(80381)
中国(68015)
理学(67935)
理学院(67110)
管理学(66130)
管理学院(65705)
(49411)
科学(48318)
(48008)
(44437)
研究所(40143)
财经(38822)
中心(37655)
经济学(37240)
(35455)
(33420)
经济学院(33250)
(33190)
北京(31362)
(30920)
(29877)
师范(29678)
财经大学(28704)
业大(27098)
科学院(26716)
基金
项目(137883)
科学(110562)
基金(103786)
研究(103082)
(90085)
国家(89414)
科学基金(75825)
社会(70055)
社会科(66536)
社会科学(66522)
基金项目(52492)
(49039)
教育(46226)
自然(45609)
自然科(44566)
自然科学(44549)
资助(43960)
自然科学基金(43815)
(42649)
编号(39017)
成果(33610)
(32904)
(31627)
重点(31584)
国家社会(30576)
中国(29455)
教育部(28616)
课题(28358)
(27506)
人文(27078)
期刊
(132336)
经济(132336)
研究(77245)
中国(43821)
(35019)
管理(32285)
(31278)
科学(31152)
学报(30191)
(25044)
金融(25044)
大学(23693)
经济研究(22923)
学学(22382)
农业(21582)
财经(20971)
教育(20389)
(18321)
技术(18217)
问题(17432)
业经(17355)
(16677)
世界(15575)
国际(15480)
技术经济(12817)
统计(11705)
(11625)
经济问题(10730)
现代(10247)
(9911)
共检索到354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邹立刚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冲撞,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凸显。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也衍生了很多经济安全问题。社会综合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终保障,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预警体系,逐步化解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较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问题;第二,要调整外商投资政策;第三,要化解金融体系的潜在威胁;第四,要缓解核心或关键技术的对外依赖性和脆弱性;第五,要解决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第六,要逐步缓解“三农”问题;第七,要逐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之势尚未缓和,全球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在增加;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受国际经济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明显萎缩、增长势头减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救急的措施是:减轻税收,投资拉动,降低贷款利率和实行金融创新,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长远的考虑是:宏观经济应由"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仪祥  陈惠新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正确判断和把握,是寻找其原因和正确实施宏观对策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过剩在延续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逐渐由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发展只能看作是我们的一个政策取向,是不可能通过短期的量调整而完全达到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含义。在实现发展目标上,需要体现出短期政策的长期视野,不能为增长而增长。总的要求是,宏观调控要与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一致,要有利于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伯基  
我们现在很快就要结束为期三天的非常成功的讨论了。总结一下这次讨论的结果,我想从三方面来讲:短期对策,宏观经济管理机构框架的改革,中期政策建议。一、短期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磊  张朝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它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进入减速期,而且还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对"新常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由初级到优化,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持续演进的过程。文章将"新常态"划分为两个阶段:"新常态I"阶段为2014-2017年在"三期叠加"的特征下完成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任务;"新常态II"阶段为2017-2020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文章研究重点是在"新常态I"阶段下,根据"新常态"的内涵从经济增速、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机制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公遂  高艳兰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调控政策的出台,实体经济、房地产、通货膨胀状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确定风险、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风险以及股市、房市等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面对经济、债务、社会、政治等危机叠加的复杂风险,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才能有效化解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再胜  张克南  
我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又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集大国经济、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于一体的现实国情,使得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面临三大风险:经济增长中的“崛起风险”、经济成长中的“发展风险”以及制度变迁中的“改革风险”。正确审视和妥善化解这三大风险,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迫切需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斌  徐建炜  
本文回顾了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VAR模型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结论包括:(1)石油价格上涨带来了广泛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结构性调整意义上的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石油价格上涨触发的过度货币政策反应也会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2)从实证角度看,只有当油价变化传导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要素投入变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才会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3)货币政策无法避免油价冲击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避免货币政策过度反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靳涛  
本文从需求和投资两个方面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病理进行了诊断。在深入分析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提出了影响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不足、收入分配的影响、有效供给的不足和经济体制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中国经济走出“冷境”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甘培根  许健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宏观金融调控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分层调节、两级控制、市场效应”。具体言之,第一是分层调节。分层调节是决定整个宏观金融调控模式的资金流向和调控机构结构,理论基础是控制论和系统论。它是介于集中和分散两种调节的最佳选择,否则会陷入集中调节的资金纵向运行和分散调节和资金切块运行以及形成相应的调控机构结构,必然造成宏观金融调控的“误区”和“盲点”。要实现分层调节必须解决现存的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机构设置矛盾,建立三个层次的宏观金融调控组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夏汛鸽  
2009年1月17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以及开放导报社,共同在北京举办了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内部)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商务部、国家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专家以及北京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家对当前世界及中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200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了判断,并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政策和对策建议。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汇集整理,形成本综合报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今明两年很严重,在这之后会出现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阶段,因此要做最坏的准备。从实体经济部门而言,中国受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好大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加大扩大内需的力度,就能够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努力,使经济止跌回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