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9)
2023(9222)
2022(7689)
2021(7268)
2020(6074)
2019(14384)
2018(14253)
2017(27900)
2016(14432)
2015(16705)
2014(16569)
2013(16675)
2012(15572)
2011(14365)
2010(14715)
2009(14038)
2008(13212)
2007(11437)
2006(10458)
2005(9872)
作者
(40822)
(34111)
(34071)
(32703)
(22021)
(16207)
(15450)
(13207)
(12980)
(12123)
(11970)
(11352)
(11207)
(10978)
(10699)
(10685)
(10116)
(9790)
(9781)
(9089)
(8786)
(8326)
(8131)
(7949)
(7823)
(7757)
(7420)
(7118)
(6881)
(6622)
学科
(89581)
经济(89519)
管理(35827)
方法(35669)
(33085)
数学(32745)
数学方法(32244)
(25294)
企业(25294)
中国(21518)
地方(18394)
(17246)
贸易(17236)
(16831)
(16516)
业经(14488)
(13614)
(13431)
(13034)
金融(13034)
地方经济(12944)
(12082)
(11596)
银行(11590)
农业(11197)
(11190)
环境(10990)
(9799)
(9640)
理论(9586)
机构
大学(216800)
学院(214865)
(111982)
经济(110307)
管理(81192)
研究(80070)
理学(69289)
理学院(68562)
管理学(67412)
管理学院(67011)
中国(66111)
(47426)
(45999)
科学(42409)
(39518)
财经(37853)
经济学(37619)
研究所(35668)
中心(35520)
(34641)
经济学院(33689)
北京(30169)
(30029)
(29313)
财经大学(28237)
(28210)
(25734)
师范(25559)
业大(25363)
科学院(23966)
基金
项目(135381)
科学(108398)
基金(102511)
研究(99800)
(88643)
国家(88067)
科学基金(75787)
社会(68294)
社会科(65211)
社会科学(65198)
基金项目(51959)
(48290)
自然(46086)
教育(45436)
自然科(45128)
自然科学(45120)
资助(44661)
自然科学基金(44338)
(41330)
编号(37466)
(32081)
成果(30725)
重点(30664)
国家社会(30316)
(30286)
中国(28581)
教育部(28350)
(27446)
人文(27065)
课题(26423)
期刊
(124739)
经济(124739)
研究(73681)
中国(41113)
(34570)
管理(32078)
(27851)
金融(27851)
科学(27842)
学报(26573)
(26218)
经济研究(22856)
大学(21462)
学学(20354)
财经(20135)
技术(19739)
(17544)
农业(17394)
教育(17143)
(16939)
国际(16867)
问题(16451)
业经(15670)
世界(14951)
统计(14728)
技术经济(13313)
(12479)
决策(11555)
(10439)
经济问题(9927)
共检索到339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1995-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与信贷规模、国际收支进行了预测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九五”期间,若中国的出口增长率能够保持11.5%以上的话,GDP增长率不宜超过13.5%,货币增长率不宜超过13%;若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只能维持在6%左右,那么,GDP增长率不宜超过8.5%,否则,较高的GDP增长率将会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梁婧  范若滢  
在当前内外部新形势下,特别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反思国际收支格局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全面、客观地为未来中国政策选择提供参考。本文从国际收支角度,对比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国际收支结构及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判断中国国际收支格局演变趋势。从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常项目中贸易顺差是一国储蓄投资状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金融账户中外商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证券、贷款等其他方式相比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已出现新变化,由长期经常账户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双顺差"向更为均衡的方向收敛,且这种国际收支新格局将大概率延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焦武  
文章研究了国际收支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问题。文章把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的长期、持续"双顺差"现象纳入研究框架中,拓展了已有文献的研究范围。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并对比检验了国际收支约束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率、Thirlwall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异同,分析了其中的经济含义。最后,在对研究结论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成力为  赵越  
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首要问题,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它的结构及各组成账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从内外均衡的视角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研究贸易账户、资本账户和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进口、出口、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进出口、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及外汇储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较之于出口,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而汇率冲击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张立军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李丹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本文通过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经济增长模型(BPCG),实证分析了1982-2005年间我国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明确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点。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积极扩大内需、并优化贸易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源芳  
本文通过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从银行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信贷效率三个层面对中国银行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贷发展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三个层面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当前存在的银行离"心"倾向与金融资源"体外循环"将导致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枯竭",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复合型"的,既依赖于金融资源的数量扩张,又来源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章晟  李其保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坚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不断上升。为考察信贷政策的影响力,本文根据1998—2008年度信贷规模、实际GDP和消费物价水平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贷增长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会引致经济增长,但长期还会引致物价水平上升,因此短期内坚持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对保增长有现实合理性,但长期需警惕其潜在风险;从2009年第2季度的情况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历史情况,因此还需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由于不同国家"保增长"和"抑通胀"等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程度相差悬殊,不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保增长时的政策选择空间相应差距甚大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明显降温,长期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上升的势头可能逆转,"保增长"成为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政策的主题。印度、越南、中国等新兴市场相继降息,最突出的巴西自2011年罗塞夫政府就任以来,至今已经连续7次降低基准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红夏  
截至2004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额达4398亿美元,国际收支的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变动直接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成  王婷  李文乐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经济增长目标约束的现实背景,构建货币当局调整基础货币的政策规则,采用2001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分阶段拟合货币政策规则,并将货币政策调控剥离为预期内和预期外货币政策,进而在SVAR框架下测度其各自对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在面临"保增长"压力的"非吻合时期"对产出缺口的响应力度是"吻合时期"的3.9倍,经济增长目标构成货币政策调控的"底线"约束;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预期外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冲击效应相对显著,而预期内货币政策会引发显著的信贷期限结构转移现象。因此,应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对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挤压,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独立性,通过加强预期管理引导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波动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并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1981—2016年以来中国30个省级区域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细分项目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收入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但政府支出的波动性提高则会促进经济增长。另外,财政收入的规模本身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